APP下载

强化临床输血观念

2015-10-21蔡宁

延边医学 2015年26期
关键词:全血窗口期白细胞

蔡宁

关键词:临床输血 观念

输血是一种重要的急救措施,常用于抢救急性大出血的患者。对于慢性贫血及某些慢性消耗性疾病,严重感染性低血压,出血性疾病(如白血病、血小板减少、血友病)等均有重要的治疗意义,它已成为临床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随着现代医学科学技术的进步,临床输血已由输注全血发展到成分输血。成分输血已成为输血现代化的标志,不仅反映出医务人员的技术水平,也是衡量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所医院医疗管理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之一。

中国输血医学近几年发展很快,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存在一定的差距。要做到科学用血和合理用血,就要强化临床输血的观念。

1 全血不“全”

血液保存液是针对红细胞设计的,在(42)℃条件下只对红细胞有保存作用,而对白细胞、血小板以及不稳定的凝血因子毫无保存作用,血液离开血循环,发生“保存损害”;血小板需要在(222)℃振荡条件下保存,4℃静置保存有害;白细胞中对临床有治疗价值的主要是中性粒细胞,在4℃的保存时间最长不超过8小时;凝血因子中因子VIII和因子V不稳定,要求在-20℃以下保存其活性。

2通常输注保存血比新鲜血更安全

现代输血不仅提倡成分输血,而且提倡输注保存血,这是因为:

2.1某些病原体在保存血中不能存活。梅毒螺旋体在(42)℃保存的血液中存活不超过48小时。

2.2输保存血以便有充分的时间对血液进行仔细检验。

3需要输新鲜血者未必要输全血

输全血不良反应多 全血中细胞碎片多,“保存损害产物多”,输注越多,不良反应越多;而红细胞中细胞碎片少,“保存损害产物少”,能减少代谢并发症。

4尽量减少白细胞输入

尽量减少白细胞(尤其是淋巴细胞)输入患者体内已成为现代输血中的新观点。白细胞是血源性病毒传播的主要媒介物,一些与输血有关的病毒也可通过白细胞的偶然输入而传染,如巨细胞病毒(CM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等。保存全血中的白细胞尽管已经部分死亡,但残余的细胞膜仍有免疫原性,可以致敏受血者,可引起非溶血性输血反应等多种不良反应。

5输血有风险

尽管血液经过严格程序的筛查、检测的处理,但依然存在发生输血传播疾病及其他输血不良反应的可能。

5.1 输血可能传播多种疾病。血液病毒标志物的检测中存在着窗口期。所谓 窗口期是指病毒感染后直到可以检测出相应的病毒标志物(病毒抗原或抗体)前的时期。处于窗口期的感染者已存在病毒血症,但病毒标志物检测阴性。因此,常规筛选检测不能检出处于窗口期的病毒携带者。如果输注了此种血液的话,将会导致患者感染。

5.2 输血可能发生输血不良反应。由于人类的血型复杂,同型输血实际上输的是异型血,可能作为免疫原输入而在受血者体内产生相应抗体,导致输血不良反应。

6 近亲输血更不安全

近亲输血会造成移植物抗宿主疾病。它的发病机理主要是输进了具有免疫活性的淋巴细胞,攻击受血者的免疫系统,对肠、胃、肝脏、体内造血系统等产生影响,造成多脏器功能衰竭。此病的治疗极为困难,死亡率极高。

7 现代输血观念的核心是成分输血

在临床治疗中,成分输血具有纯度高、疗效好、输用安全、不良反应少、一血多用、节约血源、价格便宜、减轻患者经济负担等优点,已经日益受到临床医生的重视。随着临床医学的发展,输血高科技的开发,今后将有更多的血液成分和血液制品问世,应用于临床发挥治疗作用。

因此,要提高认知,强化观念,大力推广成分输血,提高输血安全性,推动输血事业朝着“高纯度、高浓度、高疗效、更安全、更經济、更便利”的方向发展。

猜你喜欢

全血窗口期白细胞
心力衰竭患者白细胞介素6、CRP表达水平与预后的相关性探讨
大学生政治素养养成的几点思考
农民工技能提升进入重要的“窗口期”
白细胞降到多少应停止放疗
献血的间隔期需要多久
白细胞减少是免疫力降低了吗?
艺术特长的培养让孩子更自信
宝宝感冒发烧为何要做全血CRP
窗口期
白细胞总是低是有病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