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三项举措
2015-10-21汤爱军
汤爱军
写作是语文教学中的难点和重点,因为学生在写作时往往有找不着“北”的感觉,“无物可写,无事可议”成为束缚学生写作、制约学生写作能力的主要障碍。如何正确引导学生树立写作的信心,帮助学生清除写作道路上的障碍,是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逐步摸索出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三项举措。
一、强化主题,讲究开放
实施开放式写作,就是尊重写作主体,即学生的独立性和创造性,为他们提供一个充分展示自我、完善自我的机会。开放式写作能为学生营造和谐而轻松的写作氛围,敞开广阔而自由的写作天地。中学生一旦冲破命题作文的桎梏,就会如鱼得水,以满腔的热情自觉而又真诚地阅读社会、阅读人生,就会“我以我手写我心,我以我心吐真情”。
实施开放式写作,首先,教师要开放命题,让学生写“放胆文”。文题的设定要贴近生活,才能让学生有话可说、有情可表;其次,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人和事,体会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叶圣陶曾经说过:“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溪流自然活泼泼地昼夜不息。”这句话充分说明了生活对于写作的重要性。
二、分清层次,明确“教”“导”
在实施开放式写作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学生为本,进行合理定位,讲究层次,分类指导,做到因材施教,“教”“导”分明。“教”有“能教”“难教”和“不能教”之分。其中,“能教”体现在夯实基础上,它要求教师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注重培养学生的审题、立意、选材、谋篇布局、语言表达和行文修改等方面的能力,特别要教会学生怎样选择材料、加工材料和组织材料的方法和技巧,使学生的大脑中贮存大量的美文例子及可运用的材料。久而久之,学生也会活用材料、善用材料、写好文章了;“难教”体现在突出重点内容,着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行文表现能力;“不能教”的內容包括作者的“才气”、文章的“生气”和笔墨的“灵气”,教师只有导之有方、辅之以帮助,才能让学生自主领悟“不能教”的内容。
层次清,“教”“导”明,还表现在合理评价学生的习作上。在评价习作时,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对学生进行合理定位,避免“一刀切”,从而促进学生语言能力的发展,鼓励学生发挥创造力,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如对于得85分的学生而言,可能是“退步”;对于得65分的学生而言,可能是质的飞跃,所以在评价学生的习作时,教师不能忽视学生“过去的能力”,要注重学生的新增能力,适当地突出个性能力、创新能力、自学能力及文风等方面的评价。
三、注重思维,张扬个性
在实施开放式写作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突出文章的个性色彩,思维品质与文章的个性色彩及创新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实践证明,中学生在写作中遇到的最大困难是“没什么可写”,这不仅表现在材料的缺乏上,更表现在思维质量不高,缺乏健康的思想和情感,即学生不是不会写,而是“想”不到、“想”不好,因而培养学生“想”的能力就显得非常重要了。教师要用生活中的具体事例入手,引导学生善于想象,感悟生活的真谛,使学生写出来的文章具有自己的“思想”。
张扬个性,培养特长和创造力,是中学写作教学的终极目的。要想培养学生的写作个性,教师不仅要发现学生的个性,尊重学生的个性,肯定和支持学生的个性,而且要注重培养学生写作的思维个性,鼓励学生表现具有个性的思想,提倡语言表达的个性化。
实施开放式作文教学,就是要求教师以培养学生的写作个性能力为切入点,因材施教,读写结合,进行有效的写作训练,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在开放的氛围中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让语文学习生活化,迅速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充分张扬学生的个性,为培养中学生写作的创新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
(作者单位:江西省余干县教研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