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以为用存史问道
2015-10-21张军
张军
2014年9月,《安徽省志·国有资产管理志(1999—2008)》(以下简称《国有资产管理志》)由方志出版社出版,装帧考究、印刷精美。该志以翔实准确的资料、系统全面的内容,客观记述了安徽省国有资产监督管理的发展演变、主要成就、基本特点和历史经验,是一部朴实、严谨、科学的资料性文献。共六篇,24章,95节、385目,60余万字,具有开创性的意义和较高的学术价值。在全面提高志书质量上,迈出了可喜的一步,是一部较有水准的分志。仔细拜读,受益匪浅,其中比较突出的特点是:
一、领导重视编纂科学
领导重视是现有体制下做任何事情的根本,做为边缘化的地方志工作更是尤显特殊,似乎没有赘述的必要。然而做为省志中分志之一的《国有资产管理志》,却是其最为显著的一个特点。《安徽省志(1986—2005)》于2007年3月全面启动编纂工作,第一部分志于2014年8月出版,从启动到出书历时7年多时间,其他各志大致也需要如此时间或更长。王伟光说“没有领导的重视,地方志工作是干不了的”[1]“领导重视不重视,效果不一样”[2]2011年3月省国资委由于承担的《国有资产管理志》编纂工作迟迟未予开展,是月参加了省政府在池州召开的《安徽省志》编纂工作协调推进会,实际上就是督促后进会,方才引起领导高度重视,编纂工作旋即启动。由于启动时间比其他单位迟了4年,前期是在学习、调研、借鉴的基础上,制订编写方案和大纲,落实编写人员,搜集整理编写资料,撰写志书初稿。之后是总纂审改,由编辑室对初稿审改、总纂、汇编,形成征求意见稿并印送委领导、编委会成员、退休老同志、各承编单位征求修改意见。编辑室根据各方面反馈的修改意见,进行统改、总纂,形成评议稿,第二年年底就召开了由法律、档案、方志专家和熟悉情况的老同志参加的志稿评议会。成效显著,速度惊人。
如此短的时间,并不是以牺牲质量为代价的。采用科学的编纂方法,往往事半而功倍。《国有资产管理志》编纂工作起步迟,进度滞后。针对现状,省国资委在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的亲自过问下,组织动员委机关各处室和各省属企业、各市国资监管机构参与编纂工作,多管齐下,“以人力换时间”将编纂任务分解到单位、落实到人,明确各项任务完成时限,同时明确委机关各承编处室的主要负责人和各省属企业分管负责人是相应篇章编纂工作的第一责任人。通过分解,委机关各处室按照各自职能承担相应篇章节的资料收集、条目拟订、初稿编写任务;省属各企业按编辑室统一拟订的条目,承担省属企业专篇中本企业有关资料收集和初稿编写任务;各市国资监管机构承担本市及所辖市、县、区国资监管工作相关资料收集任务并送国资志编辑室;《国有资产管理志》编辑承担概述、市县国资监管工作等章节的编写任务,以及附录资料和图片收集等。在委领导的重视下,先后两次以国资委文件形式印发编纂工作情况通报,表扬先进,催促后进单位,采取措施,落实任务,保证了编纂工作的顺利推进。
编辑室连同其他参编人员共60多人,队伍庞大,但对地方志工作来说都是门外汉。为提高编写人员专业素质,保证编写质量,在起动阶段组织全面培训的基础上,注重抓好质量控制。在初稿编写和总纂的关键阶段采取“三个结合”的方式,超前介入,及时发现和解决出现的问题,防范和避免产生共性“硬伤”。初稿编写阶段,采取阶段性研讨和典型引路相结合。2011年8月召开委机关编写人员研讨会,专题研究如何科学设置条目、提高编写质量。12月又召开省属企业编写人员研讨会,专题分析研究企业初稿中存在的共性问题,探讨解决办法。先后推荐印发了委机关监事会工作处、淮南矿业集团、农垦集团初稿供其他编写单位参考借鑒,印发了组织实施较为出色的皖维集团、农垦集团的材料加以推广。编辑室严格按照《地方志书质量规定》和《安徽省志编纂细则》的要求,坚持承编单位自审自改与编辑室审改相结合,狠抓体例规范和质量关。初稿编写中,编辑室实施质量跟踪,及时发现问题,提高编写单位审改能力;初稿报送后,编辑室进行初审、再审,除作必要的文字修改、结构调整外,还反复与编写人员沟通协商,查证史实、数据,提请补充材料。部分“硬伤”较多的初稿在提出修改意见后退回重写,不少初稿反复审改达五六次之多。修改着重于体例规范、资料准确、文风统一,以及部分结构调整、内容增删。编辑室人员分工与协作相结合,分阶段制订工作安排计划,提出目标和措施,对联络、催稿、初审、再审、统审、录排、校对等各环节,明确分工,责任到人,促进了工作有序进行和质量提升。至2013年3月,仅历时2年就完成了送审稿。可见,“地方志工作是花小钱的工作,配个机构、有几个人、花点钱就能把历史记录下来,把经济社会文化发展脉络记录下来,把时代变迁记录下来,价值不可估量。”[3]
二、资料翔实实事求是
《安徽省志》采用小篇平列体,一事类一分志,一志一卷,平行排列,容纳的资料丰富系统,既符合当前行业分工和社会管理的实际情况,也充分体现了地方志书资料性文献的基本属性。作为国有资产监督管理的文化载体,通过客观记述安徽省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活动的每一个举措和足迹,展现丰富多彩、全景式的立体画卷,有利于读者依据史实,更加真实地体验和了解安徽国有资产监督管理事业的起步、进展和成就。为了真实记录这段历史,首先要确定从什么时候开始写、写什么,即志书断限和编纂内容。对此,省编委会原则规定续志统一从1986年写到2005年。但由于上世纪末和本世纪初正处国资管理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国资管理机构变动频繁的历史时期,《国有资产管理志》完全遵守省编委会的原则规定具有相当大的困难。省国资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经反复调研后提出:关于断限,鉴于1998年前国资分散管理、“五龙治水”,原管理机关大多撤销,相关资料难以收集,编纂起始时间为1999年,即国资由分散管理向集中统一管理过渡的起始年份。关于编写内容,鉴于国有资产实行统一管理与分级负责相结合的管理模式,省国资监管机构代表省政府履行省属企业监管责任,对市县国有资产监管履行指导责任,市县国资监管机构代表本级政府履行市县所属国有企业监管责任,着重记述省级国资监管体制和省国资监管机构对省属企业监管工作情况。因此,志书断限为1999—2008年,编写内容增设省属企业专篇,以利于具体反映国有资产监管和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成就。这一调整,既符合省编委会的原则规定,也符合省国资监管工作实际,是原则性和灵活性的完美体现。
“地方志不同于一般的研究论著,确保质量至关重要。”[4]质量是多方面的,但是做为资料性文献的地方志书,资料性首当其冲。《国有资产管理志》是反映国资事业发生发展过程的文献,资料连贯、系统,能够准确把握事物的发展变化和现状,不缺失主要事物、事物的主要方面和事物发展的重要阶段,尤其是对重大监督管理记述全面具体,展现事物变化的跌宕起伏,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使人看后得到启发。如,介绍了省属企业初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公司制改革、对国有独资企业实施多元化的股权结构改造的产权制度改革、省属企业的兼并重组、企业社会职能移交和企业主辅业分离。企业改革改制也是记述时段内重点。如2000年至2008年,皖北煤电集团坚持改革促发展的策略,不断深化内部改革,积极推进主辅分离、辅业改制及分离办社会职能。还记述了皖北煤电集团公司自办8所中小学校、淮北市公安局成立皖北分局,移交淮北市管理。把握住记述时限内的重点和转折点。
《国有资产管理志》记述了国有企业与时俱进、艰苦创业、深化改革、开拓创新、健全制度、完善职能、强化监督,稳步发展的历史轨迹和辉煌成就。其中有许多成功的经验,是可以借鉴,一些失误教训,也可以给后人教诲。无论是成功的经验还是失误的教训,无不打上时代的烙印,也无不成为社会的宝贵财富。如,第二篇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第一章国有企业改革第五节省属企业政策性关闭破产就介绍了淮南矿业集团、淮北矿业集团、淮南煤矿机械厂、安凯集团、皖北煤电集团、安徽军工集团控股有限公司、合肥纺织纤维总厂、省农垦集团、铜陵有色集团所属铜冠铁运有限公司等9个省属企业政策性关闭破产项目。壮士断腕,刮骨疗毒。在介绍省国资监管优势和成绩的同时,也不无遗憾地多次提及失误和存在的问题。第五篇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第三章企业审计与监察第二节企业监察中记述了2004、2005、2006年三年在合肥的省属企业清理住房工作,清理超标准购买公有住房、以房价购买了公有住房或领取住房补贴又参加依次建房、已享受过房改优惠又在新工作地享受房改优惠政策的,以及省属企业领导人员兼职兼薪和个人投资参股情况专项检查,有些内容发人深省、令人深思。以上内容能够客观公正地记述工作中的问题、经验和教训,不溢美、不讳过,这些记述信实可靠,令人心悦诚服,具有较高的存史、资治、教化功能。
地方志是全面系统的资料性文献,这是衡量志书质量的核心和关键所在。《安徽省志》遵出版社和新闻出版总署意见,分志中不再出现副国级以上领导人照片。《国有资产管理志》却选用了党和国家领导人在省属企业视察的三幅彩色照片:“2008年1月13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左一)在安徽叉车集团公司考察该公司自主研发的产品。”“2006年2月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前排右一)在奇瑞汽车集团公司考察。”“2005年8月1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右一)在马钢集团公司考察,中午在职工食堂和工人共进午餐。”出版社原则要求副国家级以上领导人照片,非其本人签名同意,都不能记入地方志。但是,这三幅照片,既是省属企业取得巨大成就的见证,也留下了非常宝贵的党和国家领导人关怀国企的资料,而且这些照片都是新华社已经刊发的照片,并且在文字说明后都注明了新华社和拍摄者姓名。这种不唯书、不唯上、实事求是的处理形式,是对提高志书存史价值的有益探索。衡量一部志书质量的标准,除了看是否符合政治关、保密关、体例关外,还要看资料是否全面、准确、翔实、可靠,即资料关。该志广征博采,资料既宏观又具体,不仅反映了大量有价值的宏观、中观资料,而且还记述了很多数据精准的微观内容。如,记述企业用工状况,截至2008年底,省属企业46.3万从业人员中,签订劳动合同45.9万人,签约率99.26%;其中签订固定期限劳动合同17.6万人,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28.3万人。在签订劳动合同的员工中,28.1万人签订新版劳动合同,占从业人员的60.7%。企业使用劳务派遣工1.67万人,占从业人员的3.6%;企业使用农民工2.46万人,占从业人员的5.3%。资料翔实,透徹入微,用数字说话,达到准确科学之效。
三、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地方志的生命力,在于其资料性和真实性。《国有资产管理志》不仅体例统一,表述规范,内容丰富,而且求真求实,用史家的如椽铁笔,客观记述了安徽国有资产管理发展历程,谱写了一曲无韵的开拓奋进之歌,达到了科学性和志书文献性相统一的高度。2001年至2008年,安徽国有企业不断壮大,特别是2004年省国资委成立后,全省国有经济发展令人瞩目。2008年底,全省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资产总额、营业收入和利润分别位列全国地方国有企业第11位、第11位和第8位。该志注重文献的著述性,如,凡例中指出“本志资料由省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各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各省属企业提供,部分资料来源于档案、年鉴。除海量引文外,志中一般不注明资料出处。”但是在1999年、2008年安徽市县监督管理企业规模分布一览表下还是特别说明“1999年数据来源于《安徽省财政厅会计年报数据资料(1999)》。”使得来源有据,资料信实可靠。该志上限1999年为国有资产监督管理体制由分散监督管理模式向集中统一监督管理模式过渡的起始年度。为保证史实的完整性,分志内容的记述时间适当上溯。如,第一篇国有资产监督管理体制中市县监督管理机构多是从成立时写起。而第六篇对33个省属企业的记述则全部上溯至成立初期。由于该志记述的是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十年,这一时期国有资产管理初创,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社会地位、对经济运行的影响日增,记述其历史轨迹和曲折历程,资料无比宝贵、借鉴意义无比重大。
《国有资产管理志》不仅记管理和监督,还且更重事业。该志分界别一一介绍了33个省属企业。该志第一章工业企业分为马钢(集团)控股有限公司、安徽海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安徽省能源集团有限公司、淮北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淮南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铜陵有色金属集团控股有限公司、安徽江淮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安徽省皖北煤电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安徽叉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安徽军工集团控股有限公司、安徽皖维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安徽省皖中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安徽省华强工贸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安徽淮海实业发展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十四节。第二章建筑企业分为安徽建工集团有限公司、中煤矿山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安徽省水利建筑工程总公司三节。第三章贸易企业分为安徽省徽商集团有限公司、安徽省粮食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深圳安徽实业总公司、上海裕安投资有限公司、安徽省盐业总公司、安徽国贸集团控股有限公司。第四章投资及金融企业分为安徽省高速公路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安徽国元控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安徽省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华安证券有限责任公司、安徽省交通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安徽省国有资产运营有限责任公司六节。第五章农业及社会服务业企业分为安徽省农垦集团有限公司、安徽民航机场集团有限公司、安徽省旅游集团有限公司、煤炭工业合肥设计研究院四节。所记企业齐全,无一遗漏,结构合理,归属得当,切合实际,富有特点。堪称省志的创新之举,也真正成为全志的要点和亮点。
除了记述国有资产监督和管理外,还记述了国有企业的社会责任和担当。如,记述省粮食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时,积极参与农村对口扶贫、困难帮扶、赈灾捐款和“博爱在江淮”等公益活动,组织优秀共产党员赴革命根据地井冈山进行红色教育。在“5·12”汶川大地震发生之后,粮食集团连续两次发动职工开展捐款救助活动,共计捐款22.7万元。帮扶点利辛县发生洪涝灾害时,企业和职工积极开展献爱心活动,共计捐款4.6万元。介绍了马钢公司的节能减排,根据国家环保总局创建“国家环境友好企业”实施方案和“国家环境友好企业”指标解释,马钢以结构调整为主线,大力淘汰落后生产工艺、设备,积极推进技术进步,为节能减排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撑,从源头开始,节约能源、控制污染,彻底改变落后的生产模式,使公司的节能减排工作向前推进了一大步。
四、特色鲜明存史问道
《国有资产管理志》结构完整,卷首设总凡例、凡例、概述;卷末设附录和编纂始末,主体六篇。篇目以行业事业为分类标准,省属企业完整独立,符合行业实际和省志编纂的要求。记述翔实,逻辑清晰,结构合理。全志60余万字,记述安徽国有资产监督管理的10年历程,篇幅适中,既没有过繁也不显简陋。虽是经济管理类分志,然分志对人文也没有忽略,除了在全志增加相关内容外,首先表现在以人为本思想的体现上。该志不仅有中共安徽省委企业工委(省属企业国资办)领导班子成员一览表、省国资委领导班子一览表,甚至对大型内部刊物《安徽國资》第一期编委会主任、副主任、委员名单也列表记载。在正文中,以事记人的手法贯穿始终,不仅记大人物,对一些普通劳动者也不忘记载。如,记述2007年、2008年省属企业经营预算编制工作先进个人。如,介绍省能源集团,2008年底,省能源集团共有在岗职工5366名。专业技术人员1926名,其中高级职称142人,占7.4%,中级职称610人,占31.7%,初级职称1174人,占60.9%;研究生及以上人员51人、大学本科751人、大学专科1725人、中专及以下2839人。另有退休人员2037人。该志树立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唯物史观,坚守以人为本、人民至上的价值观。如,2006年11月,省委组织部、省国资委组织省属企业首次面向全国公开招聘高级经营管理者的开创性事件,详细记录了8名聘用的高级经营管理者名单。人才是企业之本,介绍江汽集团时,截至2008年底,集团公司有高级技师29人,技师132人。至2008年底,共招聘本科以上新知识员工约6000人,引进成熟人才和专家型人才1200多人。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对地方志的要求是“修志问道,以启未来。”“我们问道,问什么道呢?就是问治国之道、治学之道、修身之道。”[5]《国有资产管理志》不仅是国有资产监督和管理的记录,更是特定时代背景下的历史记录,必然会体现出鲜明的改革开放时代精神,烙下“道”的时代印记。改革开放涉及全方位,是利益的调整,是矛盾的碰撞,是一场全面的深刻的动态的有时还可能是很激烈的革命,只有采取集中和分散相结合的方法,才能达到整体上全面、局部上深刻和宏观上突出、微观上具体的效果,才能让读者准确把握新时期的社会脉搏,了解改革开放的主要进程,看到新时期的新点和亮点。[6]省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是省政府授权代表国家履行国有资产出资人职责,为省政府直属正厅级特设机构。根据授权,依照法律和行政法规履行出资人职责,监管省属企业的国有资产,加强国有资产的管理工作;承担监督所监管企业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责任;指导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和重组,推进国有企业的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参与指导所监管企业直接融资工作,推动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的战略性调整;通过法定程序对所监管企业负责人进行任免、考核,并根据其经营业绩进行奖惩,建立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的选人、用人机制,完善经营者激励和约束制度;代表省政府向所监管企业派出监事会,负责监事会的日常管理工作;参与制定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有关管理制度和办法,负责所监管企业国有资本经营预决算编制和执行等工作,负责组织所监管企业上交国有资本收益,监督国有资本收益使用;按照出资人职责,负责督促检查所监管企业贯彻落实国家安全生产方针政策及有关法律法规、标准等工作;负责企业国有资产基础管理。以上权限,职广责重,既有共性,也有个性。在全国市场经济大的背景下,共性的东西太多,具有存史价值的内容就少。该志详异略同,在概述全国大背景的前提下,写出了安徽的地方特色。经世致用,此“道”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借鉴和启迪作用。
地方志历来讲求不越境而书,但《国有资产管理志》在省属企业中,以省属为原则,记述了深圳安徽实业总公司、上海裕安投资有限公司等在安徽域外的实体经济。无论是境内还是境外,都是安徽省属国企,是志书横排内容之一,是应有之义,实际上并不违反志书的编纂原则。这种尊重事实的做法,无形中提升了志书的使用价值。省国资委是专门从事国资监督和管理的专业机构,坚持监管与服务、改革与发展、创新与规范并重,依法履行出资人职责,着力推动经济结构调整,着力发展壮大国有经济,着力深化国有企事业改革,大胆探索,勇于实践,由于没有现成的模式和经验可以借鉴和应用,其中的艰难和风险是难以估量和预测的,安徽国资人以大无畏的精神,勇于实践,敢于探索,国有资产监管工作取得巨大成效,《国有资产管理志》也记述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有人说,编纂地方志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对于一部已经出版的志书,不可能要求绝对完美。《国有资产管理志》总体上是一部佳作精品,对这样高水平的分志求全责备是不公平的。当然,该志个别节目中还有总结式的文字和流水账的痕迹。封面著作权人署“安徽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明显不妥,因早期与出版社签定合同时名称所限,还需要多多沟通。表格名称一般要有时间、地域、事项三个要素,但是该志表题普遍都缺时间,尤其是第三篇企业国有资产管理“安徽省28户省属企业全面清产核资原制度损失统计表”,不仅表题没有时间,内容中也没有时间。但是,瑕不掩瑜,《国有资产管理志》属时代特色、行业特色都较为出彩的一部高品质志书。笔者过于苛求的心态,有品头论足之嫌,不当之处,敬请方家指正。
参考文献:
[1]王伟光.《在北京市调研地方志工作时的讲话》,《中国地方志》2014年第4期.
[2]王伟光.《在甘青宁三省地方志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国地方志》2014年第8期.
[3]王伟光.《在甘青宁三省地方志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国地方志》2014年第8期.
[4]刘延东.《与第五次全国地方志工作会议部分会议代表座谈时的讲话》,《中国地方志》2014年第5期.
[5]朱文根.《安徽地方志工作者要问“安徽之道”》,《安徽地方志》2014年第3期.
[6]陈守强.《第二轮河南省志经济部类编修的若干热点难点问题》,《中国地方志》2010年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