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先秦两汉的南方丝绸之路探源

2015-10-21白晓红

大观 2015年10期
关键词:两汉先秦探究

白晓红

摘要:中外很多文献中都记载有先秦两汉时期的丝绸之路,这在当时是我国西南对外交通要塞。而且在罗马文献中所记载的东方“长寿者”以及“赛里斯”等奇怪现象也并非无稽之谈,这些记载其实描述的就是我国南方的丝绸之路,而根据古希腊探索者在印度与中亚时的所见所闻表明,丝绸之路在当时已经是沟通中亚与印度的重要交通线。

关键词:先秦;两汉;南方丝绸之路;探究

我国是生产丝绸源地,而且在商周时期,我国民间丝绸织造工艺水平就已经相当高。四川是我国生产丝绸的主要生产基地之一,在古代就有发达丝织产地之称,而且到了商周时,四川省得丝绸业发展达到顶峰[1]。在广汉三星堆所出土的绣有各种花纹衣服以及兽首花冠中就可以看出丝绸在当时副业中的地位,极具蜀绣与蜀锦特征。到了两汉时期,一支氏族类逐渐从渭水宝鸡地域中凸显出来,这是丝绸从古蜀向渭水不断发展的一个拓殖点。

一、丝绸之路的历史渊源

推究溯源,蜀地丝绸业在春秋战国时期的发展水平就已经非常高,像湖北江陵与湖南长沙所出土的刺绣与织锦,就是战国时期的蜀国产品,这些出土葬品非常类似于在四川卡莎石葬墓中出土的蜀汉织品。很多专家学者对我国南方丝绸进行研究时发现,当年张骞通西域时,所见到的大夏“蜀布”,这些丝绸很可能就生产于蜀地。在《蜀都赋》中杨雄就曾经说过蜀地可谓是“一筒数金,黄润细布,[2]”这句话的意思就是秦汉蜀地最佳品质丝绸为黄色。乔希先生(印度前任考古所所长)也曾经提出,根据古梵文文献记载,多数印度教大神都非常热衷于穿中国丝绸,特别是湿婆神,比较爱穿黄色蚕茧丝织品。乔希先生所提到的黄色丝织品,很可能就是杨雄在诗中所言的“黄润细布”。

湿婆神在印度教中产生的年代相对来说比较早,而且在古印度文明时湿婆神原型就已存在,而且历代印度文明中所提出的湿婆神都是源自古印度文明时期。查阅相关印度古文献资料发现,至少大约在公元前600年前,就已经存在湿婆神,那个时间与我国两周时期基本相当,西周时的中国并不知遥远他国存在一个名为印度的国家,但是却已经开始着从古蜀到我国西南,再到印度的丝绸贸易[3]。印度古书中就有对“支那产丝与纽带”的介绍,而且还有对“支那生产成捆丝”的介绍,意思就是说成都在当时主要生产丝与丝织品。我国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也曾经说过:“中国古西南,尤其是成都,可谓丝业茂盛,此区域接壤于缅甸,向存交通,丝绸由中国向缅甸输入,经缅甸向印度进行丝的输入的正是此地。”由此可见,在我国先秦两汉时期大量丝绸西传,更多的是由蜀身开始将其毒道西行。此外,在阿富汗亚历山大城中所发掘的一座堡垒中,发现有非常多的中国丝绸,后来经过对其研究发现,所出土的这些丝绸都是历经我国南方丝绸之路,并向中亚进行转运而得来的蜀国丝绸。而亚历山大城就是南方丝绸之路进行经济贸易的要塞,所以,蜀地丝绸在阿富汗出土也并非具有偶然性。

二、丝绸之路在中西文化交流中的重要作用

可以说南方丝绸之路就是我国向中亚、南亚以及更远的西方进行丝绸输运的最早线路。而且在上朝时期,就已经初步开通了南方丝绸之路,在成都金沙遗址以及广汉三星堆中所出土的象牙与贝齿等都是产于印度,而古蜀制造柳叶形青铜短剑与三星堆中形成的青铜雕像文化都是由此而来。此外,产于西亚与印度的“瑟瑟”一方面可以在四川考古中见到,另一方面历史文献中也有详细记载。而且在印度人眼中,中国的雏形就是支那,而这也是古代成都的转生语或者对音,这一称谓在公元前4世纪在世界上被广为流传。支那这个中国别称从古印度向西亚、中亚以及欧洲进行转播之后,有出现了很多转生词,像Thinai和Seres等,现在外文中对我国的称谓[7],就和那个时期外国人对中国的印象有着直接关系。然而,Cina这个称谓在西方的流传,就是随着不断西传的丝绸展开的,由此表面在中西交流中,古蜀丝绸发挥了非常重要的積极性作用。

先秦两汉的南方丝绸之路主要以古代的四川为重心。就像在《中华文明起源》中苏秉琦先生所言:“蜀地的古文化在很大程度上联系着江汉、关中、汉中以及南亚次大陆,而且就南亚和中国关系而言,蜀地可谓龙头。”因为我国南方丝绸之路的起点是成都平原,向南进行东西两路的划分,东路线主要是从成都平原向南,经过五尺道,最后到达大理,而西路线则主要是南下牦牛道,最后到达大理,东西两道行至大理时进行道路的汇集,并继续前进,经过腾冲、保山,然后进入缅甸密支那,也可以从保山达到瑞丽,然后进入缅甸八莫。我国南方丝绸之路通往外国的线路主要有东线与西线两条大道。而西线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蜀身毒道”,出发于成都平原,进入云南最后到达缅甸,在向西行到达印度、阿富汗、巴基斯坦,在到中亚与西亚,丝绸之路这条横跨整个亚洲的国际贸易交通线,可以说是历史最悠久、亚欧大陆最长的对外交通动脉[8]。此外,我国南方丝绸之路通往外国的东线主要是从四川到达云南,然后进入越南,这条大道在很大程度上发展了东南沿海与西南的关系。香港南丫岛所出土的牙璋以及三星堆中存在的海贝等都出产于南海,由此说明,古蜀文明在商朝时就已和南海有一定的交流与文化联系。

三、结语

综上所述,东南亚濮系与我国西南人民之间的贸易交往还在继续,古丝绸之路中为后世铺垫的从盘江入桑道以及从红河到布头等贸易之路还在进行。此外,南海、东南亚与我国西南部的牙璋、海贝等具有文化性质的交流,同样是通过我国南方的盘江道、红河道以及桂林、广东、四川、贵州等道路互相往返中进行贸易联系的[9]。而我国东南沿海区域所生产的段石锛和肩石斧等具体文化元素不断向西方流传,并逐渐入驻缅印境内,并从我国西南地区继续向西流传,由此可见,古代文明发展的初期,我国南方丝绸之路确实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南方丝绸之路可以说是古欧亚大陆与亚洲进行经济文化交流与沟通的关键性纽带。

【参考文献】

[1]Xiao Advanced sanxingdui bronze culture and the south silk road international symposium(sanxingdui study second series)[M].Cultural relics publishing house,2007:103-104.

[2]段渝.南方丝绸之路研究论集[M].成都:巴蜀书社,2008:794-795.

[3]组委会编印.南方丝路民族文化论坛大会发言材料汇编[M].2008:162-163.

猜你喜欢

两汉先秦探究
先秦至汉代中原与西域的文化交流
设问引导探究
一类特殊不等式的解法探究
两汉劫持人质的类型及特点
先秦“五正色”的数据参数分析
爱有别还是爱无别
“诗言志”的审美阐释
类型学视野下先秦个体量词初探
两汉荒政措施的不足与局限
夫余国与汉魏晋王朝的朝贡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