氮掺杂二氧化钛光催化活性的研究
2015-10-21卢宇飞
卢宇飞
【摘要】氮掺杂二氧化钛虽然具有可见光光催化活性,但其可见光光催化活性效果仍不能达到理想效果,同时氮掺杂可能影响二氧化钛的紫外光催化活性。本文综述了提高氮掺杂二氧化钛光催化活性方面的研究,并提出今后值得关注和研究的方向。
【关键词】二氧化钛;氮掺杂;光催化活性
中图分类号:TB3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78(2015)07-160-01
目前光催化技术已日益受到重视,成为环境污染治理的主要方法。污染物直接利用太阳能,在常温常压下就可转化成H2O和CO2等无污染的小分子无机物是其主要优势。由于TiO2在可见光下不具有光催化活性,这会影响其对太阳光的利用率,因此目前的研究热点是提高TiO2的光催化活性使其在可见光范围内都具有一定的催化性能。
一、提高N掺杂TiO2活性研究
(一)N掺杂对TiO2紫外光光催化活性的影响
Ghicov等对TiO2纳米管进行注入N处理后,TiO2锐钛矿结构变为无定形结构,使紫外光下的光电效率大大降低,但是再经过热处理后,晶格恢复为锐钛矿型,N-TiO2纳米管在紫外光下的光电效率高于未掺杂TiO2纳米管的,说明N掺杂没有降低紫外光光催化活性,N掺杂对TiO2晶格有很大的影响。
N掺杂对TiO2的结构和表面状态有很大的影响,如:采用溶胶——凝胶法时,N掺杂对TiO2煅烧时的结晶过程有明显影响,对表面有机残余物也有影响;用锐钛矿TiO2气相渗入法制备N-TiO2时,比表面积会减小等。N掺杂的这些效应必然也影响TiO2的光催化活性,而且这些效应又与制备方法密切相关。但是,影响N-TiO2紫外光光催化活性的原因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二)金属修饰N-TiO2
采用贵金属对N-TiO2进行表面修饰,可抑制光生电子和空穴的复合,使其有效分离。当贵金属沉积或掺杂在TiO2上,由于贵金属的Feimi能级较低,TiO2导带电子将有效地转移,使载流子重新分布,形成Schottky势垒,成为电子俘获陷阱,从而促进电子与空穴的有效分离和界面的电子迁移。
Zhang等研究N-Ni共掺TiO2的结果表明:Ni原子以Ni2O3形式存在,分散在TiO2表面,抑制光生电子——空穴对的再结合,提高光子效率,进而提高可见光光催化能力,认为光催化能力的提高系N、Ni共掺产生协同效应所致。
金属对N-TiO2的修饰与合成工艺密切相关,即与金属在N-TiO2中的状态、分布等密切相关。
(三)N与其他非金属共掺
Lin等研究P–N共掺TiO2的结果表明:N或P掺杂拓宽TiO2的可见光响应,只有N掺杂时,其可见光光催化活性有限;P掺杂TiO2的光催化活性则高于N掺杂的;P-N共掺后,可见光光催化活性进一步提高。In等研究结果表明:B-N共掺TiO2的可见光催化活性与单独的同浓度B掺杂的相似,没有出现协同效应。Balek等研究结果表明:F-N共掺TiO2具有较高的光催化活性。以上研究表明,其他非金属元素与氮共掺,都有一定效果,但并不都产生协同效应,且有些研究并没有分析清楚共掺后的光催化活性主要是由N引起的,还是由其他元素引起的。
(四)N-TiO2纳米管
在N掺杂TiO2粉体的研究中,N-TiO2主要呈颗粒状。近年来,为了获得高催化活性的N-TiO2,制备其他形态的NTiO2,如N-TiO2纳米管及介孔N-TiO2等。纳米管具有高的比表面积,能增加电荷载流子的移位,可提高光催化反应效率。
(五)锐钛矿N-TiO2与其他TiO2相混合
P25催化剂是锐钛矿和金红石的纯TiO2混合物,由于光生电子–空穴的有效分离使其显示出可見光光催化活性。
此外,还有研究用来提高N-TiO2的光催化活性,如与碳纳米管复合及进行敏化处理等。目前N-TiO2制备的方法很多,不同工艺制备的N-TiO2的N掺杂浓度、表面有机残余物、颗粒间的团聚情况差别很大。制备工艺的选择及优化也应是提高光催化性能的有效方法,同时也助于进一步深入研究N-TiO2可见光活性的机理。
二、结语
N-TiO2的光催化活性还有很大的局限性,提高可见光催化活性、改善紫外光催化活性方面的研究已经有很多,但由于目前还没有统一的TiO2光催化活性评价体系,这些方法的效果难以对比,难以做出准确评价。进一步提高N-TiO2的可见光催化活性、改善紫外光催化活性应是今后该材料研究的重点问题之一。TiO2的光催化过程非常复杂,采用不同评价体系获得的光催化活性结果难以进行对比,阻碍了N-TiO2理论和应用的研究,因此应尽快研究建立一个被广泛认可的光催化活性评价体系,才更有利于彼此研究结果的交流和比较,才更有利于N-TiO2及其他TiO2基催化材料研究的进一步深入。
参考文献:
[1]GHICOV A, MACAK J M, TSUCHIYA H, et al. Ion implantation and annealing for an efficient N-doping of TiO 2 nanotubes [J]. Nano Lett, 2006,6(5):1080-1082.
[2]LIN L, ZHENG R Y, XIE J L, et al. Synthesis and characterization ofphosphorandnitrogen co-doped titania[J].Appl Catal B: Environ, 2007(76):196-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