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教育均衡发展的途径
2015-10-21于丽
于丽
为了全面适应素质教育、新课程改革需要,也为推进吉林省舒兰市教育均衡发展,我市教师进修学校结合市域实际,自2004年开始探索出一种我们称之为区域性“以基地校为主,整体互动、专家引领”的教研模式。经过几年的实践探索,使我们摸索出了一条切合实际的教育均衡发展的新途径,对提高我县全体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一、建立促进各高中共同发展的“高中共同体”,开展校际间合作交流,为推进区域高中教育的共同发展搭建平台
长期以来,我市五所高中在办学条件上存在巨大差异,在师资队伍、教育教学质量等方面也都存在着明显的差异,特别是长期受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各校之间处于“相互封闭”、“各自为战”、“不规则竞争”的状态中,使全县高中教育教学资源得不到优化配置和有效整合,严重制约和影响了我市高中教育的发展。为了实现我市各高中的均衡发展,以舒兰一中(舒兰一中是我市唯一的一所重点高中,另外有三所普通高中、一所朝族中学)为基地校,在2004年4月成立“高中共同体”,它肩负着全市高中教师培训、教育教学改革与实验研究、教育教学咨询、指导、管理等职能。该机构成立后,积极开展教育科研、教学研究、教师培训活动,促进了区域内各高中学校教育共同发展。2007年,全面实施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后,“高中共同体”全面负责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工作和高中教育教学管理工作。这期间,进一步对各高中实行规范化管理,推动了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同时加强了高三备考管理,进一步扩大了我市高中教育成果。总之,“高中共同体”在提高全市高中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的职能作用。
二、加强教师的专业技能培养和训练,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几年来,一直把加强区域高中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教师职业生命质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作为课题研究的根本任务。在“高中共同体”的推动下,通过建立学习型组织,开展“三功一优”、“两修三课”校本研修活动,采取了“集中培训”、“自主研修”、“网联培训”、“外出培训”、“技能训练”、“课堂教学实践”、“教学诊断”、“总结反思”、“专家引领”、“课题带动”、“培树典型”、“表彰先进”等多种形式,在全市高中大力开展专业理论、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培养和训练活动,为广大教师的专业成长和中青年教师、骨干教师的脱颖而出搭建了平台,提供了机遇。
2004年以来,“高中共同体”每年都利用寒暑假期间组织全县高中教师开展集体备课、教学研讨活动,聘请42名各校名优骨干教师为兼职教研员,引领全县高中教师共同学习新课程理念、新课程标准,共同研讨新教材,共同探讨新教法。各校在集中培训研究的基础上,每学期都开展名优骨干教师的示范课,中青年教师的研究课,新教师的达标汇报课教学研讨活动;每年2月召开全县高三复习备考工作研讨会,交流各校复习备考的成功经验,分析高三备考形势,改进复习备考方法与策略,传递高考信息,实现了信息共享、资源共享、成果共享,进而提高了复习备考工作质量,为后来我县高考质量连创辉煌奠定了基础。
三、开放合作、互相支持,形成区域内高中互相促进、共同发展的新格局
在“高中共同体”的推动下,首先建立了区域内高中校际间的合作交流、互动开放的办学机制,使各学校互通有无,互相借鉴先进经验,互相开放课堂,共同开展教学观摩研讨活动,来解决具体问题。同时,作为重点中学的舒兰一中,每年派出骨干教师到师资力量薄弱的学校支教、送课,并为受援学校培训中青年教师。这些做法既实现了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利双赢,共同发展,缩小了校际間差距,同时也充分发挥了舒兰一中作为省重点高中、省示范校的“中心辐射、示范带头”作用,形成了区域高中互相促进、共同发展的格局。
2007年和2008年,我市高考质量总体水平稳步提高。其中舒兰一中2007年过600分以上者达160人,占地区外五县第一名,重点率、本科率均居吉林地区第二名;2008年高考过600分以上者146人,居地区外五县第二名;2009年高考,重点率达30%,本科进线率达85%,达到历史最好水平,舒兰一中考生王同学以700分的优异成绩名列全省第五名,吉林地(下转 69页)(上接 44页)区理科第一名。舒兰朝一中考生安俊学以684分的优异成绩名列全省朝鲜族学校理科第二名,吉林地区同类校理科第一名。尤其2014年高考更为突出,舒兰一中过清华、北大线有9人,创舒兰高考历史最高纪录,其他几所高中高考成绩也取得历史性突破。可以说几年来全市高考成绩连创佳绩。
总之,高中的区域教研,确实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区域高中教育共同发展研究是一项具有前瞻性、基础性、全局性的研究课题。虽然我们的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应该认真总结经验,进一步加大课题研究力度,在前一轮课题研究的基础上,深化课题研究工作,力争取得更加显著的课题研究能力,为推进我市高中教育改革与发展做出突出的贡献,为加快地区乃至全省高中建设与发展提供典型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