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标准下小学数学有效性教学策略刍议
2015-10-21胡含
胡含
摘 要:在新课程标准下,广大小学数学教师必须要在教学手段、教学行为、教学策略以及教学观念等方面进行积极的转变,同時要对自身的教育理念进行更新。总之,在新课标的要求下,广大教师不仅属于知识的传递者和占有者,同时更应该积极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鉴于此,对新课程标准下小学数学有效性教学策略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学习习惯;教学方式;教学情境 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推进的今天,教师必须要对自身在课堂中的角色定位进行重新思考,真正扮演好引导者的角色,坚决避免出现注入式的“满堂灌”现象,从而导致数学课变得乏味和单调。要想在新课程标准下保证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应该注重对学生的引导,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思维,从而达到对小学生数学智力和能力进行开发的目的。
一、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习惯
培养小学生的数学学习习惯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良好的学习习惯除了要求学生上课积极发言、认真听讲外,更关键的是要对学生进行积极引导,使其真正学会独立思考,并且敢于将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这些都是难能可贵的数学学习品质。因此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注重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要避免出现采用硬性以及统一的要求让学生培养数学学习习惯,而是要采用循序渐进以及分层的方式。如果一些小学生不善于发言或者平时不专心听讲,这时候教师就可以多向这些学生进行提问,从而将他们的注意力吸引过来。同时,这些学生一旦出现进步的情况,教师必须对其进行及时表扬。如果小学生回答问题的时候出现了错误,教师在对其进行改正的时候要注意提出善意要求,这样就能够让小学生逐渐集中精力听讲。再比如,在对“有余数的除法”进行教学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同桌为一组,让小学生进行相互合作,首先让每一位小学生出10个带有余数的除法题目,随后将这些题目交换给同桌进行计算,在完成计算后再交换过来进行检查,最后教师将每一组的计算结果收集好,表扬其中正确率最高的小组,这样让小学生在思考的同时还能够做到相互交流以及相互合作,对其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进行培养。
二、积极革新教学方式
新课程标准中对教学方式的创新进行了强调,积极地倡导采用多样化的学习模式取代以往的被动以及单一的教学方式,尤其是对探究合作以及自主学习模式进行了提倡。因此在具体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特别是要鼓励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在这个过程中每个小组成员之间都可以做到相互尊重以及相互交流,每一位学生都可以将自己的看法和观点提出来,这样就可以将小学生以自我为中心的思维倾向摆脱掉。
比如在对“认识平面图”进行教学的时候,笔者曾经采用合作学习的模式让小学生找出平面图的特点,这样很多小学生就开始认真地观察各种平面图,并且展开积极讨论,课堂气氛变得十分热烈,最后由小组长对每一组的讨论结果进行总结,由笔者在最后进行课堂总结,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
教师为了能够促进学生的学习,以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为根据有针对性地创设教学环境和教学时空就是所谓的教学情境。良好的教学情境可以更好地帮助小学生对数学进行学习和理解,并且将数学技能和知识更好地掌握,最终将小学生对数学进行学习和探索的欲望激发出来。小学数学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要将良好的学习情境创设出来,并且对学生进行积极引导,使其在教学情境中展开学习。比如在对“认识时、分”进行教学的时候,笔者采用录音播放的方式创设了以下学习情境:时针和分针在以前是一对好朋友,这一对好朋友共同生活在一个空间中,可是有一天分针看到时针总是慢吞吞地好长时间才会挪动一下,分针突然觉得特别不公平,心想:时针这么懒还和我平起平坐,这是什么道理?于是非常不服气,冲着时针大喊:“时针你这个懒东西,你每天才挪动两个整圈,而我每天都那么辛苦,我比你整整勤快十二倍,你有什么资格和我在一起?”这时候教师再让学生对分针与时针的争吵进行讨论:同学们,如果你们是时针,你们听了分针刚才这句话之后,心里会怎么想?学生的情绪一下子开始变得高涨起来,与自己刚学到的知识相结合,对分针与时针之间的争吵进行积极讨论。笔者利用这样的故事情境的创设,使学生能够主动地对分针和时针之间的关系进行思考,有力地提升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新课程对于教师而言属于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教学方式、教学策略以及教学理念等各个方面的改革和进步,因此教师必须要对自身的教学行为和策略进行积极转变,真正扮演好自己在课堂中的角色,采取有效的措施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陈浩.新课程理念下小学数学教学的实践探索[J].新课程学习:下,2011(5):78-81.
[2]梁坚.小学数学课程“综合化”初探[J].新课程研究,2011(3):67-70.
编辑 孙玲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