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期亲子二代文化反哺现象辩证解读

2015-10-21王聪

学理论·上 2015年9期

王聪

摘 要:随着经济文化发展的日新月异,前喻文化独占支配地位的时代已经结束,文化反哺已成为普遍现象。但后喻文化并没有取代传统的正向社会化模式而成为主流文化类型。新时期对于中国家庭中的亲子互动应当辩证探究。网络时代,文化反哺在广度、深度上均有所拓展,具有很强的时效性。但是亲子二代文化传递并未断裂,也并非呈现亲传子或子传亲的线性模式,而是呈现出网状结构。我国亲子二代文化传递处在前喻文化、并喻文化、后喻文化三种文化类型并存的时代,文化传递的多样性正在呈现。

关键词:文化反哺;文化传递;后喻文化;亲子互动

中图分类号:C913.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5)25-0104-02

引言

所謂“文化反哺”,是指“在疾速的文化变迁时代,年长一代向年轻一代进行文化吸收的过程”。其实质是青年人通过文化传递手段积极、主动影响成年人的过程。从社会学角度看,“文化反哺”是一个“反向社会化”的过程,即传统受教育者对教育者反过来施加影响,向他们传授社会知识、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的一种自下而上的社会化过程。玛格丽特·米德的三喻文化理论开启了文化反哺和代际传承研究的先河,在《文化与承诺》一书中,她从文化传递的角度将文化分为三种基本形式,前喻文化,并喻文化和后喻文化[1]。这三种文化有各自的差异和内涵,前喻文化意味着亲代向子代实施教化,并喻文化实质为子代和亲代的文化传递都依靠同辈人完成,后喻文化则表明子代反而承担亲代教化者的角色。玛格丽特·米德研究重点在后喻文化领域,她认为:在社会变迁的巨大推动下,新的代际传承模式必然出现,原本接受文化传递的子代会主动向亲代传递各种文化即反向社会化过程。20世纪80年代,米德的三喻文化理论开始进入我国研究人员视野。我国社会学家根据实际国情,发现中国众多家庭出现子代向亲代传递器物等表层文化特征,其中,南京大学的周晓虹教授首次提出文化反哺这一全新概念。长期以来,家庭作为一个小的初级群体,使得子代在其中得到应有的哺育和教化,子代在这个群体中生活成长,所以被定义为子代社会化的场所。特别是在被封建礼教束缚的传统社会中,亲代在子代面前从始至终都是教化者的角色。但是,代际间文化传承并非一直依循着由上一代人向下一代人传递的单向模式,传统意义上的受教育者反向影响施教者也开始成为文化传递的重要部分。“文化反哺”作为实现文化传递多样性的又一载体开始成为专家、学者讨论研究的对象。

一、文化反哺的表现领域和影响因素

(一)表现领域

1.新信息使子女帮助父母了解和使用新器物

相比过去,今天孩子的生活环境更加开放,物质生活基础更加殷实。他们眼界开阔,对新的生活方式、新的价值观念接受快,思维也更加敏捷。源于这种优势,使子女获得了向父母反哺新知识、新观念的能力。如今随着微信、微博等新的交流平台的不断出现,给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交流沟通带来极大便利,上了年纪的父母渴望通过这些平台进行亲子互动以及开启全新的社交模式,但他们并不能像孩子一样熟练地操作,需要子女的帮助和教辅。网络上红极一时的“儿子为父母自制微信使用手绘本”获得众多网友的赞许和效仿,不难看出,青年一代凭借着在“数字化”时代里所具备的优势,在电脑、液晶电视、智能手机等新器物面前,都显示出巨大的“反哺”能力。同时,研究调查表明,父辈对于子辈在新器物等表层文化的反哺方面也呈欣然接受态度。值得注意的是,随着互联网大范围的普及,“网童”开始频频出现在网络世界里,子辈低龄化反哺趋势愈加明显。例如在日常生活中,“网童”常常作为施教者向父母及祖父母传授如何使用“ipad”“iPhone”以及如何操控其他电子设备。除此之外,子代在对新时尚、新潮流的把握上也具有明显优势。子代在代际沟通中掌控着越来越多的话语权,同时反向传递给亲代一些当下流行的网络文化。很多家长表示,最先从孩子那里了解并应用“坑爹”“土豪”“女汉子”“给力”“点赞党”等这样的网络语言。

2.子女对父母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的影响

随着社会结构的转型和市场经济的转轨,群众的生活方式也经历着史无前例的变革。在这些变化中,年轻人开始拥有“教化者的身份”,对老一辈们的生活方式进行着潜移默化地影响,也不乏思想观念的日渐改变。比如在消费方面,越来越多亲代主动撕下了“守财奴”的标签,开始购买理财产品和网络投资。同时,亲代开始接受多元化的消费观,消费理念也逐渐变得前卫。在必要时愿意采用信贷方式实现提前消费,很大比例的父辈也开始选择网购。在休闲方面,父辈们对服装、发型、品牌等方面的关注度提高,工作之余,更追求提高品位的生活方式,影院观影,KTV唱歌的娱乐支出也在亲代的消费支出中呈上升趋势。

价值观是指个人对周围客观事物的意义、重要性的总体评价和看法[2]。个人的价值观一旦形成,便具有相对稳定性。虽然,在新形势下仍然会受到新观念的挑战和影响,父辈会在子代的影响下对现实社会的很多方面重新审视。但是,从反哺程度来看,子辈对父辈早已形成的传统观念改变力较小。例如,在婚姻家庭领域,父母固有的“婚恋观”以及“生育观念”常与年轻人“不婚主义”“丁克家庭”等全新婚恋观发生冲突,文化反哺发挥的功效较小。

(二)影响文化反哺的因素

1.子女的代际特征对文化反哺的影响

研究表明,“90”后的子女在文化反哺方面的能力更强。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给这代人带来了更广阔的眼界,掌握的信息量更大。他们的自我意识更强、具有较多话语、感受文化变迁的敏感度更高。虽然,其他年代子女成长中也经历过社会变迁,但多是政治变迁而非文化变迁,因此他们的父辈在文化传递上保持着前域文化的不可撼动性。

2.父母受教育程度对文化反哺的影响

官方调查显示,通常,文化反哺程度与父母受教育程度呈正相关。因为大多数情况下,子代对亲代反哺通常是对一些新器物的了解和使用。一些新理念和新事物,受教育程度较高的父母往往更容易也更有机会接受。教育程度高、具备全新教育理念的亲代更容易扮演子代朋友的角色,继而顺利接受子代的文化反哺。文化水平不高的父母对新知识的掌握相对于文化水平较高的父母而言要少一些,从理性角度出发,他们更应该接受拥有新文化资源的子女的反哺。可在现实生活中,受教育水平较低的父母做法却背道而驰。一方面一些子女认为父母教育程度太低以至于与家长沟通存在障碍,另一方面受教育程度低的家长刻板的权威观念也阻挠了反哺,他们“父为子纲”的思想根深蒂固,导致其进一步失去了子代对其反向社会化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