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党巩固意识形态合法性问题
2015-10-21段晓丹黄怡
段晓丹 黄怡
摘 要:葛兰西作为近代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早期代表,创造性地将国家统治分为“政治统治权”和“文化领导权”。“文化领导权”即统治者通过政党、教会、学校等社会团体,将符合其利益需求的价值观念以大众文化影响、渗透到大众意识中,来取得大众对执政党执政理念、主导文化价值的认同。获取文化领导权对于获取和巩固执政党的意识形态合法性具有重大意义。鉴于社会转型、西方“和平演变”及网络媒体的发展,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核心地位在我国正遭受冲击。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掌握文化领导权,是目前我党巩固意识形态合法性的重要途径,是获取执政合法性的重要资源。
关键词:文化领导权;执政党;意识形态;合法性
中图分类号:B0-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5)25-0039-02
1926年11月8日,葛兰西因领导意共从事反法西斯斗争而被捕入狱。在狱中他冷静地思考了俄国与中东欧无产阶级革命成功和失败的经验教训,并著书《狱中札记》,对“文化领导权”理论做的系统论述至今仍具有深刻意义。
一、葛兰西“文化领导权”理论
1.文化领导权理论概要
一是“国家=政治社会+市民社会”的国家概念。葛兰西认为,国家统治在政治社会表现为法庭、监狱、军队等镇压机器的政治统治权,在市民社会表现为统治者将符合其利益需求的价值观念通过大众文化的影响、渗透到大众意识中,获取文化上的领导权来取得大众认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连续性统治,很大程度上靠其广为宣传、进而被人民群众所普遍接受的世界观来维持。因此,无产阶级要推翻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政权就必须先在其市民社会获取广大社会成员的认可。
二是“有机”知识分子是取得“文化领导权”的主体。有机知识分子是实现文化领导权的力量所在,他们会通过明确表达所属阶级在政治和经济领域的集体意识来展现其与所在集团的紧密关系。资本主义社会的长期稳定,正是由于有机知识分子在资产阶级意识形态方面的不懈、有效宣传。因此,无产阶级若想摆脱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束缚,就必须拥有本阶级的有机知识分子来广泛、深入地宣传无产阶级文化和意识形态。
三是“阵地战”是夺取“文化领导权”的主要方式。文化领导权的夺取不能采用粗暴的革命方式,为此葛兰西引入了军事史上的术语“阵地战”,即不主动出击,而是坚守自己的阵地,并逐步扩大,以逐渐夺取敌人的阵地。“市民社會”是西方发达国家中资产阶级防御无产阶级进攻的坚固阵地,只有通过长期阵地战在这一部位打开缺口,占领文化上的领导权,才能最终夺取整个国家政权。
2.文化领导权是获取与巩固意识形态合法性的保证
葛兰西认为统治阶级的执政合法性来源于政治社会的强力控制和市民社会的广大民众自愿认同。无产阶级在西方发达国家进行革命运动,获取市民社会认可的重要性优先于政治社会的暴力控制,一旦其文化、意识形态战胜敌对阶级的文化、意识形态,便为其政权合法性的建立获得了被统治阶级的“同意”基础。因此,文化领导权在市民社会的建立是获取政治合法性的前提。
判定有无政权合法性的标准是社会绝大多数成员的积极认可与服从,在社会集团取得执政权力之后,统治的合法性仍需通过在文化领域的继续“领导”来维持。其中,意识形态领域的辩护是执政合法性的重要来源,是对执政党执政理念、主导文化价值的认同,其目的是在最为广泛的社会群体中取得文化领导权。掌握文化领导权是一个阶级夺取政权、确立政权合法性并实现长治久安的有效保证,统治者应牢牢掌握对文化的领导权,避免因失去文化领导权而面临的意识形态合法性危机。
二、巩固意识形态合法性是巩固我党执政合法性的迫切要求
合法性对于政治权力的意义在于它有利于政治权力关系的持续和政治秩序的稳定,有利于实现政治权力效能最大化和政治执行成本的最小化[1]。意识形态合法性是执政合法性的基础,任何执政党都希望通过强加意识形态合法性来论证其自身合法性、增强政治凝聚力,以便动员全体社会成员的现代化建设热情,进而增强其自身生命力。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经济上取得的巨大成果显然增强了我党的执政魅力,但意识形态合法性正遭受巨大挑战仍是不争的事实,主要表现为如下方面。
社会转型带来社会焦点问题的改变,使观念和意识形态“碎片化”[2]。在激烈的社会转型下,旧有价值体系与规范的解构和新的价值权威与规范建构的不同步,导致了价值追求、思想观念和意识形态的多样化,各种社会思潮竞相争艳。具体而言,当前中国社会的意识形态结构中包括了新自由主义、民主社会主义、“老左派”、民粹主义等[3],这些在现实生活中不乏追随者的不同意识形态之间互相碰撞、挤压,便构成了对主流意识形态核心地位的冲击,不断侵蚀着我党的文化领导权。
西方“和平演变”威胁着我党文化与意识形态安全。冷战虽已结束,但意识形态的竞争依旧存在,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利用雄厚的资金和先进的现代科技,垄断了媒体和文化市场,大肆输出资本主义的“世界大同、宪政民主”等思想,又借口宗教、人权、民族事务等干涉社会主义国家内政,意欲破坏其国内主流意识形态与价值体系的良性运行。而在“文明冲突论、历史终结论”等西方思潮的渲染下,部分信仰缺乏的中国民众又极易受西方人士挑拨而支持指导思想多元化的谬论,挑战我党的文化和意识形态领导权。
网络和大众传媒的深度扩展削弱着我党意识形态的凝聚力量。目前国际互联网上的信息90%以上使用英文,其中80%以上由美国提供,中国网络信息输出量仅占全球互联网信息总流量0.05%,巨大的“数字鸿沟”使许多非马克思主义、反马克思主义思潮得以流入中国。虽然作为我国法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受到了官方的保护,但由于其宣传形式的不合理,使其在民间的影响力不足。再者,由于现代新兴媒体的快速发展,使得执政党通过垄断媒体信息、控制舆论来达到意识形态硬性灌输的方法已不再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