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研管理浅谈
2015-10-21王景硕吕菲菲
王景硕 吕菲菲
【摘要】随着教师的专业性要求越来越高,中小学教研因其对教师专业性的重要作用而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但在中小学教研管理中也出现了各种问题,导致教研的效果不好,教师参加教研意愿不高等现象。本文就中小学教研的相关概念和在其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简要论述,并给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
【关键词】中小学教研管理;校本教研;区域教研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78(2015)03-132-02
一、中小学教研的概念及组织方式
基础教育新课改对中小学教师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其中就提到教师应作为一名从事教育科学研究的专业人员。专业人员即研究者,是否从事研究是衡量某人是不是专业人员的重要标准。①因此教师应要不断提升自我的专业水平。而这种期许是希望教师懂得从自己的经验出发,把教学作为一种开放的、能够与白己的经验进行交往的过程。②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中,教研活动是最重要的形式。教研活动是指教师有目的、有方法地分析和解决学校课程实施、教育教学过程中所而临的教育教学问题,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宗旨的一种实践性、反思性的专业发展研究活动。⑨
中小学教科研的主要施行单位为各级教研组织。在我国基础教研系统中存在着二级教研组织,对于二级教研组织有两种理解:第一种理解是省(白治区一直辖市)教(科)研室、地級教(科)研室、县(区)级教(科)研室;第二种理解是省(白治区一直辖市)、县(区)级教研室、学校教研组。④由于学校教研组作为最基本的教研单位是不可或缺的,并且地级教研室的工作方式及其实际地位同省级教研室基本类似,因此,本文中所提的教研组织采用第二种理解。正因如此,我们可以将中小学的教研组织分为两个层而:区域教研和学校教研。
区域教研室是中国基础教研系统中富有特色的组织,一般隶属于省或县(区)的教育行政部门,是教育制度赖以运行的基础。它通过各种制度化的教研活动,对中小学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负责。他们通常与师训机构通力合作,通过各种活动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使教育行政部门按照教学规律领导和管理教学工作;研究中小学教学理论,指导教学实践,提高教学质量。@
学校教研组是中小学校学科设置的教学研究单位,其主要任务是组织和领导本学科的教学。⑥它是在借鉴苏联经验的背景下产生的,最早是依附于学校教导处或教务处之下,是一种非行政组织。现在,多数学校己设有专门的教研室作为负责日常教育教学研究活动的组织部门。⑦这种方式可看作为从学校的实际出发,依托学校白身的资源优势而开展的教育教学研究活动的校本教研。
二、中小学教研管理及其重要性
区域教研管理就是教研管理者运用决策、计划、组织、控制等基本管理职能,树立科学化的科研管理思想和理念,制定和建立一系列的科研管理制度、科研队伍完善机制、科研评价机制,以便对教科研实现科学、有效的管理。③
校本教研管理是学校教学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校本教研开展的程度、科学性、合理性直接影响教育教学质量。校本教研管理是指从管理的角度制定本校的教研制度,分析校本教研的成果和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使教学管理中教研管理更加科学和创新。⑨
三、目前中小学教研管理所面临的问题
(一)区域教研管理所面临的问题
从管理理念和方式来讲,长期以来,区域教研团队带有浓厚的命令性及强制性色彩,使得研究没有开放和协作的氛围,并且研究者没有自主选择的权利;从人员素质和配备来讲,人员多,编制紧,人员的科研素质不高;另外,区域教研室缺少专业的人员或机构对其进行指导与支持;并且教研室肩负有出考卷进行教学结果测评的责任,因此在如何处理应试与素质教育的问题中区域教研室常常遭人诟病,并称其为应试教育的帮凶。
(二)学校教研所面临的问题
1.中小学校的校本教研制度不完善
在各个中小学中虽然有基本的教研制度但各项制度中教研组长的职责和各个教研员的职责没有细化,造成责任不明;而有些制度出现重复,造成一人多职,导致不能参加教研活动,自身的教学能力得不到提高。此外,学校没有根据白身实际制定符合本校的教科研计划。
2教师科研意识浅薄,敷衍心理较重
在一些教师看来,其本职工作就是学科教学,因此对于每次教科研活动不够重视,所以教科研并没有起到实质性作用。其次,教科研常常和评定职称挂钩,许多教师参与教科研只局限于外部要求,而不是真正热爱教科研。另外,教师日常工作繁重,难保证有时间来进行教研。
3教师的科研素质相对匮乏
有的教师认为只有宏观、理论研究才算是真正的研究,因此他们热衷于进行一些浮夸式的研究,导致研究的问题假大空;有的教师在工作中发现了问题,并且乐意对此问题进行研究,但是由于没有受到过专业的研究方而的训练,不知该如何开展研究,导致了教师的研究水准不尽人意。
4教师的教学过程缺少监督⑩
经常由于公开课的时间安排问题等原因,公开课观摩的教师和领导很少,有的上完课后也没有评课时间,这样使得教师的整个教学过程缺少监督,导致教研效果名存实亡。
四、问题解决
基于以上问题的分析,建议应从以下方而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一)区域教科研
1.在管理方式上应提倡人本管理
在教科研管理的一切活动中始终以管理对象的发展为中心,实现他们的全面、自由的可持续发展,实现教科研效益最大化。
2提高教研人员的专业化程度
区域教研室可以和大学或科研机构建立合作伙伴关系,为教研人员专业性的提高提供帮助和支持。
3注重对学生素质能力的考察
在教研室针对中小学生举行的测评中应更多地增加素质能力的测验,减少应试技巧的考察。
(二)校本教研
1.完善学校教研制度
中小学可以成立校本教研组织机构,且校长作为第一责任人,负责教研活动的总体规划。之后可明确各个教研工作实施小组的职责,选拔和培养优秀的教研组长。其次,学校提供物质方而支持的制度,如提供专门的经费、场地,以及在进行工作安排时要为教师留出充足的备课、和反思时间等,使得制度能真正落到实处。
2调动教师的教科研内需
个体的内在需要才是其不断行动的内在源泉,因此在开展校本研究时,学校不能借助行政性手段强制要求教师人人有课题,并且将其和晋升挂钩。相反,学校应在如何激活教师内在科研需求上下功夫,促使教师对自己的日常教学活动进行反思和自我剖析,真正使教师的教研需求实现升华。同时,学校必须建立合理的激励机制,强化教师进行校本教研的内在需求,激发教师进行教研的积极性:一方而可以对一些有修订校本课题研究学校予以表彰和奖励,另一方而可以对各学科的课题进行招标,并且给予中标教师相应的经费支持与培训的机会。
3要提高教师的科研素质
学校应加大为教师提供教育研究方而的培训的力度,使教师掌握教育科研方法,为其以后的研究工作打下良好基礎。可以定期请本校富有科研经验的教师分享白己的科研心得,聘请教育研究方而的专家教授来对教师的教研进行相应的指导,让有志于校本教研工作的教师相互交流。
4确保教师的教学效果
学校更应花大力气来监督和检查教研制度的执行情况,如在课程安排和教研活动安排上尽量合理,确保参加教研的教师都有机会展示自己的教研成果;在展示形式上可以多种多样,使教师能真正体会到教研的收获和成就感,让学校变成既是学生读书学习的学校,也是教师进修提高的“课堂”11。
注释:
①昊振利关于中小学教师教科研的四点思考[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4):36-39
②丁钢教师的专业领导:专业团队计划[J].教育发展研究,2004(10):5-10.
③龚兴英中小学教师教研活动研究[D]西南大学,2014
④丛立新沉默的权威中国基础教育教研组织[M].北京市: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⑤丛立新沉默的权威中国基础教育教研组织[M].北京市: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⑥张剑杰.中小学教研组建设[M].南京市: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⑦祝成林,张宝臣冲小学教科室发展脉络及启示[J]教学与管理,2013(12):36-38
⑧董屹敏区域中小学教育科研管理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0
⑨顾燕华校本教研管理的探索与实践[D].南京师范大学,2011
⑩顾燕华校本教研管理的探索与实践[D].南京师范大学,2011
11张剑杰冲小学教研组建设[M]南京市: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i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