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集置”促逼下的现代科学研究之危机

2015-10-21高龙迪

湖湘论坛 2015年5期

高龙迪

摘要:在海德格尔的技术哲学思想中,现代技术中主导性的解蔽是一种促逼,“集置”成为现代技术的核心特质,现代技术下的任何生产实践中的每一个活动、每一个人都成为被集置促逼的对象。在这种背景下,与现代技术密不可分的现代科学被前者涵盖和限制,现代科学研究成为科学资金来源者的私有的“统管”活动,使得科学研究的发展因产生种种问题而陷入危机之中。

关键词:解蔽;集置;促逼;筹划与严格性;方法与统管;科学研究危机

中圖分类号:B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160(2015)05-0136-04

一、海德格尔的技术哲学思想

海德格尔认为,技术的本质绝不是工具或技术学层面的因素,对技术本质的追问,必须进入形而上学层面。技术构成和影响人们与所置身世界的整体性关系。技术本质上是一种解蔽方式,因“产出从遮蔽状态而来进入无蔽状态中而带出”。技术不仅让质料聚集成为完全直观的产出物,而且让产出物的外观在这个过程中呈现,并规定着这个过程的方式方法。

与大多数人们的误解相反,海德格尔认为,现代技术也是一种解蔽。且贯穿现代技术的解蔽包含着极强的强占、挑战以及掠夺的特性,海德格尔把这类特性称之为促逼。

这是现代技术不同于古代技术之处。且这种促逼向自然界强索质料和能源。且在促逼意义上进一步摆置自然。质料在促逼的摆置中变为的产出物是“订造”的过程,被订造的东西具有特有的“站立”式存在方式,即“持存”,持存之物,不再是独立的对象,仅具有被订造之物的目的和功能意义。促逼还摆置着人,将所谓的现实解蔽为持存。从事技术工作的人在活动从质料到产出物的“订造”过程中,自身也被“订造”因此,现代技术绝不只是单纯的人类行为。促逼迫使人把现实当做持存物来订造,且把人聚集于订造之中。

这种摆置活动的聚集,即集置,支配着现代技术的本质,而它本身并非技术因素。技术时代的人类更明显地被促逼入首先针对自然的解蔽。相应地,现代精密自然科学是人类订造行为最早的标志物。现代技术之本质显示于藏身于集置之中,集置是“现实事物作为持存物而自行解蔽的方式。”这种解蔽并非主要通过人而发生,而人却被这种聚集的摆置而摆弄。“今天人类恰恰无论在哪里都不再碰得到自身,亦即他的本质”。技术时代中,集置在人与自身和人与一切存在者的关系上摆弄着人。人和技术产出物一样,失去了对象化,迷失了自我。包括人的一切事物都被集置物质化。人和所有与人关联的存在者都在功利与算计中作为本金和材料,如行尸走肉般身不由己地被促逼着进行一轮又一轮的持存物的订造。

被集置促逼的人,对周身世界的诸存在物的价值取舍均是以功利与算计的视角,或者更进一步说,以市场价值和利润的要求给以评价。周身世界中的诸存在物的价值便被压缩在这个限定的尺度内给以说明。事物和人的价值与地位唯一地由集置所决定和构成,每一事物的诞生与发展均因现代技术的集置而产生。市场价值和利润大小也成为衡量人自己的标准,人不仅是身不由己的技术生产的执行者,也和自然一样,成为被掠夺和强索的对象。

技术时代下,任何社会工作都是集置影响下的环节,科学研究工作也是如此。我们先从海德格尔对现代科学的本质的分析开始。

海德格尔从存在主义认识论角度解析现代科学的本质,他认为,在研究的本质层面中,认识成为认识自己的对象。认识是把自己作为程式来实现。程式不是传统意义的科学对象,它是一对交互的内涵内容的共同体,它既包含方法、操作过程的层面,还包含程式自己可以活动的开放领域。研究的基本过程是程式面对这个领域的开启。这个领域就是“存在者领域”,存在者领域也不能与传统意义上的科学对象等同,因为存在者领域是本领域事件的被筹划之域。“筹划”(Entwurf)既指“计划或筹划”的行为,又指其对象和领域,兼具本体性和存在者层次,还兼具可能性与现实存在性双重含义。筹划除了包含被筹划领域的开创者(这种开创还具有预先性),还要维系该领域的范围与界限。程式与该领域的关系被筹划预先构成且被筹划维系着。此维系即严格性(Strenge)。筹划和严格奠定了科学向以研究为核心的现代科学的转向的基础。但筹划和严格性在研究之本质中还需要其他的基础才能展开,这个基础就是方法。“方法”是清晰性、确定性的保证,由包括“法规”、“规律”以及这两者指导下的“科学实验”所组成。正是方法的明晰化的表象,现代科学才能形成界限明确的具体科学。在此过程中,是方法限定了科学,而不是科学利用方法;要注意的是科学为方法服务。

现代科学还受到另外一个因素的规定——“统管”(为避免后面讨论的内容在词义上可能发生的混淆,本文暂不采用“企业活动”这个通常的译法)。统管是一种现实力量,一种维系。在统管作用下,“方法”才能避免分崩离析而成为任意的研究。

因此,筹划(Entwurf)与严格性(Strenge)、方法(Verfahren)与统管(Betrieb),共同构成了现代科学的本质,使现代科学成为严谨的研究。

二、技术的“集置”本质背景对现代科学研究的影响

技术主导社会活动之后,集置在人与一切存在者关系上摆弄着人,换言之,技术时代的一切活动都被集置促逼着,科学研究也同样如此。海德格尔认为,现代技术的订造行为首先是在现代自然科学的精密中表现出来的。现代物理学的自然理论是“现代技术之本质的开路先锋”。海德格尔认为,科学与技术本质上相通。我们不难找到现代科学与现代技术的本质分析中类似的特性。因方法是科学研究领域明晰化的保证,是研究专门化、具体化的基础,由此可知,研究课题的确定也需要方法作为基础,且被方法所限定。方法拥有知识的一切暴力。由此可知方法在科学研究中的核心地位,我们自此也看到了方法拥有技术的本质中类似集置、促逼的特性。技术的“集置”本质使得在技术相关活动中,人和工作对象同时被技术所“摆置”。可知相类似的是,在科研活动中,科研工作者与科研对象(包括科研成果)同样被与技术影响下的“方法”所摆置。这些因素让高度技术时代的科学研究,已经因为集置长期的促逼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严格性的要求,使得现代科学实验需要更理想的实验环境,更精密的实验设备。整个科研活动的组织形式又是统管的。满足以上要求的筹划必须做好充足的成本预算,自然也需要更多更稳定的资金来源。使得以科学实验为基础的现代科学研究必须与资金来源者协调好关系,在当今,能提供科学的严格性所需要的足够物力支持的一般只有政府、企业和军队可以满足。这也让统管真正成为企业行为或者政府行为、军队行为。资金来源者因为这个便利,可以在“方法”层面对科学研究有更多的干涉权。这首先影响了科研的初衷和目的。也对科研参与者产生了很大压力,筹划与“统管”呼唤高效管理与团队精神,满足这些要求的科研人员成为科研中的主力。典式的学者被经过研究活动训练的研究者所取代。研究者身在研究所中,使得统管(Betrieb)没有成为完全的企业活动,研究者的论文和著作要和出版商沟通和协调,出版商自然也可以影响研究者的选题。在现代科学研究中,研究程式的存在者领域发生的变化已经远远不止于专著和论文所涉及的课题的差别。

三、技术“集置”下科学研究危机

“任何一门科学作为研究都以对一种限定的对象区域的筹划为根据,因而必然是具体科学。”这些具体科学在筹划的展开过程中不断发展成特定的探究领域,换言之,具有专门化的趋势。在技术时代,专门化的发展方向是被现代技术的集置而限制的。科研内容的目的的具体性,更多由政府、军队和企业这些资金来源者施加更多的影响。这又让科学研究成果也更加具有资金来源者的私有特性。资金来源者们往往不允许他们投资下且包含其私密特性的科研成果像学院式科研的成果那样全面透明而公开。传统的完全共享式的透明性的基础知识研究被保密性更高的国家科研、军队科研与企业科研取代。传统透明式共享科研所具有的典型优势:过程与成果开放,其他研究人员可以随时参与,从而可集聚更多科研人员和科研机构的力量,这是面向任何时代和全球任何国家开放的科学研究,在科研力量集聚和科研成果积累上都占有巨大优势,且避免了浪费——这种模式下很少有人重复研究其他人已经突破的领域。而相对保密的技术攻坚则截然不同,科研的过程与结果都是不透明的,如此一來同一项技术往往需要有志向进行此领域科研的国家重头攻坚。全球性的透明阳光科研退化成一个国家、甚至只是一个部门或一家企业偷偷摸摸地运作——重复建设造成的浪费不说,小团体的科研人员力量也很难进行太高难度的科研项目。因为保密项目的开发无法得到四方学者群策群力协同作战的援助,因此一旦走封闭性的老路,独木难支,注定很难取得长足性进展。获取利润的目的不变,不得不另走他途。这又导致资金来源者们对研究收效已经受到限制的科研项目的投资更加谨慎。实验项目组织中,广泛尝试和逐个试错的方式是科研主要组织方式之一,爱迪生曾经在发明灯泡时其中在灯丝的材料上遭遇一千多次失败,但是他强调,这恰恰证明那试验的一千多种材料是不适合做灯丝的。这个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故事折现了前沿科研的艰辛,但同时要说明的是,传统的透明开放式的科研中,完全让分布在全球范围内的数百乃至更多的科研工作者同时这项实验,从而实现以大空间同时进展争取时间的目的,而爱迪生的专利发明不属于非透明的科研,自然无法得到这种便利。科研成果的传承性在传统科研中本不是问题,因为传统科研的科研过程、方法和成果都是开放的,可无国界跨越部门的传播,(而今任何一个平头百姓都能很容易购买到经济能力可承受的传统科研资料——基础科学教材和专著等,不会面临身份审核之类的问题),而这种非透明研究方式直接威胁研究成果与研究经验的传承。这方面是有历史教训的,在我国古代,各种有迹可循的宫廷秘术和祖传秘方因为持有人发生的变故而失传。知识与经验的继承与发展变得难上加难,传统科学所具有的易传承优势荡然无存。

因为要为不同的资金来源者服务,全文明史全世界范围内透明接力式的经验积累和科研能力原本是作为一个整体,而今退化为小规模私有性团体(国家、企业、军队等有限人员的研究)。这会在短期造成科研进展的缓慢,在不同国家、企业和团体出现对技术的重复开发多次攻关的资源浪费,长远看,一旦遭遇全社会范围内的动荡,知识与经验传承的中断乃至科研工作团体本身的失传都会发生。典型的如在原苏联解体之后,俄罗斯科研、工业制造体系因为经济动荡,很多领域的科研团队遭遇青黄不接甚至直接解散。

传统观点认为,各个科研团体为争取资金来源者的投资而展开的竞争一般是公正而透明的,但实际情况要微妙的多。科学研究成为面向资源来源者的专门化的探究领域。因为此时的统管已经成为企业行为(enterprise behavior)乃至政府行为和军队行为。科研项目方的研究者往往争取到资金来源者的决策者们的支持是更有效的保证长久的资金支持和内部竞争取胜之道,此背景下科研项目的未来和科研项目之间的竞争往往演变为官员们的权力斗争并且因为这些权力斗争中屡生变数。在现实生活和历史中,这种问题在原苏联主义模式下和美国的军产复合体模式下都已经成为现实。资金来源者的官员们的过多介入本身让相对客观合理的竞争和评测体系影响衰减,同时使得科学研究者们往往对资金来源者的决策人员的相关人员的攻关比科研项目本身的认真完成更加伤心。这导致资金来源者们在决策的偏颇,使得科研项目管理竞争中劣币驱逐良币的情况有更多的可能性出现。在现实中也的确存在,更擅长进行科学研究项目的科研团体在竞争中往往被不擅长科研但得到资金来源者的决策者支持的人们击垮。

技术集置影响下的科学研究领域逐利,科学研究者们也成为了面向利益社会人,这两种趋势主导了科研领域人员的流动,这种背景下利益驱动一切,急躁与功利侵入科研,一旦有其他更高利益的领域出现,会抽走低收益领域的科研人员。而科研工作的需要恰恰是需要人员的稳定性,精通专门化的探究领域,适应严格性和统管要求,能完成筹划的科学研究人员的培养、训练和磨合都需要时间。这样某个领域一旦出现人员大规模抽离的情况,便会出现科研人员青黄不接,甚至断档。科研领域的秩序与氛围受到严重干扰。实际情况往往更严重,在科学研究最发达的美国,本土出生的大学生更愿意去从事薪酬高收益高的金融领域,科研领域不得不依靠外国留学生和外来移民。这种模式很难长久,而且是大多数国家无法效仿的。

根据海德格尔的思想,技术的集置也左右了当下企业科研产品的发展趋势。企业投资科研,进行产品研发,以牟利而非对科学技术发展有利与否为核心。当下有些企业的发迹之路让牟利与科研之间加重了矛盾。而今工业生产品对于视觉效果和视觉震撼力的追求要压倒传统技术式的朴素技术性能的追求。消费类电子产品表现尤其明显,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就是典型的基于成熟技术重新整合具有极强视觉效果实际技术含量并不突出的产品。但这类产品凭借其视觉震撼力在更高价格、更高利润基础上居然威胁了几乎所有传统PC电脑和核心部件企业的生存。而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所需的成熟技术一直是传统PC电脑所提供的,换言之,后者的生存发展受到限制威胁,前者当下的辉煌时日也屈指有限。在行业上,纯科技开发的领域的收益也远不如前,如上所述,这直接会导致资金来源者们对纯科研项目的投资犹豫观望乃至放弃,这种行为又直接伤害了科研团体,导致科研人员流失,干扰正常项目开发,甚至科研工作彻底停滞,乃至破产。在经济低迷的时代,擅长基础技术开发的公司企业因经营不善,倒闭者多多,如当年电话发明人贝尔参与创立的北电网络公司,作为相关领域技术研发的领头羊,在2009年因为经营状况不善,不得不请求破产保护。被称为电子技术网管的电脑中央处理器(CPU)技术王者的Intel公司,在PC产业全面低迷的背景下,其未来乃至生存已被质疑。而这类企业往往承载着所在国家和地区相关领域科研的一切,一旦倒闭,是全地区、全行业乃至全世界的损失。

责任编辑:周育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