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小我国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对策
2015-10-21陈端春
【摘 要】 文章分析了我国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不断扩大的成因,提出缩小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对策:首先,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增加中低收入者收入;其次,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调控机制,营造公平竞争环境;最后,坚持和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
【关键词】 收入分配差距;成因;对策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指出,要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改革收入分配制度,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1]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城乡居民人均收入不断提高。但我国居民收入差距过大,城乡间、地区间、行业间收入分配差距明显已是共识。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13年全国居民收入基尼系数为0.473,远超0.4的国际警戒线。如果差距过于悬殊,将不利于国家的安定团结和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深入分析收入差距产生的原因,探讨收入差距的治理对策,对于缩小居民收入分配差距,打造中国经济质量并重的升级版,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社会和谐的伟大中国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我国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成因解析
第一,收入分配差距存在的自然历史因素。东部沿海地区区位优势十分明显,而中西部地区各方面条件都次于东部,加上改革开放之初国家在政策上给予了东部地区更多的照顾,所以我国东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极不平衡,收入的基础差异较大。同时,我国是一个脱胎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农业大国,经济基础薄弱,建国初期选择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战略,这很大程度上是以牺牲农业发展为代价的,拉开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序幕。
第二,经济体制转型的不利影响。一方面,我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中形成了发展不协调的城乡二元结构。城乡二元结构集中表现在城乡之间的户籍壁垒。我国现行户籍制度的城乡人口之分,导致城乡居民在就业、教育、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方面不平等,而且公共财政资源和社会资源向城镇过度倾斜,使得农村的经济发展水平远远落后于城市。另一方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完善。其一,市场体系不完善,劳动力供给长期过剩。我国劳动力市场的一大特点就是劳动力供给相对过剩,这主要表现为城镇和农村富余劳动力的摩擦性失业和结构性失业,失业人口过多自然会进一步拉开收入差距。其二,社会存在不公平竞争,非法收入渠道较多。诸如电力、石化、金融等大型国有企业占据了大量公有资源,实行垄断经营,它们在市场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企业的效益和职工收入均优于其他企业。中国薪酬发展报告(2011)显示,部分企业高管年薪已上千万元,早在2007年平安公司总经理年薪即为6616万元,是当年全国企业在岗职工平均工资的2751倍,相当于农民工平均工资的4553倍。[2]此外,制假售假、偷税漏税、走私贩毒、炒房,党政官员贪污受贿、侵吞国有资产,这些非法收入渠道的存在无疑进一步拉大了居民的收入差距。
第三,分配制度执行偏差和再分配能力不足。首先,分配制度执行偏差降低了劳动者的劳动收入。改革开放之初我国急需发展资金,社会总产品被扣除过多,国家和企业占据了较多的国民收入,劳动者的收益偏低,偏离了“按劳分配”的宗旨。改革开放至今,原本就在GDP中所占比重不高的劳动收入不仅没有提高,反而出现下滑,从15%降到了12%。而这一比例在发达国家一般为50%~60%,在一般发展中国家也达到了40%。[3]同时,生产要素参与收入的分配,使得收入来源多样化,然而我国居民个人对各种资源拥有的程度不同。如果劳动收入大致均等,某一劳动者占有更多数量和更高质量的生产要素,那么他获得的财产性收入就更多,自然就拉开了与他人的收入差距。其次,再分配能力不足。一方面,财政转移支付力度不够。我国财政在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支农等公共服务领域的支出不足。对低收入阶层也缺乏有效保护,虽然设立了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最低工资保护等制度,但投入不足、管理缺失,欠薪、拖薪时有发生,使得相当多贫困者难以获得有效援助。另一方面,税收政策存在诸多弊端。一是税收制度设计不规范。我国的负税人以工薪阶层为主,对高收入调节不力。个人所得税是对纳税人的所得按应税项目和规定的税率分别计算征税,而不是对纳税人的全部所得额进行加总,增值税、消费税等间接税把税负转嫁给了消费者,奢侈的消费行为并没有得到有效调节,这就降低了低收入者的生活水平。二是税收调节体系不健全。我国税种不少,但除了个人所得税发挥一定作用外,其他税种的作用十分有限。此外,社会保险税、物业税、赠与税、遗产税等税种迟迟未能开征,没有形成各种税种协同调节收入分配差距的合力。[4]三是税收征管不力。各种违反税法的行为屡禁不止,这不但给国家造成损失还拉大了高低收入者之间的收入差距。
二、缩小我国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对策
首先,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增加中低收入者收入。马克思主义分配理论认为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对分配方式具有决定作用。因此,要从根本上缩小居民收入分配差距,就必须优化我国的所有制结构,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产业结构。一方面要充分发挥非公有制增强经济活力、增加就业,带动科技创新的作用,大力支持现代服务业、小微企业和创新型科技企业发展。同时,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公有资本和非公有资本交叉持股的混合所有制经济,创造更多就业岗位。另一方面,破除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协调推进新型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增加农民的收入渠道。
其次,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调控机制,营造公平竞争环境。一要合理确定各种要素贡献度,进一步健全劳动力市场体系。可以通过市场竞争逐步形成均衡的生产要素价格,对各生产要素对于经济的真实贡献度进行合理评估,为科学制定分配制度与政策奠定基础。[5]注重在国家宏观调控条件下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使劳动者能够真正根据市场需求、自身实际自主择业,形成劳动力要素合理配置的局面。建立公开透明的劳动力市场,让劳动力在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充分自由流动,实现就业机会均等化。二要打破行业垄断,规范收入秩序。一方面,引入竞争机制打破垄断。将垄断收入收归国有,特别是要从制度上废除国企当中为部分人输送经济利益的不合理链条。另一方面,整顿收入分配秩序。调节过高收入,清理規范隐性收入,坚决取缔各类非法收入,重点治理以权谋私、走私贩毒、制假售假、欺瞒诈骗等非法行为。严格维护劳动法权威,保证中低收入者能按时、按量拿到合法收入。
最后,坚持和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必须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职工工资增长、劳动者报酬增长和居民收入的增长应与经济增长率相匹配,要让劳动者对未来预期收入持乐观的态度。
国民收入的再分配功能主要是通过税收和财政支出实现的,为此需要加大转移支付力度,建立健全税收征管与调节体系。一方面可以适当提高起征点,对富人奢侈品征收更多的税,逐步开征遗产税、赠予税、物业税、特别消费税等税种。要强化监管,严厉打击各种违反税法的行为。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公共财政在再分配领域的调节作用。政府可以进一步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力度,完善农业生产的基础设施,发展优质、高产、高效的现代农业,赋予农民更多的财产性权利,增加农民收入。同时,加大对经济落后地区的支持力度,改善其基础设施与投资环境,引导更多的资金、人才投向这些地区。再者,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与社会救助体系。进一步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将符合条件的城镇从业人员,特别是进城务工的青壮年农民、农村老弱人群和留守儿童纳入社会保障范围。可以考虑逐步推进城镇养老保险并轨,积极稳妥地推进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完善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和低保户救助制度,落实重点优抚对象抚恤和生活补助政策。
【参考文献】
[1] 中国共产党十八届三中全會公报发布(全文)[EB/OL].中国新闻网,http://www.chinanews.com/gn/2013/11-12/5494361.shtml.
[2] 中国薪酬发展报告(2011年)[EB/OL].中国国情,http://guoqing.china.com.cn/2012-10/17/content_26817959_2.htm.
[3][5] 王卫星,丁恒龙,赵东安.我国现阶段收入分配差距:性质、成因及调控[J].常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33-37.
[4] 王晓哲,刘燕红.当前我国收入分配差距扩大原因及对策探析[J].地方财政研究,2013(8)70-73.
【作者简介】
陈端春(1990-)男,四川安岳人,西华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