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团结是实现中国梦的基石
2015-10-21王果
王果
【摘 要】 本文分析了新时期加强民族团结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论述了加强民族团结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石。指出,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少数民族又呈现出大杂居小聚居的生活状况。许多少数民族跨境居住生活,少数民族地区已经成为国家边防要塞,对维护祖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以及国家的统一稳定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因此,加强民族团结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基石。
【关键词】 民族团结;实现中国梦;基石
一、新时期加强民族团结的理论意义
新时期党的民族团结思想是改革开放以来历届领导集体在认清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情的基础上,把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我国改革开放的实际相结合,以马克思列宁主义和毛泽东思想为指导对原有民族理论的思想材料进行科学的分析与批判中借鉴形成的,新时期党的民族团结思想不仅丰富了马克思主义民族团结理论,而且推进了马克思主义民族观中国化的历史进程。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国共产党的历届领导集体都高度重视民族关系问题,把民族团结视为社会主义事业胜利的保障和社会稳定的前提[1]。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同志就强调,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平等的联合”,并且明确提出:“国家的统一,人民的团结,国内各民族的团结,这是我们的事业必定要胜利的基本保证。”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对民族问题是非常重视的,也为新时期促进民族团结奠定了理论基础。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在继承第一代领导优秀理论成果的基础上丰富和发展了民族团结思想,邓小平强调民族团结是“争取整个中华民族的大团结”。邓小平民族团结思想的核心是各民族的发展繁荣,民族团结的精神基础是爱国主义。邓小平的“两个离不开思想”是对毛泽东民族团结基本思想的进一步发展。该思想为文化大革命后我国民族工作的开展和民族关系的健康发展以及党的民族政策的贯彻具有重要意义。江泽民同志明确指出:“历史一再证明,民族团结是国家发展兴盛,人民安居乐业的重要保证。”江泽民同志的民族團结思想强调的是中华各民族的稳定的大团结。以江泽民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第三代领导集体在继承前人优秀成果的基础上又进一步的发展了民族团结思想,并根据改革开放后我国的新形势和新需要提出了“三个离不开思想”,该思想是在“两个离不开思想”已经牢固确立、社会生产力发展有了很大的提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逐渐发展起来时为满足市场经济需要的基础上而提出的,该思想具有坚实的历史基础和牢固的思想根源,是对民族团结的重视,更是对“两个离不开思想”的发展和完善。以胡锦涛同志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结合民族发展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富有特色的民族团结新思想,即“共同团结进步,共同繁荣发展。”2005年5月,胡锦涛同志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全面、系统、深刻地阐明了“两个共同”的科学内涵和辩证关系。以胡锦涛为核心的党的第四代领导集体强调的民族团结思想是“全国各民族人民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党的十八大报告也明确提出:“全面正确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牢牢把握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主题……促进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民族团结是发展进步的基石,习近平指出:“各民族团结稳定是福,分裂动乱是祸。”要坚决依法惩处和打击暴力恐怖活动,筑牢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国家统一的铜墙铁壁。这些与时俱进的民族团结新思想既是对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团结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发展了的民族团结理论[2]。由此可知,民族团结是实现中国梦和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各项事业发展的保证,是维护社会稳定、国家统一和人民幸福的基础,更是保障改革顺利进行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要条件。要实现科学发展就要把民族团结同经济、政治、文化建设放到同等重要的位置予以重视,把以民族团结为指导的协调民族关系,统筹民族各方面的发展作为实现科学发展的条件,从这个意义上讲,民族团结是科学发展内在的本质要求。只有在各民族团结的大局面下才能更好的实现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的现代化,从这方面讲,民族团结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基石。民族团结是国家统一的保证,是社会稳定的基础,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基石,民族大团结是实现各民族共同发展的前提,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内在要求。加强民族团结对丰富党的民族理论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二、新时期加强民族团结的现实价值
加强民族团结是我们统一多民族国家国情的要求。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我国形成了具有强大内聚力“多元一体”的格局,56个民族呈现出大杂居小聚居的分布格局,彼此间交叉生产生活,相互影响,相互渗透。各民族人民都为缔造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推动我国历史发展的进步和创造悠久灿烂的中华民族做出过艰辛的探索和巨大的贡献。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共同团结进步,共同繁荣发展,为社会主义民族工作开创了新局面。我国民族地区主要聚居在全国5个自治区和云、贵、川、陕、甘、青等祖国西部边疆地区,约占全国总面积的64.3%,全国22000千米的陆地边境线民族地区约占19000千米,许多少数民族跨境居住生活,因此,少数民族地区已经成为国家边防要塞,对维护祖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以及保证国家的安全稳定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3]。民族地区地域广阔、资源丰富、开发潜力较大,是社会主义现在化建设中资源能源主要来源地,这为实现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共同团结进步提供了物质保证[4]。民族关系的和谐关系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和中国梦的构筑。
加强民族团结有利于我们党深化对民族问题和民族工作的认识,为坚持中国特色社主义道路和党的民族政策奠定基础。党的十八大把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的一切成绩和进步归结为“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创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在中共十二大开幕词中提出:“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把我国民族工作取得的巨大成就归结为“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胡锦涛同志在第五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着重强调:“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才能解放各民族、振兴各民族,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繁荣各民族、发展各民族。”习近平总书记也强调:“民族团结是发展进步的基石”。我们党的民族政策是各民族团结互助的生命线。这些与时俱进的理论为我国不断加强民族团结,民族进步和民族繁荣提供了制度保证。加强民族团结既是我国国情的要求,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促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
三、加强民族团结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石
和谐民族关系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政治稳定、文化繁荣和祖国的安定统一。和谐的民族关系有利于我们开发少数民族地区的资源和开拓少数民族地区的市场,人口总量1亿多的少数民族地区既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又是一个巨大的消费市场。和谐民族关系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安宁的社会环境,纵观我国历史,“光武中兴”、“贞观之治”和“康乾盛世”可以发现,盛世都是以经济繁荣为后盾出现的。只有安宁的社会环境才有经济繁荣的盛世,而民族关系的稳定和发展就是经济繁荣的主要因素之一。加强民族团结有利于政治稳定。历史上每一位明智的统治者都知道民族关系的重要性,他们曾经采取过联姻、结盟的方式促进民族关系融洽,实现社会政治稳定[5]。历史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民族矛盾、民族冲突往往会引发血腥的战争。战争不仅仅造成社会破坏和无辜的死亡,同时也造成民族间长期的仇恨和歧视,这种仇恨和歧视代代相传,往往需要很长的时间才能淡化,一旦民族關系破裂引起社会动荡,政治稳定局面也随之被破坏,后果是相当严重的。因此,我党的一系列民族政策促进了我国平等、互助、团结、和谐的民族关系的形成,才有我们今天的政治稳定,我们要倍加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政治环境。
社会的和谐离不开文化的引导,社会越发展进步,文化也就会越繁荣重要,和谐的民族关系有利于文化的繁荣。引发民族矛盾、冲突的原因除了经济原因和政治原因外最重要的就是文化的影响了,不同地区不同的民族由于历史人文和宗教信仰等原因形成了不同的民族文化,各民族的民族文化都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各民族也都有自己优秀的民族文化,随着民族关系的和谐发展,各种民族文化积极融合、取长补短、共同发展,融洽的文化交流氛围有利于民族间相互适应,拉近彼此的亲切感,有效的减少和消除民族摩擦、民族冲突和相互之间的猜忌。
回顾历史,加强民族团结有利于维护国家的安定统一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虽然现在一些境内外分裂分子一刻也没停止过对我国“分化”、“西化”、“藏独”、“疆独”分子也不断进行着破坏民族团结的分裂活动[6]。但是我们依然有信心,并且坚信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只有加强民族团结才能挫败他们的险恶用心,才能维护国家的长治久安和主权领土完整。总之,加强民族团结既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要内容,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要条件。
【参考文献】
[1] 金炳镐.民族地区和谐社会建设研究[M].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6.
[2] 文兴吾,鄢松超.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M].四川人民出版社,2002.
[3] 梁炜昊.关于发展我国和谐民族关系的若干思考[D].吉林大学,2009.
[4] 辛培雄.关于加强民族团结、构建和谐社会的理性思考[J].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7(4).
[5] 郝时远.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民族关系[J].民族研究,2005(3).
[6] 李静.论我国民族关系的和谐发展[J].湖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0(2).
【作者简介】
王 果,男,硕士,中共南阳市委党校助教,研究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