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自贸区助力我国经济新常态

2015-10-21叶顺

华人时刊·中旬刊 2015年7期
关键词:自贸区新常态

叶顺

【摘要】近年来我国自贸区建设快速发展,2015年来,天津、广东、福建三大自贸区同时挂牌成立,中韩、中澳自贸区相继成立,我们不禁要问:自贸区是什么?新常态下,自贸区的建设对我国经济有什么作用,对我们老百姓而言,自贸区又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哪些实际的好处?本文就这些方面作了一下简要分析。

【关键词】自贸区;新常态;中韩自贸区;中澳自贸区

中图分类号:F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78(2015)07-042-01

一、背景分析

(一)内部环境分析

目前,我国经济步入新常态,需要新的增长引擎。

所谓经济新常态是相对以前那种依靠要素、投资投入拉动、高速增长的粗放型增长模式而言的。新常态的“新”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速度——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2.结构——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破坏性开采的粗放型发展;3.动力——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服务业发展及创新驱动。

新常态下不能像以前那样粗放地增长而需要新的增长引擎,推进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是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形势下,为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探索新途径、积累新经验而采取的重大举措。

(二)外部环境分析

1.2008年全球危机之后,形势发生了显著变化:危机中受挫的发达国家在意识形态上趋于保守,在新一轮全球经济金融规则制定中,有意无意地把中国排挤在外;

2.用工成本快速上升导致中国对外资的吸引力下降,部分外资企业把工厂转移到成本更低的周边国家,依赖成本优势的中国制造模式亟待实现转型升级;

中国过去所处的国际经济发展的机遇期正在发生某些新的变形,给中国造成了巨大的战略性压力。这就要求我国主动采取对策,将贸易策略重心转移动推动双边或多边自由贸易协议上来。

二、自贸区概述

自由贸易区(Free Trade Zone,FTA)又称自由区、出口自由区、自由关税区、免税贸易区等。指在主权国家或地区的关境以外,划出特定的区域,准许外国商品豁免关税自由进出。实质上是采取自由港政策的关税隔离区。如:我国上海、天津自贸区。

自由贸易协定(Free Trade Agreement,FTA)也可以简称为自贸区,它指的是两国或多国间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契约,其目标之一是消除贸易壁垒,允许产品与服务在国家间自由流动。这里所指的贸易壁垒可能是关税,也可能是繁杂的规则等等。如:中韩自贸区、中日自贸区。

三、自貿区进程

目前,中国在建自贸区19个,涉及32个国家和地区。其中,已签署自贸协定14个,涉及22个国家和地区,内地与香港、澳门的更紧密经贸关系安排(CEPA),以及大陆与台湾的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目前除韩国、澳大利亚自贸协定均已实施;正在谈判的自贸协定7个,涉及22个国家。它们有着各自不同的作用和特点,发挥着不同的作用:

广东自贸区:侧重粤港澳合作,推动服务业对港澳开放,依托港澳、服务内地、面向世界,将自贸试验区建设成为粤港澳深度合作示范区。

天津自贸区:面向东北亚,推动京津冀制造业转型升级,以制度创新为核心任务,努力成为京津冀协同发展高水平对外开放平台、全国改革开放先行区和制度创新试验田、面向世界的高水平自由贸易园区。

福建自贸区:福建在对台和侨务方面具有其他地区没有的优势,主要面向台湾,与台湾建立更紧密的经贸合作关系,促进两岸经贸活动自由化便利化。

中韩自贸区:中韩自贸协定是中国迄今为止涉及国别贸易额最大、领域范围最为全面的自贸协定。协定范围涵盖货物贸易、服务贸易、投资和规则共17个领域。

中澳自贸区:中澳自贸协定在内容上涵盖货物、服务、投资等十几个领域,是我国与其他国家迄今已商签的贸易投资自由化整体水平最高的自贸协定之一

四、自贸区福利分析

(一)微观福利分析

自贸区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生活,给人们的生活带来许多便利之处,增加了消费者剩余,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

1.自贸区落地之后,“海淘”国际品牌商品不仅发货速度快,而且还不限购。

2.自贸区允许进口商直接从汽车原产地进口,买进口汽车价格低还有正规售后。

3.外资进入医疗服务领域的门槛大幅降低,不出国门就可以体验外资医院的医疗服务。

自贸区的建设对我国企业来说也是极大的利好,由于自由贸易会使企业之间的竞争加剧,从而促使企业改善技术,加强合作与创新,使企业优胜劣汰,提高我国企业的生产效率,提高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可以扩大企业市场,增加企业的出口,使企业的利润增加,进而增加企业的生产者剩余。

(二)宏观福利分析

自贸区建设在经济新常态下为我国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引擎,对我国宏观经济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有利于增加我国净出口,拉动我国经济增长。

2.自贸区的建设能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增加我国的就业,提高人们的收入水平。

3.有利于我国经济结构的调整,助力经济新常态。

4.有利于我国与周边国家建立稳定有好的关系,提升我国的国际影响力。

五、问题与对策

在大力推进自贸区建设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注意到,自贸区的建设存在着一些挑战。在和发展中国家及澳大利亚建立自贸区时,我们面临的主要挑战在于农产品方面,因为这些国家农产品在质量和数量上与中国相比都更有优势。在与日本、韩国等比较发达的国家建立自贸区时我们的挑战在于制造业领域,尤其是在技术密集和资金密集型产品方面,例如汽车、钢铁、石化等领域。

所以,我国在建设自贸区时应不断提高我国的技术水平,科技水平,逐步提升中国贸易产品和服务的品质,如中国应在国际劳工标准和绿色环境标准制定中发挥作用;不断提高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水平,为贸易自由化奠定坚实的国内产业基础。逐渐由贸易便利向投资促进、金融创新与政府职能转变等领域深入挺进。应以开放的心态和迎接机遇的眼光看待TPP发展,在适当的时机加入TPP。

六、展望

自贸区建设是党和国家在新常态下主动赢得经济发展机会、赢得国际竞争的战略抉择,自贸区与一带一路相互应,并将助力我国经济新常态,使我国经济迸发出新的活力,进而早日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

参考文献:

[1]毕夫.中国自贸区的战略拼图[J].对外经贸实务,2015(01).

[2]赵亮,陈淑梅.经济增长的“自贸驱动”[J].经济评论,2015(01).

猜你喜欢

自贸区新常态
天津自贸区辐射效应研究
自贸区谈判背景下中日韩经贸合作前景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