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第三卫生间的建设及PET材料应用的可行性研究

2015-10-21彭博

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 2015年27期
关键词:使用率

彭博

摘 要:在现代设计的大背景下,第三卫生间这种新生产物在建设中如何找准其使用者的定位问题始终没有解决,第三卫生间功能分区划定不明确以及其使用频率始终达不到理想状态的现象几乎在全国一线城市的相应空间中都普遍存在。PET材料作为一种环保,耐磨,多彩,吸声的材料能否在第三卫生间(家庭卫生间)领域运用尚未有相关研究。通过问卷抽样调查、实地调研的方式得到一手数据并从中分析问题的原因。总结出国内第三卫生间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提出PET材料最适合应用的区域,分别是第三卫生间的隔断和婴儿区的育婴房中,同时第三卫生间使用频率低的主要与空间分区的划定、空间私密性、建造模式等因素有关。

关键词:第三卫生间、PET材料、使用率、功能分区

一、研究目的与意义

1.1研究目的

本课题目标将致力于在研究和发现PET材料在第三卫生间建设中的可行性以及如何应用。開发新的应用方式,寻找有效的结构,目的是通过一些合理的应用分析,让人文关怀走进到现代社会生活当中。同时对第三卫生间在中国发展的现状,暴露的问题,问题的原因以及解决的方法进行阐述,为今后第三卫生间的设计提供理论指导与借鉴。

1.2 研究意义

本课题是在环境设计中的新鲜领域,同时运用新型的复合材料进行研究增加了方案创新的经度与纬度。课题立足将第三卫生间进行普及,让第三卫生间走进大型公共场所,进而给人们带来方便,符合科学发展观中以人为本的观念。

二、研究的方法及行为建筑学理论

2.1研究方法

本文旨在探讨适应中国国情,符合现代人心理与生理需求的第三卫生间及其环境的整体设计规划。本文涉及建筑学、行为建筑学、环境设计学、等多方面领域,运用实地调研,问卷调查,科学分析,力求总结出第三卫生间及其环境的整体设计的“语言模式”。

1.立足于大型商业综合体,分析各要素带给第三卫生问的影响和变化。

2.以实地调研及问卷调查的形式,深入探讨我国第三卫生间的使用现状及问题,归纳出使用人员对于第三卫生间的要求,总结未来发展需求。

3.结合系统分析及实地调研结果,对于第三卫生间的整体建设进行阐述,具体阐述设计模式及发展方向。

2.2行为建筑学理论

行为建筑学是建筑学、心理学和行为心理学的交叉学科,它产生于20世纪40年代末、50年代初,目的是把握人的行为规律,提高设计师对人们行为的预见性。是研究人的情绪、心理、需要,与周围环境关系的科学。设计师通过运用行为建筑学理论,进行适当的规划与建筑空间设计,从而满足人们的行为心理要求。行为建筑学中对行为研究,也是对人关怀的重要体现。

人的行为,可以简要的界定为人在与外界相互作用时,为实现某种预期的目的,而用自身的机体所做出的连续的反应。空间设计便是要满足这种人的行为需求,因此空间设计不是抽象的关怀人,而应关怀具体的人,即各种不同特点的使用者:老人、儿童、妇女、残疾人、甚至是婴儿。

美国人赫马萨斯在他的著作《行为建筑学》一书中谈到,建筑师应与心理学家、社会学家,共同探讨空间环境及社会环境与人们行为之间的关系,在进行设计时,应进一步的了解与调查,在相似空间的使用中所发现问题,研究人们在不同空间中的行为模式、心理状态及反应。通过规划与设计,寻求更符合人们要求的、积极的空间环境。第三卫生间及其空间环境的质量,取决于它是否满足特殊人群的生理和心理需求。

行为建筑学的有助于了解和掌握第三卫生间的设计规律从而为第三卫生间及其环境的研究和设计提供依据和准则。本文的研究与调研也是基于行为建筑学理论作为指导而进行的。

三、第三卫生间及功能分区

3.1 第三卫生间介绍

“第三卫生间”即“家庭卫生间”,又名“无障碍卫生间”。它的前身最早出现于泰国,由性别认知存在问题的男性使用,而在泰国又名“中性卫生间”。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中性卫生间”逐渐成为男女都可以使用,老人、婴儿、残疾人、孕妇、等特殊群体在异性家属陪同下进入的空间。在国外也叫“第三空间”。其标识一般为“2+nx”模式,“2”指男女卫生间标志,“n”代表男女卫生间以外,该空间其他功能的数量,“x”为相应功能的对应标志。

3.2国外第三卫生间现状

在日本及美国英国等发达国家中,上世纪社会经济发展明显优于中国,因而无障碍设施的建造早于我国,且美国经历1922-1933年金融危机后,开启了公共设施建设的高潮,无障碍设施建设的经验也丰富许多。尤其是日本受美国影响巨大,公共设施建设尤其是残疾人设施建设,一直都处于较高水平,各种人性化设备也几乎实现了日本境内的全覆盖。

3.2.1日本现状

就日本的第三卫生间而言,可以说中国目前所建造的第三卫生间很多设计都来源于日本。为了方便残疾人及腰腿不便的人群使用马桶,将马桶周围用铝合金制成的金属框架进行包裹,方便使用者起身。为带小孩的成人照顾宝宝而建造的儿童安全座椅,座椅放置于马桶对面,且使用说明会用日语,英语,韩语,汉语四国语言注明等等。

3.2.2美国现状

在美国,商业综合体或大型游乐场所,如百思买、迪士尼乐园等空间中,随处可见第三卫生间的身影,美国人为带孩子的父母设计了给婴儿换尿布的折叠式育婴台,台子的结构很简单,采用三角悬吊的方式,固定在墙上。简单地说就是一张贴在墙上可以拉开的折叠板,台子呈槽状,两边高,中间凹,这样孩子躺在上面不易掉下来。设计者们还在台子两边安装了两根安全带。当把孩子放在上面时,只要将安全带系上,便可万无一失。

3.3国内第三卫生间现状

中国无障碍设施的概念实际上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才进入实施,不但像这种“第三空间”极其罕见,存在于大街小巷的“盲道”实际上也缺乏实用性。经过调查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3.3.1地区差异明显,发展不平衡

一线城市与二、三线城市,城市中心与郊区、郊区与农村之间,因经济发展不均而造成的基础服务设施建设不到位的情况十分普遍,在北京、上海这样的经济发达城市,第三卫生间的概念已经普及,建设也不只限于大型综合体中,更多的是在一些旅游景点,公园,以及社区之中进行建造。二线城市只在开发商投资建设的大型商场内或者度假村内可见,而在欠发达城市,这些基础建设几乎为零。

3.3.2没有统一标志

2014年4月14日,北京市修订了《公共厕所建设标准》,草案稿已明确“第三卫生间”概念,增加“第三卫生间”的规划、设计、建设要求,同时,设计了“第三卫生间”统一标识,标注“第三卫生间”字样(字大小为4cm×4cm),字体为黑体,标识规格为30cm×30cm。(截取与北京晚报)

但从以下四幅图可以看出,虽然北京市统一了第三卫生间的标识,但全国其他城市第三卫生间的标识及功能还是各有不同。

苏州市邻瑞广场第三卫生间标志 青岛市悦荟广场第三卫生间标志

(图片来源:自摄) (图片来源:自摄)

图1-1 图1-2

苏州市奕欧来度假村第三卫生间标志 青岛市海信广场第三卫生间标志 (图片来源:自摄) (图片来源:自摄)

图1-3 图1-4

3.3.3定义不明确

很多民众对第三卫生间的概念很模糊,在问卷的一道多选题填写中80%的人认为第三卫生间应该是专门为婴儿与母亲准备的哺乳室,78%的人认为应该是家庭卫生间,89%的人认为应该是残疾人卫生间,还有24%的人认为应该是同性恋卫生间。由此可见民众对第三卫生间到底是做什么的并不了解,也由此反映出第三卫生间在中国的普及很不到位。

3.3.4分区及利用率问题

我们重点调查了苏州,青岛,两地大型商业综合体所建设的“第三卫生间”后,针对“第三卫生间”的现状,可将其大致分为两种布局。分散式与集中式,分散式顾名思义是将婴儿区域与成人区域分开建设,分为残疾人卫生间与哺乳室。这种分散建设的第三卫生间使用率相较于集中式要高。但存在空间浪费,维护费用较高等问题。集中式是将现有第三卫生间的一系列功能集中在一个空间当中,这种空间利用率相对较高,维护容易,但试用频率相对较低。

四、第三卫生间分区设计应注意

4.1第三卫生间合理分区的重要性

设计的出发点是以人为本,包括产品的设计、空间的设计、甚至图案的设计与分区设计。第三卫生间分区的设计直接或间接影响到了以下几点:使用频率、使用感受、使用寿命、个体使用时间、以及缓解人流高峰时段压力,合理分流人群等能力。

4.2第三卫生间功能扩展问题

众所周知,在发展中国家,由于人口基数大,人口数量众多,公共卫生也面临着各种复杂的问题,人群性质的不同,使公共卫生间肩负着巨大的使用压力,第三卫生间的出现不止要满足特殊人群的需要,同时也要具备发达国家不曾涉及的功能。在满足特殊人群需要的同时还应具备与正常卫生间相同的功能,以便在人群高峰时段或在因男女卫生间配置不合理导致的女性排队上厕所等情况发生时,充当女性卫生间或分流的男女混用卫生间的作用。

4.3使用率问题

针对使用率问题,采用调查问卷的形式随机抽取70位不同年龄段,不同职业,不同城市的样本进行调查,发现有87%的人认为第三卫生间应该是相对封闭式的。很多女性受访者表示当在给孩子换尿布或者哺乳时更希望有相对独立的空间供其使用。只有百分之13%的受访者认为可以敞开式建设。由此可见一些设有育婴室的第三卫生间却无人使用的根本原因在于,没有把握人们对空间私密性的需求。

为进一步验证这一问题的真实性,我们访问了20位妈妈,在回答“您哺乳时是否愿意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进行?”的问题时,她们不约而同的选择了是。由此可见单独结构的母婴区域划分受到了大部分母亲的欢迎,她们并不是不在乎在大庭广众下哺乳,而是相应设施不健全导致的迫不得已。同时,还有60%的母亲认为婴儿区域要与成人区分开且要进行颜色的区分。

总结影响第三卫生间使用频率低的主要原因有:建造模式不确定而造成的空间私密性不足、没有统一标示以及功能分割不合理等因素。

综合上述问题,便产生了第三卫生间在中国或者说是许多发展中国家应该如和分区以及相应材料的选择与应用的问题。

4.4面积合理划分问题

第三卫生间的面积规划因要同时考虑各类适用人群的配比,所以与普通男女卫生间,大型商业广场、家庭住宅等空间的划分有所不同。使用人群的配比直接影响到其空间面积的划分。

根据最新一次国家统计局人口统计我国0-14岁人口22287万人,占总人口的16.5%;15-59岁人口93727万人,占总人口的69.2%;60周岁及以上人口19390万人,占总人口的14.3%。中国已经步入老龄化社会,而行动不便的老年人更因人口基数大的缘故数量十分惊人,在青岛悦荟广场,苏州邻瑞广场的第三卫生间人流统计中,我们进行了1小时计数统计,大致可以发现60岁以上使用者是0-14岁使用者的2倍,15-59岁使用者大多都是陪同人员。若建造第三卫生间可将其划为三份婴儿区域占三分之一,老年及成人区域占三分之二。

青岛悦荟广场统计

0-14岁 15-59岁 60岁以上

使用人数 4 17 9

表1-1

苏州邻瑞广场统计

0-14岁 15-59岁 60岁以上

使用人数 2 7 5

表1-2

五、PET材料的应用

5.1PET材料介绍

PET即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是由对苯二甲酸和乙二醇缩聚而成的一种常见塑料,属于线型聚酯。对苯二甲酸和乙二醇在人体内都可降解,且现今的PET成型技术成熟,脱除小分子后的PET可用于食品和医疗卫生等各個领域。

5.2 PET材料运用的可行性及应用方向

本文所述PET材料为PET 复合纤维缝编碳纤维织物, 这种材料是一种理想的结构功能材料,具有环保,耐磨,多彩,吸声等特性,选择该材料进行研究也是出于第三卫生间功能及使用人群的特殊性的各方面考虑。

1.PET 复合纤维缝编碳纤维织物可加入有色纤维,使材料呈现鲜艳颜色,同时废弃的PET制品极易处理,可谓绿色环保。

根据其多彩,环保,回收率高等特点,可将其用于第三卫生间婴儿区域的建造中。

2.PET的大分子链结构具有良好的规整性,因而具有较好的结晶性能,分子间的强作用力使其具有良好的刚性和强度,具有耐蠕变性能。对非极性气体具有良好的阻隔性能,其线膨胀系数小,因而尺寸的稳定性非常高。

根据其结构稳定,不易变形,阻隔气体等特點,可将Pet材料运用于育婴室隔断以及墙面的铺装中。

3.对无定型的PET材料进行拉伸,可得到物理机械性能且坚固的优秀的产品。且PET卫生性能较好,对人体皮肤无刺激,pet制成的瓶子符合美国食品及药物总局的卫生标准。常用于包装食品和药物等商品,是一种极为可靠的无毒材料。

根据其可塑性高,卫生性好,无毒无刺激等特点,可将其用于婴儿安全座椅及躺卧式育婴台的制造中。

六、总结

本文结合国内外情况,根据行为建筑学理论提出了我国第三卫生间的现状、面临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法。

依据卫生间设计的要求和使用人群年龄分布,提出空间区域面积划分应遵循的规律。对大型商业综合体中第三卫生间内部环境进行了调查,对使用人员进行访问,根据访问反馈,肯定了分离式第三卫生间的结构及空间私密性。

通过对PET材料的可行性研究,阐述了PET材料在第三卫生间中的应用区域及特殊位置。

第三卫生间作为公共服务型空间,其建设程度直接反映了社会经济发展,文化的繁荣。希望本文的研究可以作为第三卫生间建设的参考,改变国内第三卫生间现状,为今后的第三卫生间建造,提供理论帮助。

主要参考文献

学位论文类参考文献

[1] 任兰滨,《大学校园公共卫生间及其环境整体设计研究》,华南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 秦伟1,吴晓宏2,张志谦2,王福平2,《PET纤维/环氧复合材料界面性能改性研究》,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猜你喜欢

使用率
内蒙古自治区病床使用率预测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2018年中国网络直播用户规模为3.97亿
乌兰察布市自动气象站历史数据库的建立与查询统计系统
数字电视发展前景浅谈
荆州市老年人ATM机使用探析
对城市小游园规划和设计的思考
交互式电子白板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低使用率现象的分析
小学体育器材使用率不高的现象与分析
儿科抗感染药物合理使用的临床分析
优化管理制度保障仪器完好率 加强服务意识提高仪器使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