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岂能南辕北辙
2015-10-21王家伦张长霖
王家伦 张长霖
【摘 要】 不可否认,韩军老师具有语文教师必须具备的语文知识与语文能力,有些甚至超常,但有时也有炫耀之嫌;不可否认,韩军老师的教育教学基本功甚为扎实,虽然说有时过于自信,有一意孤行之嫌。但是,韩军老师对“语文”的理解颇有偏误,这种理解偏误由来已久。所以,韩军老师犯下南辕北辙的错误在所难免。
【关 键 词】 韩军;《老王》;语文教学
【作者简介】 王家伦,苏州大学文学院“课程与教学论”教授,硕士生导师。张长霖,苏州大学文学院“教育硕士”兼职导师,中学语文高级教师。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 (2015) 31-0016-04
凭怎样的基本条件才能教语文?怎样才能教好语文?语文应该教些什么?这三个基本问题,似乎语文教师人人都懂,似乎语文教师人人都能说上几句,似乎是不成问题的问题。然而,就是这些“不成问题的问题”出了问题,导致语文教学争论不断,导致语文教学效率低下,被人诟病。笔者作为在中学从教多年的语文教师,有必要议上几句。
一、凭什么教——语文教师的专业素养
曾经一度,语文成了认识几个字就能教的课程,这很不正常。笔者认为,语文教师应该有自己的最基本的专业素养。语文教师最基本的专业素养主要可从知识与能力两个维度考虑。这是“凭什么教”的本钱。
我们这里说的知识,主要指大学中文系必须学习的各种知识。包括现代汉语、古代汉语,以及现当代文学、古代文学、外国文学、文艺学、文章学、逻辑学、写作学等等领域的各种知识。
从这个维度来看韩军老师的《老王》教学实录,我们仅从韩军老师对“北京”“解放”“组织”以及“取缔”“我不是要钱”等几个词语“咬文嚼字”的过程中,就可以看出他较为深厚的功底。
我们这里说的能力,主要体现在读、写、听、说等方面。
就读而言,韩军老师能走出课本,读到杨绛先生的有关言辞,尤其是不人云亦云,能够深入研读文本的字里行间,并读出与众不同的见解;韩军老师能够大声吟唱、演唱(暂且认它为朗读的一种特殊形式)。这些都显示了作为语文教师的良好素养。
就写而言,能预设那段“悲天悯人、痛彻心扉”的悼词,功力不可否认。
就听和说而言,能倾听学生的发言,和学生深入对话,甚是理想。从网络流传的视频看,可见韩军老师普通话音质标准,音色圆润、和谐、自然。功力不可谓不深,我等自叹不如,即使是年轻全盛时期也达不到如此高度。
然而,这里是不是也有自恃才能、过分炫耀的嫌疑呢?什么事情都是过犹不及。我们希望语文教师的课能够引人入胜,而不是言语无味,面目可憎。但是语文课毕竟不是语文教师的个人才艺表演。如果学生在韩军老师的长期调教下,也能如此出色表现,那就比韩军老师的表演更叫人欣喜了。毕竟我们教语文就是为了学生在读、写、听、说诸方面有所提高。
当今一些语文教师的语文知识能力欠缺,已经让人见怪不怪。所以,一旦几个名师在课堂上露了一手,不管是自然流露,还是刻意卖弄,就能得到一批青年教师的赞叹甚至追捧,其现状就如当今的小青年追歌星。在这种追捧下,我们的名师如果头脑清醒,鞭策自己,不断前进,就不愧为“名师”;如果头脑发热,飘飘然起来,逐步自我膨胀,就很危险了。可以这么说,名师影响了青年教师,青年教师也反作用于名师。这种影响与作用,既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
不管怎么说,韩军老师在语文知识和能力方面的功底是非同一般的,确实也有炫技的本钱。当然,具备了知识与能力的素养,或许能成为语言文字学家、文学评论家,甚至成为优秀的语文教师。但仅仅是或许而已,因为上述的那几个“家”,还有不少其他因素,尤其是成為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更有不少专业知识与能力之外的因素。
二、怎样教——掌握教学的技能技巧
掌握了各种语文知识,具备了读写听说等各项能力,就是有了教语文的本钱。但是,有了教语文的本钱,还得学会怎么教,也就是说,必须掌握教学的技能技巧。就如办酒席,即使买齐了山珍海味以及各种配料,也还必须掌握烹调技能。教学的技能技巧涉及方方面面,这里择要谈两点。
(一)完整的教学设计能力
教学设计是指教师根据教育教学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为达成一定的教学目标,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以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具体来说,教师应该根据自己的教学观念、经验、风格,确定教学目标,安排合理步骤。
在这个基础上,我们来分析一下这堂课的起承转合。
起——从杨绛的两段话导入,紧紧扣住了整个课堂关于“命运”的中心,这个“起”先声夺人,起得精妙。
承——这个“承”,不能把它看作是“导”后的某一环节,而应看作是整个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这就是课程三维目标中“过程与方法”的具体体现。简单地说,就是以课时为整体,紧扣教学目标,步步为营,层层深入。韩军老师通过由浅到深的、由简单到复杂的一个环节又一个环节地推进,以求达成关于“命运”的课堂目标。总的来说,扎扎实实,稳步前进。然而,这中间预设的痕迹是否太浓了呢?是否有牵着学生走的嫌疑呢?
转——这里讲的“转”,主要指课堂教学的高潮。一首诗的高潮,常常在“意料之外、情理之中”,往往出现在先荡开一笔之后。语文课堂教学的高潮,常常伴随着若即若离的状况而展开。这堂课有两个高潮。其一,组织学生模拟杨绛的口吻给老王写信;其二,组织学生模拟市长的口吻给老王打电话。确实出人意料,让人拍案叫绝,绝非偶然。
合——语文课堂教学的“合”,是总结,是“大团圆”,应该留给学生思考的余地。除了板书展示、作业布置外,绝对不能忽视结束语的作用。结束语既可以是鼓励性的话语,更可以是拓展性或者探索性的话语。课结束时,韩军老师出示了给老王拟的“挽词”,确实能起到余音绕梁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