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赵元任的艺术歌曲创作
2015-10-21闫春
闫春
【摘要】赵元任先生是我国著名的语言学家、作曲家。他的音乐创作主要偏重在声乐领域,特别是在艺术歌曲的创作上独树一帜,为后来的作曲家树立了典范。本文从赵元任艺术歌曲的创作技法、语言与音乐的探讨、创作特征及成就等四方面对其艺术歌曲创作进行论述,力求让读者对赵元任的艺术歌曲风格特征有更深刻的了解。
【关键词】赵元任;艺术歌曲; 创伤技法; 特色成就
【中图分类号】J61 【文献标识码】A
中国几千年悠久学术文化传统曾孕育了一代又一代学者,特别是时光进入20世纪,在中西方文化冲撞与交融的大背景下,更是涌现了一批学贯中西的大学者,赵元任就是其中一位。他在国外许多高等学校或特种训练班里教过许多有关学科,取得丰富的教学经验,从而充实了他的学术研究内容。正因为这样,作为一个专业语言文字工作者,赵元任才能够成为一个无可争辩的当代人文学者。
虽然赵元任的主要成就在语言方面,但伴随其一生的是音乐,习惯上人们都说赵元任先生业余出事音乐活动,或者换句话说,他的业余爱好是音乐,一个人文学者、一个文艺复兴式的智者,无所谓业余和业内。音乐是他事业中的一部分,而且是很重要的部分,音乐甚至是他生命的一个组成部分。
一、中西文化碰撞与结合的背景下,赵元任的艺术歌曲创作
(一)伴随赵元任一生的是音乐
赵元任生于书香世家,母亲擅昆曲,父亲擅奏笛,可谓夫唱妇随。他自幼便受到良好的音乐熏陶,在音乐上也有天赋。他师从著名的音乐学家,在南京上中学时开始学习钢琴,到了大学时代无论主修哪一门功课,他总要进修“和声学”、“对位学”、“作曲”、“声学”等课程。他还会摆弄多种乐器,毕生都与钢琴为伍。他教过音乐欣赏课程,还参加了学校组织的歌咏团,并担当过歌咏团指挥。
(二)“五四”时期的赵元任的艺术歌曲的创作
赵元任在艺术歌曲方面的创作是与他所处的时代背景分不开的,他在动荡的年代里生活了将近一个世纪,当时正是大的中西文化碰撞与结合的时期。当时中国在“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推动下产生发展了现代音乐,或者说“五四”时期是中国现代音乐的新生时期。我国“五四”以前的音乐,主要有两个大的系统:一个是长期作为宫廷音乐的雅乐;另一个就是活跃在民间的俗乐。不管是雅乐还是俗乐,都基本上已经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和艺术传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個重要组成部分。鸦片战争以前,中国传统音乐几乎没有受到西方音乐的影响。鸦片战争以后,随着西方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全面侵入,中国的传统音乐也受到了一定的影响。20世纪初,一种完全不同于中国原有的传统音乐的新型音乐,通过“学堂乐歌”这一主要途径,迅速地发展了起来。人们把这种音乐叫做“中国现代音乐”。在这个时期是现代音乐的酝酿期,为“五四”时期中国新音乐的产生打下了基础。
二、分析《教我如何不想他》,浅谈赵元任的艺术歌曲创作技法
赵元任音乐作品中人们最喜欢的,也是音乐界评价最高的是他在“五四”时期创作的《新诗歌集》。《教我如何不想他》是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一首。这首歌曲也是赵元任的艺术歌曲中最具代表性的一首。音乐共分为四段 ,第一段前奏,音乐平静、柔和。以后三段音乐随着歌词内容的变化,旋律和伴奏都紧紧扣住抒情性的节奏音型的特点,采用各种作曲手段,层层深入,逐渐把诗人和曲作者的内心感情表现得淋漓尽致。钢琴伴奏吸收了奥地利作曲家舒伯特的特点,作者在处理这首歌的曲调与歌词上也有自己独特的创作性。
对专业作曲来说,他的词、曲、伴奏等方面都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首先词曲的本身都十分典雅流畅而又细致,诗一般的抒情,并不是浅薄庸俗的口头语言,这是全曲的主要特点。它是词曲作者从自己感情深处自然流露出来的心声,这是艺术创作最可贵的地方。它是一首艺术歌曲。也许带着一点“洋”味,但最主要的还是在旋律上有中国民族特点,并与语言结合得十分密切,深刻地抒发了原诗的意境和情绪。
他从我国传统音韵学和戏曲中汲取了营养,谱曲时通常总是把字分成平仄,平声大多给予低音平音,仄音大多给予高音或者加以变化,使曲调多有典雅韵味。为了使曲调口语化,成为生活语言的升华,尽量使用音调音区接近于生活中的语言。为了正字,有时采用滑音、装饰音。更有趣的是,他四次点题的“教我如何不想他”,采用了京剧的西皮原板过门的腔调,再略加变化,使作品的民族风味醇厚而原始材料不露。赵元任的创作手法与成就,在我国现代专业音乐创作初期可以说是首屈一指的。也可以说是他将语言学研究的心得,巧妙地运用到歌曲创作中的结果。同时也体现了他将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作曲技巧相结合的独到见解与功力。
三、赵元任在艺术歌曲创作中关于语言与音乐方面的探讨
(一)语言的声音高低及吟诵方式与音乐的关系
普通话的四个声调可以采用一种相对高低的五级格式:低音,半低音,中银,半高音最后再加冒号表示这些数字代表声调号的用法。第二声中持续的音比较短,第三声中最低时喉头有轻微的收缩等因素,一般情况虽然是次要因素,但在特定情况下例如在低音中它们可以转变为主要因素。
语调形式的种类和功能在不同语言或方言中是有差异的,如果能在一个字的声调中找到富有表现力的语调,就可以看出来语调是独立于声调的,连不同的各种方言特点也不会影响到语调的作用。
吟诗基本上根据声调,但是并不完全固定。诗的语言有固定的一套声调,吟诵时要配上一个总调,因此声调多少要受到影响。中国的吟诵是大致根据字的声调来即兴的创作一个曲调,而不是严格地照着声调来产生一个丝毫不变的曲调。
(二)词曲的配合
歌词的声调与音乐有很大的关系,它对曲子的创作起了一定的限制作用,产生了些固定的格式。作曲时不仅要考虑到怎么配歌词的声调,还要考虑到配的歌词是普通话还是方言,看它们是古音系统的还是现代音系统的。
(三)歌词中语言的读音问题
歌词中语言的读音,声调是最重要的因素。还有国语以北京音为标准,但在艺术方面就不一定,如昆曲、皮簧以国音为标准人们就会听不惯。又如唱《教我如何不想他》,把清声母的‘教‘不等字唱成像外国音的浊声母字也是不合理的。歌唱过程中在语言的读音方面应该遵守的原则是:最自然的读音加上最自然的唱音。换句话说,唱歌的训练不可以因为唱音的音乐化而过分牺牲读音的自然。
四、赵元任艺术歌曲的创作特色与成就
赵元任将语言学研究的心得,巧妙地应用到歌曲创作中的结果,同时也体现了他将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作曲技巧相结合的独到见解与功力。他的艺术歌曲创作特色和成就有以下几点:
(一)他在作品的题材内容上注重结合现实生活,鲜明的体现“五四”时期所提倡的“科学”与“民主”精神,成功地体现了那个时代的知识青年迫切追求个性解放的思想感情。
(二)重视大胆吸取欧洲传统和声功能经验的基础上进行对五声性音调为特点的中国式旋律作和声民族化的创作。
(三)重视对歌词诗意的体现,注意词与曲的高度结合,注意歌曲旋律的流畅优美,较好地发挥这一特殊的艺术性。
(四)在创作模式方面明显接受欧洲浪漫主义以德语为主的艺术歌曲传统的影响,重视发挥钢琴在作品中的地位。
(五)在艺术歌曲创作上注重灵性的发挥,他的音乐语言比较开朗和富有激情。
(六)重视对歌曲曲调的民族性和通俗性的追求,多方面汲取来自民间的音调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