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幼儿园转岗教师培训效果的研究
2015-10-21杨莉君彭思怡
杨莉君 彭思怡
摘 要:主要采用调查法和访谈法,选取湖南省幼儿园转岗教师培训进行调研,对参训的幼儿园转岗教师发放培训效果调查问卷,并对部分学员及所属幼儿园园长访谈,从培训反应、学习收获、行为变化、影响结果四个维度了解湖南省幼儿园转岗教师培训的实际效果,从学员个人因素、培训过程和幼儿园培训成果转化氛围三个方面分析了培训效果的影响因素,并提出了提高幼儿园转岗教师培训效果的建议。
关键词:国培计划;幼儿园转岗教师;培训效果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6124(2015)05-0099-09
一、问题的提出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加强幼儿教师队伍建设,教育部、财政部从2011年起,在全国实施“幼儿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以此提高学前教育师资的整体素质。目前,幼儿教师国家级培训项目正如火如荼地在全国各地展开。湖南省幼儿园转岗教师培训作为其中一个子项目,近年来已累计培训教师近万人。那么,该项目是否达到了它预期的目标?在多大程度上改变了转岗教师的专业态度,提升了他们的保育教育能力?本文试图通过调研了解转岗教师国培的实际效果,以期对今后湖南省幼儿园转岗教师培训提供参考建议。
二、研究设计
1. 研究对象
本研究采取分层抽样法,以学校所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为抽样依据,选取了湘东、湘中、湘南、湘西2014年承担该项目的4所培训院校,以这4所学校回收的所有幼儿园转岗教师学员为样本(剔除了顶着转岗教师之名而实际上并非转岗教师的无效样本),最后只有161人是真正的幼儿园转岗教师,其中甲校42人,乙校46人,丙校32人,丁校41人。这些样本学员包括高中教师转岗的、初中教师转岗的、小学教师转岗的、教育行政部门转岗的以及从高校非学前教育专业毕业后任教幼儿园的教师。
2. 研究工具
本研究初始问卷参考了庞丽娟教授主持编制的《“幼儿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效果评估——转岗教师培训项目问卷》(2014年),并根据湖南省的项目实施情况对其做了部分修改,最后形成《幼儿园转岗教师培训效果调查问卷》。该问卷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学员基本情况。第二部分为学员对培训实际效果的评价。根据柯氏四级评估模型将培训效果分为四个维度:(1)培训反应,学员对培训项目的主观感受程度;(2)学习收获,学员理解、掌握和提升学前教育专业理念、专业知识、专业能力的程度;(3)行为变化,学员返岗后在保育教育实践中的行为变化;(4)影响结果,学员参加培训给个人和幼儿带来的影响。每题答案将分为“非常不符合、比较不符合、有点符合、比较符合、非常符合”5个等级进行评分。第三部分是学员对培训的意见。
问卷题目形成之后,首先考查了问卷的内容效度,邀请11位学前教育领域的专家对问卷进行了阅读和修改,同时,对问卷进行结构效度检验,各分问卷与总问卷的相关系数在0.713至0.788之间,而各分问卷的相关系数在0.217至0.897之间,表明问卷结构效度良好。另外,对问卷进行Cronbach α系数和分半信度系数检测考察问卷的信度,得出总问卷和分问卷的Cronbach α系数在0.942到0.968之间,分半信度系数在0.956到0.983之间,说明该问卷的信度较好。
3. 研究方法与过程
主要采用了调查法、访谈法。选取了2014年湖南省幼儿园转岗教师国培项目的四所承办院校进行调研,了解其培训过程,并访谈了部分学员的感受和意见。培训结束后3~4个月,在转岗教师班QQ群里对学员进行跟踪调查,排除学员中的“非幼儿园转岗教师”,回收有效问卷161份。另外,在培训结束6个月时,借助省内某园长培训班,对其中20名转岗学员所属幼儿园的园长进行访谈,了解转岗学员培训后保教实践行为变化和培训对幼儿园产生的影响。
三、结果分析与讨论
1. 基本上能针对幼儿园转岗教师需求进行培训
(1)培训内容专题切合幼儿园转岗教师的共同特点,有一定针对性
调查得知幼儿园转岗教师群体具有以下分布特征:第一,转岗教师培训班学员以中小学转岗教师为主,占32.92%,其中60.0%有11年以上的教龄,但转岗到幼儿园工作的时间较短,3年以下居多,教育行政部门、公司企业等其他单位转岗教师占53.42%,他们幼教教龄大多为3年以下;第二,从受教育的程度来看,60%以上的转岗教师现有学历达到了大专,但有53.4%的转岗教师缺乏学前教育专业背景,且72.0%的转岗教师目前未持有幼儿园教师资格证书。
根据调研发现,这些学员多处于转岗后的适应期,也即走上幼儿园教师岗位,由没有幼教实践体验到初步适应保育教育工作,逐步具备最基本的保教能力。此阶段他们的专业发展程度较低,通常会面临三大困境:一是职业认同感不高,幼教理念落后。因幼儿园教师社会地位相对较低,部分转岗教师起初是不太愿意从事幼教行业的,转岗后总感觉脸上无光,角色定位很模糊,职业认同感持续不高 [1 ],他们缺乏科学的幼教理念,对待幼儿的态度和行为比较随意,容易将消极情绪带到保教工作中。二是学前教育专业教育背景缺失,他们专业知识欠缺,幼儿教育学、幼儿心理学和幼儿卫生学的理论基础薄弱,对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的特点缺乏全面的了解,在保教工作中不能很好地适应幼儿的年龄特点。三是专业能力明显不足。虽然有不少教学管理经验相当丰富的中小学转岗教师,但他们幼教教龄同样较短,工作适应不良,难免陷入专业能力不足的困境。例如,他们多年来习惯于集体教学,用书本上课,“缺乏游戏化的教学经验” [2 ],而幼儿园教育强调以游戏为基本活动,那么如何“去小学化”、更好地开展以游戏为主的幼儿园活動就成了他们需要学习的内容之一。
针对幼儿园转岗教师的共同特点,湖南省幼儿园转岗教师培训的总目标定位于:“帮助幼儿园转岗教师树立科学的幼儿教育观念,具有热爱学前教育的专业思想和情感,掌握学前教育基本技能和方法,提高科学保教能力。”在培训实施前,各院校对所处市州的幼儿园转岗教师进行了培训需求调研,结合调研结果确定了培训内容和形式。培训内容分三大模块,每个模块都有若干系列性的专题,直接指向了转岗教师急需解决的突出问题。
第一个模块是“专业理念与师德”。所有院校都在培训开始即安排了《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解读,帮助学员明确工作要求与行为规范,激起他们的责任感和专业认同感。另外,还邀请了模范教师作师德报告,让学员们受到幼儿教师的师德熏陶,感受幼儿园教师这一职业的神圣伟大,从而热爱学前教育事业。
第二个模块是“专业知识”。各院校邀请了权威专家解读《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并辅以“幼儿的学习特点与去小学化途径”专题,加深学员对幼儿学习与发展特点的认识,部分院校开设了《幼儿心理学》《幼儿教育学》《儿童心理概论》导读的讲座,使学员对这三门重要学科具备基本的了解,另外还有幼儿园安全工作案例解析及信息技术在幼儿园的应用等专题讲座。
第三个模块是“专业能力”,以五大领域教育活动方案设计与组织为重点,邀请一线名优教师或园长或双师型教师对各领域活动设计的目标、内容、组织策略进行了全面阐述,并组织学员到优秀幼儿园进行观摩。此外还开设了农村幼儿园家长工作策略等专题,不同院校为满足参训学员的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发了一些自主课程,如幼儿园班级常规的建立、幼儿园环境创设、幼儿园一日活动组织与保育等专题,以提升他们的专业能力。
总体来看,培训内容紧紧围绕幼儿园转岗教师的共同特点与普遍的培训需求,针对性较强。然而,也存在一些不足:第一,各市州承办院校按照湖南省统一开设的课程组织管理。统一化的课程方案要求极为细致,留给各院校自主开设的课程内容仅6课时。实际上在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地区,幼儿园转岗教师分布状况也存在差异,如中小学转岗教师在湘西的乙校相对最多,而湘东的甲校则反之。因此课程方案制订应该赋予各市州培训机构更多自主权,各市州不同院校转岗教师培训学员的培训内容针对性会更强。第二,缺乏可供学员自选的课程。任何一个教师培训项目所设课程的类型都不应该是一元的,而应该是多元的,直接面向不同培训对象的 [3 ]。就不同转岗教师来说,他们原有的知识和经验结构都显著不同,培训需求的侧重点也应不同,中小学转岗教师教学管理经验比较丰富,但保育、游戏组织的能力相对缺乏,应考虑设置有关保教结合和游戏组织专题供其选择,而对于其他单位转岗的幼儿园教师,因大多数非师范专业出身,可考虑开设幼师口语沟通技巧等选修课。因此,要充分考虑转岗教师的个体差异,增加一些自选课程方便其查漏补缺。
(2)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培训方式基本满足学员需要
从实地调研情况来看,幼儿园转岗教师培训分为集中培训、网上远程培训和园本研修几种培训方式。集中培训以讲座为主,专家能够理论联系实践,与学员之间就共同关注的问题进行良好的互动。从幼儿教师专业素养要求、幼儿教师师德修养专题讲座开始,各领域教育活动、游戏活动的设计与组织专题培训更体现了形式的多样性,有案例式、讨论式、参与式等。网上远程培训和园本研修更有益于转岗教师保育教育实践能力的提升,其中甲校共享了新任教师培训项目“送教上门”的优秀师资,安排转岗教师与新任教师一起观摩在音乐和语言领域的教学示范活动;乙校的各领域教育活动设计与组织专题额外增加了3课时的实践,学员以集体备课、说课、评课等方式进行交流研讨,在实践中切实提高了集体教学活动设计与组织的能力;丁校组织学员全程参与了省学前教育学会组织的为期2天的园本教研学术研讨会,从理论到实践体验了幼儿园教师应具备的专业能力,满足了幼儿园转岗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需求。
2. 湖南省幼兒园转岗教师培训效果明显,得到学员认可
(1)幼儿园转岗教师培训过程基本保证了质量,学员反应较满意
培训反应维度依次考察了学员对培训项目的总体评价、对培训过程的评价以及对培训效果的评价。对培训项目的反应越积极,学员就越容易产生兴趣,有动力去学习培训中所讲授的基本原理、知识和技能 [4 ]。
如表1所示,从B1至B9这9个评价项目中,94.02%的学员对培训效果是满意的。
学员对培训的专家团队评价也很高。他们认为大多数专家对成人学习的特点把握非常到位,能结合实践讲授,引导学员联系已有经验,反思平常保教工作中的不足,得到了学员的一致好评。学员对培训主题和目标以及培训考核方式也较为认可,在调研幼儿园转岗教师专业发展需求和特点的基础上,立足实际确定培训目标,定位较为准确、清晰;各机构通过日常考勤和撰写活动设计方案、学习心得、培训总结等方式对学员的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检测,保证了培训的预期效果;学员对培训内容针对性、培训方式多样化和学员参与程度的评价相对居于中等水平,学员反映课程内容全面、有针对性。此外,课程安排合理性和学习资源丰富性的评价相对较低,学员普遍认为课程安排太满,缺乏休息,就学习资源的丰富性而言,从表1结果以及学员对培训的意见反馈可知,39.1%的学员认为学习资料的提供是幼儿园转岗教师培训最亟待改进和加强的环节。各机构提供的学习资料以讲座课件、案例为主,普遍缺乏培训教材,极少数机构分发了相关书籍供学员拓展学习,因而学员对此项满意度较低。
“对培训效果的评价”主要涉及4个方面:学员预期目标的达成,均值为4.38;幼儿教育专业理念得以更新,均值为4.65;教育知识得以丰富,均值为4.68;保教能力得到提高,均值为4.59。可见,学员对培训效果的评价是较高的。
(2)幼儿园转岗教师理念更新,幼儿发展知识以及游戏与教学活动组织能力收获最大
学习收获维度考察学员对专业理念、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的掌握与提升,结果见表2。
“专业理念的认识”领域均值高达4.71,“专业知识的掌握”均值为4.52,“专业能力的提升”均值为4.34。可见,学员在专业理念、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三个领域收获颇丰,其中专业理念和专业知识的学习效果要略优于专业能力。
“专业理念的认识”领域的所有指标均值都高于4.5,“对幼儿园教师的敬业精神以及对幼儿的爱心、耐心、细心和责任心理解更深刻”甚至达到了4.81。通过《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的解读、模范教师的师德报告等,学员大大更新了学前教育的理念。
“专业知识的理解”领域评分较高的是“对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的表现和防治更为了解”以及“对《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精神与内容的了解更全面”这一指标。学员中有不少来自农村的中小学转岗教师,缺乏对幼儿学习特点和发展需求的理解,工作中难免产生小学化倾向。对此所有机构都开设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解读与幼儿的学习特点与去“小学化”途径专题,使学员纠正了惯有观念,重新认识了3~6岁幼儿的学习特点,收获了幼儿发展的专业知识。
“专业能力的提升”领域中以游戏活动的组织能力方面效果更好,均值达到4.50。五大领域教育活动方案设计与指导等课程,特别是有名师示范的教学活动,让学员们意识到幼儿园教学不应是枯燥的灌输,而要根据各领域和幼儿年龄特点组织适合的、寓教于乐的游戏。
(3)培训后幼儿园转岗教师一日活动组织能力提升最明显
行为变化维度评估的是学员所学专业知识和技能在工作实践中的转化程度,在培训结束3个月后跟踪调查,结果见表3。
幼儿园转岗教师学员认为自己在培训后保教行为实践最大的变化集中在:对幼儿的安全保护意识和行为增多,能够更好地组织和支持幼儿的游戏,和同事沟通合作的意识和行为增多,更加合理地安排幼儿在园一日生活。而笔者对相关园长的访谈也再一次印证转岗教师培训后发生的这些变化。大多数园长认为,转岗教师在培训前后保教行为最明显的变化在于幼儿园一日生活的组织与安排,尤其是游戏和教学活动的组织与安排上比从前更加合理化和科学化。转岗教师在培训后更加意识到一日活动的组织与安排必须考虑到幼儿的发展特点,将五大领域的活动设计与《指南》相联系起来,让幼儿在玩中学,在做中学,因而活动的组织更科学。
(4)幼儿园转岗教师培训后工作适应性增强,促进了幼儿园管理效率提高
影响结果维度考察幼儿园转岗教师培训给学员个人、幼儿及幼儿园的影响。调查问卷只涉及对个人及幼儿影响结果的评估(见表4),培训对幼儿园的影响则通过对学员所属幼儿园园长的访谈来获取信息。
如表4所示,“对学员个人的影响”领域评价最高是 “认识了很多同行和幼教专家,学会了和大家交流”。“对幼儿的影响”领域考察的三个指标均值较为接近,都高于4.40,说明转岗教师返岗后对幼儿也产生了较为积极的影响。在国家级培训这个平台上,转岗教师认识了很多幼教专家和同行,通过相互沟通与交流后,他们内心的困惑迎刃而解,开始慢慢调整心态,逐渐去适应目前的工作,同时,幼教专家的鼓励和引领,园长对其参训的支持都大大增强了转岗教师的信心和工作热情,他们努力将培训所学转化为保教实践行为,工作成就感和教育教学效能感得到提高。幼儿从而也越来越喜欢老师,喜欢上幼儿园,喜欢老师的活动。
至于培训对幼儿园的影响,研究者访谈了学员所属幼儿园的园长,园长一致认为目前管理效率的提高是最为明显的。很多转岗教师以前工作被动,积极性不高,转岗培训令其重拾了自信心和工作主动性,现在更愿意配合园领导的工作。
3. 湖南省幼儿园转岗教师培训效果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1)学员个人因素对幼儿园转岗教师培训效果存在显著影响
基于学员的人口统计学变量对培训效果进行差异比较分析,发现学员的幼教教龄、现有学历、参训理由这三个方面对幼儿园转岗教师培训效果产生显著影响。
首先,方差分析结果表明(见表5),3年以下、3~5年、6~10年、11~15年这四组不同幼教教龄的学员的培训总体效果存在显著差异(sig=0.034,P<0.05),在影响结果维度也存在显著差异(sig=0.024,P<0.05)。多重比较结果显示,这种显著的差异存在于幼教教龄为3~5年的学员与幼教教龄在3年以下的学员之间。3年以下的学员在培训总体效果及影响结果维度上显著低于3~5年的学员,这可能是因为3年以下的转岗教师仍处于转岗后的适应阶段,他们保教经验更少,还不能完全胜任现有工作,培训对其工作成就感的提升有限,对幼儿的积极影响也有限。
其次,學员的现有学历包括本科、大专、中专、高中或职高、初中五类,为考察现有学历对培训效果的影响,进行方差分析,结果表明,现有学历不同的学员仅在学习收获维度存在显著差异(sig=0.014,P<0.05)。多重比较结果见表6。
可见,现有学历为中专的学员学习收获效果最好,与本科、大专、高中与职高、初中学历的教师存在显著差异。推测原因可能在于这部分学员处于中等层次学历,他们的求知欲最旺盛,更期望通过培训来提高保教能力,而他们也具备继续学习的能力,所以学习收获会优于其他学历的教师。
另外,本研究将学员参加培训的理由大致归为四类:“想在专业上获得更好的发展”、“完成园长或上级交办的任务”、“看到同事参加了培训觉得自己也要参加”以及“其他”。进行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参训理由不同的学员在培训反应维度上存在极显著的差异(sig=0.006,P<0.01),在学习收获维度上也存在极显著的差异(sig=0.000,P<0.001)。多重比较结果如表7所示。
在培训反应维度,以促进专业发展为参训理由的教师的培训效果要优于“完成园长或上级交办的任务”和“其他”理由的教师。这可能是因为以促进专业发展为参训理由的学员对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更加珍惜,非常感激能有这样高规格的学习平台为自身成长助力,所以对培训的满意度会更高。而学习收获维度上,以“想在专业上获得更好的发展”和“完成园长或上级交办的任务”为理由的学员的效果评价也显著优于其他理由参训学员。可能原因在于他们学习的目的性更强,在培训期间更投入和专心,对专业理念、知识和能力的收获也就更大。
(2)培训过程因素对幼儿园转岗教师培训效果存在显著影响
为考察培训过程对培训效果的影响程度,对其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表8结果表明,学员认为培训过程与转岗教师培训总体效果以及四个维度的培训效果均在0.01的水平上存在显著正相关。其中,对培训过程的评价因隶属于培训反应维度,与其相关系数最大,为0.979,极其高度正相关,与总体效果、学习收获和行为变化效果的相关系数在0.702至0.722之间,呈高度正相关。但培训过程与影响结果维度的相关系数只有0.024,呈低程度正相关。因而可知,培训过程对幼儿园转岗教师培训的总体效果和各维度都存在显著的影响,尤其影响培训反应、学习收获和行为变化三个维度的效果。这也反映出湖南省幼儿园转岗教师培训项目的培训过程安排在总体上较为合理,保证了培训的质量以及各维度的效果,学员认可度较高。
4. 实际“参训群体”参差不齐反映出学员遴选的误区
一个项目的培训对象要区别两种不同的群体——“计划群体”和“参训群体”。所谓“计划群体”,即“在拟定培训计划时设想这一培训活动适合哪些教师群体或者说哪些教师群体会对这一主题感兴趣” [5 ],而实际参加培训的教师群体才是“参训群体”。
湖南省幼儿园转岗教师培训的“计划群体”指向的是幼儿园转岗教师,但调研发现幼儿园转岗教师培训的“参训群体”实际上参差不齐,出现了很多并非幼儿园转岗教师,当中有小学教师,更有不少一直在幼儿园工作具备学前教育专业背景和幼儿园教师资格证的教师。这反映出学员遴选存在误区:
第一,湖南省幼儿园转岗教师培训项目“计划群体”的界定较为笼统、模糊。该项目相关的国家级、省级、市级政策文件中对“计划群体”的界定是:“幼儿园在职在岗,具有一定实际工作经验的非学前教育专业教师或非学前教育专业的高校毕业生。” [6 ]并未有文件对培训对象的具体转岗类别作出明文规定,也未对学历、年龄、工作岗位等条件作硬性规定,使得遴选要求与执行的可操作性不强。许多幼儿园园长并不知晓转岗教师的内涵,有的甚至认为转岗教师是“由配教岗位或保育员岗位转到主教岗位的教师”、“临聘教师转为在编的教师”,以至于在选派教师参训时与文件规定背道而驰。
第二,自上而下地分配培训名额,对各类幼儿园,尤其是民办幼儿园师资情况考虑不周。有的幼儿园并不存在转岗教师,为了完成培訓任务只能派出不符合要求的专业教师或园长参培;有的幼儿园转岗教师很多,但培训名额有限难以满足需求;有的幼儿园师资配备严重不足,难以派出一线的转岗教师,就算转岗教师勉强参训了也是来回奔波于幼儿园与培训院校之间,或常常找其他教师或保育员顶替听课或上班,使培训效果大打折扣。
第三,农村学校附属幼儿园的培训名额下达后,主管部门掌控了安排教师参培的权利,真正的幼儿园转岗教师不能获得参训机会。在所调研的样本院校中,乙校的中小学转岗教师最多,但其中有一些是有正式编制但临近退休的后勤岗位人员,他们均来自于农村学校附属幼儿园。另外,在对丙校学员进行电话回访时,有5名教师明确表示自己是小学教师,因学分没修满被学校派出来学习。就此访谈多名小学附属幼儿园的园长,其中一位表示“学校师训办才有权选教师去培训,一般只派正式老师,而我们幼儿园临聘的转岗教师想去都没机会”。可见,学校附属幼儿园的园长受制于学校上级领导,缺乏选派教师参训的权利,有的学校在选派教师时随意性太强,往往不是根据遴选要求来选择,而是选择了学分没修满可能影响到学校绩效考评的正式教师参训。
第四,对培训对象的资格审核不严格。幼儿园上报送培转岗教师名单后,湖南省国培办和各市州培训院校共同承担培训对象的资格审核工作,但从目前实际参训群体的情况来看,资格审核流于形式,导致不符合要求的培训对象大量涌入,造成了培训资源的极大浪费,也间接影响了培训的实际效果。
四、提升幼儿园转岗教师培训效果的建议
1. 学员遴选程序更加科学化
负责学员遴选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需以文件的形式细化和完善受训学员的遴选机制,对幼儿园转岗教师培训项目的“计划群体”作出更清晰的界定,明确指出幼儿园转岗教师的具体类别应该涵盖的情况,并且对年龄、幼教教龄、工作岗位等遴选条件作出引导性的规定,优先培训新入职的、有较强专业发展意识的转岗教师。在省级培训计划下达之后,各市州教育部门必须先对城乡各类幼儿园的师资情况,尤其是幼儿园转岗教师的分布情况进行统计,再下达培训指标,并确保农村学校附属幼儿园的培训名额直接分配给幼儿园,由幼儿园转岗教师申请、园长推荐送培人选。为保证培训资源的合理利用,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市州培训院校必须进一步加强对培训对象资格的审核,对不符合遴选要求的“非幼儿园转岗教师”严格劝退,并将最终确定的学员名单向社会公示,接受监督。
2. 培训课程方案设计遵循因地制宜、按需施训的原则
教育部2012 年制定的《“国培计划”课程标准(试行)》明确了幼儿园转岗教师培训的课程目标与内容,并对各模块专题给出指导意见。湖南省统一制订了课程方案,也规定了各市州幼儿园转岗教师培训应该设置的具体课程。这些文件虽已预设了培训内容的基本框架,但都主要着眼于带有普遍性、全局性问题的解决。事实上,各地幼儿园转岗教师的专业素养还是有很大差别的。在不同地域,甚至同一地域不同性质幼儿园的转岗教师有着不同的发展特点和培训需求。因此,各院校培训方案的制订就不能完全照搬《标准》和省级课程方案,而应该提前广泛深入地调研,了解不同类型幼儿园、不同专业发展阶段转岗教师的优劣势和培训需求,针对其特点和需求灵活设置培训课程。这样,既解决了幼儿园转岗教师所面临的带有全局性、共性的问题,又解决了他们带有地方性的、个性的问题,从而在培训课程上达到最佳组合,使学员能在有限的培训时间内达到培训内容的最大收益。
3. 优化幼儿园转岗教师培训的过程
(1)课程设置坚持整体性,兼顾个体性
幼儿园转岗教师的个体差异非常明显,他们转岗前的工作和受教育背景以及幼教经验水平各不相同,培训需求也各有不同,如有的希望能培训艺术技能,有的希望能学习保育知识,有的希望学习多媒体技术。因此,幼儿园转岗教师培训项目的课程设置在坚持整体性的同时还要兼顾个体性,课程内容既要针对幼儿园转岗教师的共同特点与需求,同时也要考虑到不同转岗教师的个性化需求,除必修课程之外还需增加一些帮助他们查漏补缺的选修课程。考虑幼儿教育理论基础薄弱是幼儿园转岗教师的共性,因此在必修课程方面,各培训院校必须开设幼儿心理学、幼儿教育学、幼儿卫生学的导读课程等,选修课程应该开设信息技术的应用讲座、保育知识、幼儿园班级管理、艺术技能指导与练习等以供转岗教师查漏补缺。
(2)合理组建资源互补型专家团队
《幼儿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课程标准》要求国培项目必须组建高水平培训者团队,要注意高校学前教育专家、一线名优教师、教研员的合理搭配,原则上一线名优教师(含教研员)要占40%左右。各培训院校要严格执行此要求,精心选聘学前教育领域学术造诣较高的教授學者、教研员、示范性幼儿园的一线教师和园长以及培训院校内部“双师型”的讲师等,合理搭配专家结构,组建资源互补型团队,并要根据不同的培训内容搭配相匹配的专家,有效利用其优势,尤其要注意研究型专家和实践型专家的合理搭配。研究型专家如大学的教授、教研员,能准确地把握知识的深度和系统性,更适合承担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模块的培训专题,如国家政策文件的解读、《幼儿卫生学》等学科的导读等;而实践型的专家——幼儿园一线的优秀园长和教师,他们掌握着丰富的幼儿园保育实践经验和案例,更适合承担专业能力模块的课程,如农村幼儿园家长工作策略,五大领域教育活动方案的设计与组织等;而培训院校的校内教师应尽量选择有过一线工作经验又能完全胜任理论教学的“双师型”教师,让学员达到理论与实际的最佳契合。
(3)增强培训形式的参与性与互动性
为加强学员的参与交流,每次专题应该预留20~30分钟的“研讨—答疑”环节,专家提出问题引导学员反思、交流研讨。比如:在这个专题的学习中最能引起你思考的问题是什么?对你最有帮助的内容是什么?你学习后的想法和打算是什么?这样可以更有效地帮助学员及时消化新内容。同时学员也可以大胆地提出自己在学习工作中遇到的困惑,求助专家予以解答。
另外,鉴于转岗教师已经具备一定的实践经验,需要一些自我表达和自我展示的机会,因而在五大领域教育活动方案设计和组织专题方面可适当延长课时,落实专家讲座与学员实践相结合的形式。专家讲座尽量邀请来自优秀幼儿园的实践型专家,结合《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及《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要求,学员讲授各领域教育活动的目标与内容等,再进行示范活动引领,交流活动设计与组织的方法;在学员实践中组建“学习共同体”,以小组形式开展集体备课、说课及反思,应用所学的活动设计知识,这样有利于激发学员的积极性,让他们在相互学习中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4)丰富培训中的学习资源
首先,培训院校应邀请相关的学前教育专家编制一批针对性较强的培训资源,包括各个专题的预习资料、课堂讲义以及课后的拓展阅读资料;其次,在征得专家同意之后,安排专职摄像员将讲座全程录下来,制成高质量的视频文件发给学员,方便学员在培训中解放自己的手和眼,更专注地听讲,返岗后随时温习所学内容;再次,幼儿园转岗教师都积累了一定的保育教育实践经验,开班前可通过邮件方式向其征求幼儿园的教育案例,比如师幼交往的案例、五大领域活动设计的方案或活动组织的影像资料等,培训机构将这些案例分类汇总,提前提供给相关专题的专家,让其变为课程资源中的一部分,与学员共享、研讨交流。
4. 幼儿园加强对转岗教师的训后支持,营造转化培训成果的氛围
首先,幼儿园应建立外出培训汇报制。培训结束返岗后,在全园举行培训汇报交流会,由转岗教师主讲,及时将培训期间的所见所闻所想带到全园;其次,幼儿园应加强对转岗教师培训后保教工作的跟踪指导,由园长或骨干教师帮扶,定期到转岗教师所在班级观察一日活动开展情况,帮助转岗教师分析工作困惑,共同探求解决办法,并根据转岗教师的专业发展需求引导其制订专业发展的规划 [7 ];第三,以课代训,为转岗教师提供更多转化培训成果的机会,先通过提前组织教师集体备课、试讲,让转岗教师参与听课评课,再帮助转岗教师磨课、上观摩课,从实际教学中发现问题、改进问题、促进交流,以使他们的教学工作能得到及时指正和改善。
参考文献:
[1]杨翠美.农村小学教师转岗到幼儿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以安徽省淮北市渠沟镇为例[J].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2):145-148.
[2]王北生,张俊燕.转岗幼儿教师专业理念之重构[J].教育科学,2014,(8):43-46.
[3]李 方.教师培训管理工具箱[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4]詹姆斯·唐纳德·柯克帕特里克.柯氏评估的过去和现在:未来的坚实基础[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12.
[5]吴卫东.教师专业发展与培训[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
[6]赵 南.公办幼儿园的重新界定与区域发展策略——基于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的视角[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4,(4):108-114.
[7]康 丹.幼儿园新教师的教学适应过程与方式[J].学前教育研究,2014,(5):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