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住区规划“以人为本”的内涵
2015-10-21朱燕薛世晓
朱燕 薛世晓
【摘要】居住区规划过程中,贯彻以人为本的基本思想,充分重视人性化设计,为人们提供舒适居住环境。人们生活水平越来越高,唯有不断加强“以人为本”的人性化设计,才能满足不断增长的环境需求。本文对居住区规划“以人为本”的内涵进行简单分析。
【关键词】居住区规划;规划设计;以人为本;人性化设计
一.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逐渐提高,对居住环境及空间舒适度要求越来越高。在现代居住区规划设计过程中,通过不断完善各类设施及相关配套建设,为人们提供便利的生活环境,同时为了能够满足人们深层次需求,要进行人性化规划,贯彻“以人为本”基本原则,在住宅规划设计、设施配套建设及空间规划等方面,实现为人设计、为人规划、以人为根本,促进居住区环境的优化。
二.现代居住区域规划人性化设计存在的主要问题
1.设计缺乏人文关怀
居住区室外空间景观环境设计的关键就在于它能否给居住者提供一个方便、舒适的人性化居住空间。然而当前我国居住区公共空间的景观设计还很不到位,很大程度上未能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
能否为居民提供一个舒适的生活空间和方便的居住环境是居住区景观环境的设计关键。当今我国的很多居住区绿化没能做到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很多楼盘把绿地作为隔离带,虽然增加了绿化面积,却忽略了人们行走的便捷性,将本来较短的路程绕行很远;有的居住区没有充分考虑居住对象的年龄阶段,没有为幼儿和老人开辟专用活动场地等;有的居住区绿化设计不考虑无障碍设计,忽视了残疾人的需要,为残疾人的出行带来了不便;有些住宅区的绿化为组织人们进入绿地,甚至用围栏包围花坛、草坪和绿地景观,使绿地不能很好地发挥休闲娱乐功能,造成居民心理上的不适感。而成功的、积极的住区环境可以吸引人们在户外逗留,增加邻居之间的交谈和沟通机会,增强居民区的凝聚力。
2.居住区规划与景观设计缺乏整体性
目前国内大部分的居住区在建造设计的过程中大都遵循同样的设计流程:先对居住区进行整体规划,再进行相应建筑的设计,到最后阶段才开始景观环境的设计。这种建造设计流程无疑使居住区的景观环境设计处于被动的状态,使景观设计很难进行。而且一般情况下居住区的整体规划设计和景观环境设计不是由同一个公司设计完成,其设计思想不统一,直接造成了规划设计和景观设计的分离,进而使整个居住区总体设计缺少统一感,出现整体性欠佳的局面。
3.与城市的发展相脱节
居住区景观规划设计方案应与相应城市规划紧密结合。对于未来的发展趋势,提出城市化、前瞻性的规划设计理念,以应付当今住宅区发展的种种问题。例如很多居住区停车位供给失衡,造成了极大的不便。这种现象便是没有充分考虑到住宅区的发展。
三.居住区“以人为本”设计策略
1. 设计应以人为本,体现人文关怀
当前居住区景观环境设计现状,现阶段国内居住区都没能很好地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如何运用“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尊重自然和社会的同时,延续历史文脉并充分满足各阶层、各年龄段居民的生理和心理的切实需求,进行合理的景观设计,营造出舒适宜人的景观环境,切实体现人文关怀,是景观设计师在设计过程中的首要任务,是当前居住区景观设计的当务之急。
2.注重功能分区的组合
在居住区的规划设计时,要注意各个功能分区不仅能满足居住区居民的居住需求,还要能够进行充分有效组合,使居住区的功能空间无论是在整体还是局部上都能满足要求。对于住宅居住区而言,可按功能将居住区分为公共空间、半公共空间、半私人空间以及私人空间。公共空间就是指所有居民都可以使用的空间,包括公园、草地、人工河流等,在这里应注意建设一些让居住区有舒适温馨感觉的设施例如长廊、亭子、座椅等。半公共区间,是邻里交往、玩乐的主要场所,在这里的设计上应该保证其交通畅通、功能齐全。半私人空间是指居住区内楼与楼之间的空间,在这里也要保证设施的多样性。
3.注意居住区的安全性
居民区最关心的问题就是住宅的安全性,一个安全的居住环境不仅要在于居住区的管理,很大一部分也在于居住区的整体规划。在居住区和组团入口处要设置明显的标志,加强居住区的领域性和归属性,应尽量减少组团的出入口,以便有效控制外来人的穿行,起到安全防卫的功能。还要注意居住区院落空间的强化,使居民既可以有充分了解的机会,又可以使住户视线能够触及到住宅门口,便于对陌生人的监视、观察。
4. 公共服务设施无障碍设计
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无论规模大小,均应进行无障碍设计以满足各类居民的需求。比如在主要公共服务设施的入口设置坡道;设有洗手间的公共服务设施要安排好乘轮椅残疾人使用的厕位或专用洗手间;设有公共电话、查询、饮水机、服务台、自动售物机等设施要适合肢体残疾者使用;离公共服务建筑停车场最近的停车位要供给残疾人使用;入口大厅及通道的地面要平整却不能光滑等等。配套设施是居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残疾人的生活息息相关,包括银行、邮局、医院或社区卫生站、商场或底商、餐饮、托幼和中小学校、公厕、社区服务中心、派出所等。配套设施的无障碍设计包括入口无障碍坡道、水平和垂直交通设施、无障碍卫生问和低位电话、低位服务台、低位书写台等其他设施,这些内容均在设计规范中有明确要求。在配套设施的无障碍设计中,首先应考虑整体无障碍流线,即满足残疾人使用所需的行动流线。在流线中的设施均应具有无障碍功能,包括无障碍流线中的入口、楼梯、电梯、卫生间和服务设施等。
5.住宅居住区的人文环境建设
人文环境主要是指住宅居住区居民的社会文化和精神文明环境。住宅居住区是一个小社会,居民的道德修养、文化素质、健康的体魄及文明的行为是构成住宅居住区精神文明环境的重要因素。物业服务企业应该通过培养、教育和引导等方式创造居住区的良好人际关系和高尚的社会公德,形成良好的居住区人文环境,使得居住区居民从身心各方面得到陶冶、享受和提高。住宅居住区的文化环境将反映出物业管理者素质、管理和服务水平的高低,也能体现出住宅居住区精神文明建设的成果,是衡量住宅居住区物业管理水平的最重要指标之一。
四.结束语
居住区规划设计过程中,坚持以人为本基本原则,充分考虑现代人生活方式和特点,结合居住区主要群体,对住宅建筑合理進行设计,确保空间环境满足人们生活需要。从人性化方面考虑,合理建设配套设施,提升公共设施服务功能,打造合理的空间环境,注重人文环境建设,从而为业主提供良好生活环境。
参考文献:
[1]王开泳.基于生活空间质量的居住区规划与调控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3,(3):64,66.
[2]仝理,段智鹏.以人为本的居住区规划设计理念[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3,(10).
[3]陈晨.浅议现代城市居住区内公共空间的人性化设计[J].中外建筑,2010,(4):88-90.
[4]阚逸群,刘琨.现代都市人性化居住区规划设计的必由之路[J].无线互联科技,2011,(2):55-57.
[5]王凯 .浅谈城市更新中的居住区规划设计[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1,(36).
[6]王 韧.“以人为本”构造最佳人居环境[J].科学时代,2012,(7).
[7]王秀玲.新形势下的居住区规划设计[C].//2007年建筑教育改革理论与实践研讨会论文集.2007:414-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