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岗位需求的高职计算机专业课程建设
2015-10-21邵海军
邵海军
摘 要: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职计算机专业课程建设要以社会需求为目标,以学生提升就业竞争力为导向,培养熟练运用计算机应用技术及相关专业知识的专业人才。本文着眼于岗位需求探讨高职计算机课程建设的相关问题。
关键词:高职;计算机专业;课程建设;岗位需求
高职院校的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的课程建设是响应当前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情况,进而形成以工学结合为主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通过校企合作共同开发基于高职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的改革。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是一门管理科学与计算机科学相互交叉的学科之一, 培养的主要是具兼备现代化管理理论, 同时又熟悉计算机的应用, 并掌握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的分析和设计的高技能型人才。以社会需求为依据,以就业为导向, 以应用为目的,以综合职业素质培养为前提, 来培养熟练运用计算机应用技术及相关专业知识的专业人才。高职院校培养出来的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的学生,要能够区别于普通高校信息管理专业的研究型高端人才,所以对于学生计算机能力的培养定位是有别于其他高校的。计算机的信息是讓学生能够掌握计算机专业的专业知识理论, 拥有信息技术的处理和应用能力。能够让学生更好的为社会服务, 能够在企事业单位中从事计算机产品采购、营销和技术服务等岗位上有立足之地; 信息管理是为了让学生具备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的项目管理的专业技能, 了解软件项目的整个生命周期, 熟练的使用项目管理软件,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沟通能力以及对社会的责任感。
一、计算机信息管理课程体系四方面的有机构成
1.基础课程
这一部分课程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职业综合素质来设定的公共基础课程, 包括形势与政策、毛泽东思想概论、计算机技术文化基础、大学英语、大学体育、就业指导、大学生创业等。这类公共基础课程是为了满足国家有关部门对高职学生素质培养的基本要求, 又要同其它专业的公共基础课的设置保持一致。基础课程对于计算机专业学生说来是不可缺少的,不能因为强调专业知识的培养而忽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养成,否则,专业水平再高也难于适应就职后的岗位需要,在企业用人的标准上的能兼备永远是必须集合于员工一身的考量。
2.专业技能课程
这一部分课程包括:数据结构、面向对象程序设计、C语言程序设计、计算机管理系统的开发与设计、计算机网络技术、PHOTOSHOP、企业管理、数据库设计与应用、Java程序设计、组装与维护、信息安全等, 这类专业技能课程的开设主要是满足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对应的工作岗位的基本能力需求, 同时为岗位能力课程的后续课程的学习起到一个铺垫的作用。
3.选修课程
这一部分课程是让我们职业院校的学生有自主选课的权利,选择自己喜欢的而又不是本专业的课程,让学生能够有更广泛的兴趣爱好,同时开阔了学生的视野,通过选修课程的学习,学生对自己的就业岗位以及职业技能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其中课程包括:电影美学、ERP、黑客等学生感兴趣的课程。
4.职业拓展课程
这一部分的职业拓展课程主要是围绕让学生在告你工作岗位上就业有个预先的了解,并对以后的就业岗位能力的提升而开发设置可发的课程。这类的课程必须与毕业生的市场就业需求相结合, 同时还要考虑毕业生今后的职业资格考试的需要。主要包括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职业资格考试等。职业拓展课程还应与学生的职业规划相联系,让学生能够有目的的提高学习兴趣和有目的的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
二、计算机课程建设的具体思路
1.课程教学内容的选择
课程建设的关键主要是教学内容的选择,一个好的教学内容的选取,不但能突出专业特色,同时也能培养学省的职业技能。第一步必须认真的分析高职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的工作过程和岗位能力需求到底是什么,从而来确定培养岗位能力所需的专业知识, 进而来设置课程的教学内容和实训内容, 并根据知识的关联性来进行整合, 来确定符合高职特色的课程名称和教学内容;第二步是在教学内容的确定的基础上进行项目化的教学,以项目驱动、以典型工作任务为基础来编写适合于高职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特色的校本教材,在教材的编写过程中不断完善课程内容;在完善教学内容的基础上, 加强对网络课件等教学资源方面的建设。
2.教学方法和手段
采用合理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是达到教学目标的关键。传统的教学方法主要是讲授和演示,而高职教育的特色注重的是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所以在课程的教学方法上必须以项目驱动, 基于工作过程为导向,学生采取角色扮演法来进行课堂的教学,不但能够让学生了解实际工作工程中岗位的工作流程,同时也能大大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好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是高职教育特色的凸显之处,应该重视。
3.课程考核方式
考核方式不在采用笔试考试,而是上机考试,同时进行过程化的考核,新的课程体系中对教学效果的考核有了新的方法,采用的是过程化的考核方式,将重点着重放在岗位能力的考核上。考核通过岗位中的工作任务的难易程度来打分, 通过学生完成任务的情况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所以合理的制定课程考核标准是课程建设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三、结论
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的构建是高职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全新的教学模式, 在加强完善课程体系建设及课程改革的同时, 必须加强高职院校教师师资队伍的建设。通过派遣一线教师到企业的实际岗位参加实践锻炼的方法让教师掌握具体施工岗位能力和工作流程,具备双师型素质;同时还须加强建立和完善学生的顶岗实习保障体系与制度, 保证学生的实训实习工作的顺利进行,从而达到培养与就业岗位零距离的目标要求。在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的开发与实施过程中,很多高职学校都在唧唧地探索和摸索经验,得了一些不错的成果,并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锻炼了教师的队伍,但是也遇到了一些实际的问题和困难, 需要在今后的研究与实践过程中不断的进行探索和创新,期待能够取得更大的成效。
参考文献:
[1]王秀平.高职计算机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于探索[J].电脑知识与技术,2006(02)
[2]李昌、包新华.高职电子信息专业“宽基础、活模块”课程体系的构建[J].职业教育研究,2008(05)
[3]李美.基于岗位对接需求的高职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建设[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36)
[4]郑丹青.以职业能力为核心构建计算机专业课程时间教学模式的探索[J].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2011(04)
[5]方少卿等.高职计算机专业课程建设时间教学模式的探索[J].铜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