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文职教员教学能力培养问题的思考

2015-10-21齐紫微

中国民族博览 2015年7期
关键词:教学艺术教学能力

【摘要】青年教员是院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他们相对年轻和教学经验不足等情况,从做好教学准备、更新教学理念把握教学艺术等方面,探讨如何培养文职教员教学能力。

【关键词】文职教员;教学能力;教学艺术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一、做好教学准备

教学能不能顺利进行,教学效果如何,除了教员现场发挥外,更主要是教员教学准备的质量如何。备课和上课是密切联系的教学因果关系。文职教员在授课前应认真做好教学准备,注意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一)精读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是规定课程教学性质、目标、内容框架、考核方式,提出教学建议和评价要求的规范性文件。教员通过精读课程标准,理解课程的地位和作用,明确课程的目标和任务,了解课程的设计思路,熟悉课程内容标准与要求,领会课程实施建议。只有遵循课程标准并结合课程特点,深入研究课程教学内容、方法手段与人才培养目标的对应关系,才能把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落实到教学中去。

(二)注重教学设计

科学的教学设计,是保证教学效果和质量的关键。在教学设计时,要理清讲授思路、确定线索,明确增删内容、过渡自然,注意语言表达、自如流畅,恰当运用手段、有机结合,既要做好教学重点分析设计、教学难点化解设计、知识拓展设计、教学方法设计、教学手段设计、作业与思考问题设计等基本教学要素的设计,还要做好问题提出与启发、问题分析与讨论、问题解决与启示等方面的静态设计,更要做好实施方法、实施策略、实施内容、实施对象的动态设计,特别是在“概念分析”设计上,要理论联系实际;在“问题讨论”设计上,要突出重点;在“内容安排”设计上,要与其他学科密切联系,并注意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员学习情况及时总结、调整和优化教学。

(三)精心撰写教案

教案是教员针对不同层次的学员按照内容要求,为每一个知识点(群)设计编制的可供操作的教学实施方案。撰写教案,是教学的基本要求之一,是教员教学组织能力、教学思想和教学经验的具体体现,是教员深入钻研教材、认真研究教法、构建知识框架等各项备课成果的展示,是教员实施课堂教学、完成教学任务和实现教学目的的重要手段和基本依据。撰写教案,不是简单地进行教材翻版,而是教员主动创作的过程,是教员在反映基本教学内容基础上发挥和创造富有个性的设计,是教员认真备课的结晶。撰写教案,应注意符合科学性、加强创新性、注意差异性、讲究艺术性、强调操作性、考虑变化性。

二、更新教学理念

“学为主体,教为主导”的现代教学理念要求,教学过程是教与学的双向互动过程,教学应把教员和学员置于平等的地位。文职教员在教学中不是充当知识施舍者的角色,不是至高无上的权威,而是要有效地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员,应以指导者和咨询者的角色积极引导学员思考和探索,调动学员学习积极性,培养和激发学员的创造能力。

(一)树立现代教学思想

教员要以素质教育观为理论指导,树立现代教学思想,不仅要向学员讲授一些现成的知识,更重要的是传授科学的思想和方法,使他们真正理解和掌握,并将知识的内容、思想和方法内化为其科学素质,转化为其思维能力,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创造性地去解决实际问题。

(二)把握现代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是教学的核心,在内容设置上教员要充分结合本学科知识在后续所学课程中的需要,特别是在实际问题以及在装备和军事中的应用,加强理论联系实际,使学员既能深入理解本学科思想的内涵,又能很好地了解和掌握它的外延。当然,在内容设计上应注意并不是在各门课程中都要设置大量的教学“案例”和现代科学成果,而是应逐步渗透,以现代科学思想、内容、方法和研究手段去阐释、改造或更新原有的经典内容,以现代科学思维方式去统摄传统学科体系,以理论思维价值含量高的教学内容为载体,提高教学起点,将学员的知识水平提到一个新的高度。

(三)掌握现代教学方法

教员应积极采取启发式、案例式、质疑式、讨论式等有效的现代教学方法,注重教学深层次的互动,启迪学员思维,激发学员的潜能,调动学员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在知识讲授过程中注意把握好以下环节。

1.知识导入:创设情境,诱发参与

知识导入过程是对新授课的铺垫过程。作为课程的开始,教员一方面要从学员心理和情绪出发,营造学员积极学习的氛围,引发学员求知欲望,另一方面要从学员认知结构和认识过程出发,带领学员复习与新知识密切相关的旧知识,找到新知识的生长点,积极为学员创造知识展开的条件。

2.知识探究:合作探讨、总结规律

知识探究过程是教学的主要过程。教员要根据学员接受能力、认知水平、学习能力等实际情况以及依据教材内容,选择性地采用自学、思考、讨论、交流、点评、归纳等教学方法,组织学员进行合作探讨,寻找内在规律,带领学员不断地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3.知识运用:实践体验,建构引伸

知识运用过程是学习最终目的。通过教员创设愉快的学习情境,进一步掀起学员学习热情和高潮,有效地组织学员进行发散性的练习和知识应用的实践,使学员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对知识内容进行评价,发展学员求异思维、创新意识和能力。

(四)运用现代教学手段

教员既要注重传统的板书分析和推演,启发学员的思路,加深对问题的认识和理解,领会知识的系统性,又要有效地借助电子课件、计算机软件和网络教学等现代辅助教学手段,拓展学员知识视野,加深学员对问题的理解,提高学员现代计算技术的运用能力。教员无论采取什么样的手段都应在以“学员”发展为本,充分考虑学员思维的参与度、教学手段的整合度、教学要素的和谐度,充分认识传统教学手段与现代教学手段的优势与不足,用新的教学理念使传统教学手段与现代教学手段实现优势互补,并将其有机结合恰当地运用于教学中,更好地促进教学。

三、把握教学艺术

教学艺术,不是单纯的某种高超的教学技巧、某种创造性的教学设计、某种教员的表演,而是一种高度综合艺术,是教员在教学中遵照教学法则和美学尺度的要求,灵活运用语言、表情、动作、心理活动、图像组织、调控等手段,充分发挥教学情感的功能,为取得最佳教学效果而施行的一套独具风格的教学实践活动。文职教员在教学中应注意把握教学艺术的特点。

(一)教学艺术形象性

教学艺术具有形象性,运用生动、鲜明、具体的形象来达到教学目的。教员通过比喻、类比、抑扬顿挫的语言,借助表情、动作、绘画、实物及多媒体等手段,将抽象理论形象化,使学员立得要领、顿开茅塞,透彻理解。

(二)教学艺术情感性

教学艺术具有情感性,教学过程既是教学信息交流的过程,也是师生双方情感交流、心灵碰撞的过程。教员热情、乐观、和善、满面春风的教态,与冷漠、忧郁、严厉、满面愁云的教态所产生的教学效果是不一样的。教员要善于表现出情感性教态,创设情感性教学情境,挖掘教学内容中的情感性因素,把学员置于一种情感激发、陶冶情操的氛围中,使其为之所感,为之所动。

(三)教学艺术审美性

教学艺术具有审美性,教学设计美、教態举止美、教学语言美、教学意境美、教学机智美、教学风格美、教员人格美、教学过程美等既是以保证教学质量为最终目的,又使得教学过程给人以美的享受。

(四)教学艺术创造性

教学艺术具有创造性,教学过程是教员的创作过程,教员通过新颖、灵活的方法解决教学中出现的各种复杂问题,及时、巧妙、灵活地处理教学中事先未意料到的偶发事件,尤其是教员的“应变”能力,是教员一切教学智慧和机智的艺术结晶,它限时、限地、限情境地要求撞击教员创造性灵感的火花。

作者简介:齐紫微(1961-),女,汉族,辽宁丹东人,教授,本科,装甲兵工程学院数学教研室工作。研究方向:高等数学与教学。

猜你喜欢

教学艺术教学能力
高校教师教学能力研究
简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互动的艺术
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阻力分析及对策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艺术探究
教师在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中的影响
提升教学智慧 落实核心素养
新课程理念下生物课堂教学艺术的“变”与“通”
语文课堂教学的导入艺术研究
高职院校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策略与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