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卢氏县木版年画的艺术价值及存在现状

2015-10-21贾萌茹少克周璇吕金梦

中国民族博览 2015年7期
关键词:艺术价值现状

贾萌 茹少克 周璇 吕金梦

【摘要】 地处豫西山区的卢氏县革命老区有着灿烂的文化遗产,木版年画就是其中之一。卢氏县木版年画是中国木版年画家族中的精品,是研究中国木刻史、美术史的标本,特别是卢氏木版年画反映的和谐中庸和团圆幸福的理念,对文化遗产的传播、艺术创作研究,有着极大的启发和推动意义。

【關键词】木版年画;艺术价值;现状

【中图分类号】J52 【文献标识码】A

提起年画艺术,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朱仙镇年画艺术、天津杨柳青年画艺术、山东潍坊年画艺术等这些大型的已经形成产业链条的艺术基地。然而卢氏县木版年画,更像是蕴含在中原腹地的一粒等待被发掘的珍珠,熠熠生辉。

卢氏县是千年古县、革命老区,卢氏县木版年画自清代康熙年间始,于民国时期有书面记载。根据其传人家谱考究记载,发展至今已有三百余年历史,和其他各流派木版年画一并发展成为民间艺术流派,对于当地的民俗民风历史等都有极高的研究价值。卢氏年画多为人物画,表达平民英雄形象画面比较多,其人物一般怒目正视,表情造型夸张,主次分明,表达性、概括性、装饰性较强,整体以夸张的刀法线条表现英雄人物的真实形象,符合北方地区独特的民间审美情趣。

卢氏年画的主要发展地区西南山五里川朱阳关镇,是新文化时期著名学者曹靖华先生的故乡,当年,鲁迅先生痴迷年画艺术,曹靖华先生就以当地年画印成品为礼物赠送给鲁迅。因此,中国美术馆、鲁迅纪念馆、天津美术馆、河南省群艺馆等都收藏有卢氏木版年画。鲁迅先生曾号召青年画家向传统木版年画学习,因为年画作为一种大众艺术品装饰品,是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也能最实质地反映出社会现状与民间疾苦。所以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当地百姓多以年画的制作与销售为生计,到抗日时期,由于卢氏县处于大后方,一些外地学校迁于卢氏,特别是国民党河南省政府也迁于距离五里川三十里远的朱阳关,抗战胜利后,卢氏县木版年画更是广为流传并且走向海外。

作为千年古县所独有的木版年画艺术种类形式,卢氏县木版年画有其独到存在的形式。卢氏年画兴盛之初,盛况空前、影响非凡,省内直接辐射洛阳等中原腹地,往东往南,直接影响到陕西、山西、湖北等地。中和老店,门神林立,日升月恒。巅峰时期,雕版有门神板、灶神板、天地全神板等2000多块基板,从洛阳等发达地区请回专业印刷师傅操作,一时间盛况空前。然而。历史却给这颗中原腹地的珍珠开了个天大的玩笑。解放战争时期,卢氏三年拉锯战,年画雕版被当地土匪、国民党军队洗劫近一半,全都被用做柴烧,十年“文革”动荡,卢氏县木版年画也难逃厄运,破除四旧,目之所及的雕版全部陪葬,伴着卢氏县三百多年的的年画发展历程就这样被悄无声息地尘封在岁月的灰烬中。这就是为什么其他主流板派的年画艺术基本都为套色板,就是一张年画有多块板颜色重叠印出,彩色视觉冲击力较强,然而卢氏县木版年画目前存在可印刷的只有单色版即黑白画。而且,由于板质、技术、现实等各种原因,卢氏县木版年画基本处于一个绝印、濒失的尴尬境地。每年也只有外出参展时,文化局工作人员才会印几张,其余时间全部封存在县文化局,是其镇馆之宝。

卢氏县木版年画自发展始,都为段氏家族,至今为第十四代传人。目前,卢氏县所存的十四块基板,是卢氏县木版年画艺术的第十二代、第十三代传人段耕田、段富田先生在那个疯狂的年代用生命保存下来的。它的意义不仅仅只是一块普通的年画基板,更是我们这个时代的见证,是历史留给我们时刻警示反省的大钟。

物以稀为贵,由于历史原因造成的稀少,更应该成为引起人们重视的一大重要因素。显然,在卢氏县,木版年画还没有引起当地人足够的重视,是因为木版年画现在不再能够带给居民温饱,还是人们已经渐渐从历史中将她遗忘,使她尴尬的“被”退出历史舞台,这些原因不得而知。但是,还有这么一部分人,在为卢氏县木版年画奔走呼号。2006年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顺利录入,是对卢氏县木版年画的肯定与赞扬。

半个多世纪的沉寂,终于慢慢苏醒,尽管过程艰难,哪怕只剩下十四块单色版,一位耄耋传人,顺利录入非遗,就是对之前所有工作的肯定。所有艰难的起步都是为了更快的提速。

与同类型艺术形式的其他地区相比,卢氏县交通闭塞,山高林密,同时作为军事基地的限制发展,对于木版年画艺术是非常不利的。因为一种艺术形式想要发展壮大,拓宽影响范围,最重要的就是群众基础。卢氏县木版年画之所以在20世纪初期造成空前的影响力,群众对于她的认可程度高层决定性的因素很显然,群众对于年画艺术的认可度远不及当初,这也就是现在想要复兴卢氏县木版年画的一个摆在面前的门槛。

作为发展至今的一门老手艺,原材料的考究,制作工艺的烦琐,传承人数的锐减,这一个又一个都是摆在眼前的难题,因为成本的支出与收益的入严重失衡,所以卢氏县木版年画的地位较之从前,一泻千里,因此,失去了广泛的群众基础。甚至部分“90后”,“00后”,根本不知道卢氏县木版年画谓之何物。这也是复兴卢氏年画一个十分迫切的契机,我们不能让自己的亲人孩子,连自己根上培的什么土都不知道。

自2006年顺利申请河南省非遗之后,在文化局与社会人士的各种帮助之下,卢氏县木版年画开始频频在各大年画艺术交流节上崭露头角。虽然仅有为数不多的实物,但是其深刻的历史底蕴与苍劲的雕刻刀法再次为她赢得了目光。

年画的第十四代传人段志远,将其祖传技法授予他的两个孩子,至今,卢氏县木版年画的传承队伍又增加两人。随着数字化信息时代的到来,人们开始逐渐关注到之前的视线盲区,随着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卢氏木版年画中中庸和谐和团圆幸福的理念都得到了充分的反映和体现,这也将真正是卢氏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前兆,是卢氏木版年画全面复兴的前兆,是几千年来中华民族普遍追求的境界,也正是我们现在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追求。

作者简介:贾萌(1993-),女,河南卢氏人,河南师范大学本科在读,主要研究方向:绘画中国画方向;茹少克(1993-),男,河南洛阳人,河南师范大学本科在读,主要研究方向:绘画中国画方向;周璇(1995-),女,河南遂平人,河南师范大学本科在读,主要研究方向:绘画中国画方向;吕金梦(1995-),女,河南卢氏人,河南师范大学本科在读,主要研究方向:教育学。

猜你喜欢

艺术价值现状
赏析电影中的音乐
大型黄梅戏《余三胜轶事》艺术成果评析
浅析现代包装插画设计的商业应用
融合与创新:伪满洲国建筑研究
古城墙中所包含的艺术文化解析
浅谈当代艺术在传统文化中的价值研究
高中文言文实词教学研究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职业高中语文学科学习现状及对策研究
语文课堂写字指导的现状及应对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