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教学法在初中思品课中的运用
2015-10-21石玉霞
石玉霞
摘要:我县新一轮课程改革提出了要构建自主高效课堂,这样就给教师提出了新的任务,即在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目标的前提下,如何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使学生真正从“学会”变为“会学”,从“要我学”变为“我要学”。 笔者经过自己的思想品德教学实践认为情境教学法对解决这一问题有着独特的优势。
关键词:情境教学;高效课堂;思想品德课程
传统的思想品德课教学中,一味地追求考试成绩,简单机械的死记硬背、枯燥乏味的讲解,这种消极被动的“填鸭式”教学中,没有真正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为了枯燥的分数而去枯燥地学习,没有用“真心”去体验,去参与,情感也就无法得到充分激发,上课时“恹恹欲睡”。 因此我通过创设教学情景,使学习与生活相联系,以生动有趣的情境来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快乐,促进课堂的有效教学。
情境教学,能充分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激活思维,使其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从而启发、帮助学生掌握、理解知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探求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教学实效。那么,在思想品德课堂中如何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呢?我谈三点体会:
一、借助活动创设教学情境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我们应该在授课中给学生自由活动的空间,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个性,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体验,在体验中思考探究,从而学生才有真切的感受,学生的整体素质才能得到大大地提高。
例如,我在讲授集体与个人的关系时,让学生上台来做一个“比比谁力气大”的实验。实验前准备了一只筷子和一把筷子,邀请了班里的两位大力士,让他们上台来做实验。其他同学仔细观察折一根筷子与折一把筷子所用的时间、所花的力气以及两位同学的表情。实验结束,我请一位同学描述刚才实验中的情景:先折一根筷子,两位同学毫不费力“啪”就折断了,而当两位同学折一把筷子时,似乎并不那么轻松。两位同学涨红了脸,嘴里发出“呀呀”的用力声,甚至屏足气蹲了下去,结果也没折断。这时我问:为什么一根筷子轻轻一折就断了,而一把筷子用了九牛二虎之力,结果也没折断?同学们马上回答上来,一根筷子的力量是渺小的,但由一根一根筷子累积起来的力量却是巨大的。在回答了这个问题的基础上,我趁势引导:这个实验对我们创建优秀班集体有什么启示?学生自然而然得出了结论:团结就是力量。
再如,在八年级思想品德(上)《交往要讲艺术》一课中,老师根据教学内容创设一个打电话找同学的活动,让学生来表演,切身感受礼貌用语的作用。此外,平时还可根据教学内容,创设其它多种形式的活动情境,可以运用“情景剧表演”、“唱文明礼貌歌”、“师生换位”、“ 讲故事”、“辩论”等各种形式,促成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良好学习气氛,让同学门在活动中深化理解,从而能延伸到社会实践活动当中去。
二、运用故事创设情境
在我们的社会发展史上以及日常的学习生活中有着大量的故事。故事的内容不光吸引人,并且蕴含着一定的哲理。我们要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精心挑选能够充分调动学生思考积极性的故事,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感悟真理。
例如:我在讲授《调控不良情绪》这一教学内容时,谈到一位老奶奶情绪发生转变的故事。老奶奶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卖雨伞,二儿子开洗染店。天晴时,老奶奶担心大儿子的伞卖不出去;天下雨了,老奶奶又担心二儿子的生意不好做。每天以泪洗面,心情不好。邻居劝她,老奶奶好福气呀,无论天气好坏,都能赚到钱。老奶奶一听,高兴了,情绪顿时变好了。故事讲完,我提出问题,老奶奶的情绪发生转变的原因是什么?学生都能答出:“老奶奶想问题的角度发生了变化”。我从而归纳讲解,当我们产生不良情绪的时候,虽然不能改变周围环境,但我们可以改变看问题的角度,转变自己的态度来调控不良情绪。通过课堂检测和课后反馈,这堂课的教学效果非常好。
三、紧密结合生活创设教学情境。
学生品质的形成和发展,需要树立榜样的作用,需要正确思想的引领,同时需要学生的认真思考、亲身实践才能真正内化。因此,需要选取具有感染力、思想教育意义大的事例来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积极主动学习,亲身体验。为此,我们可以而且应当联系学生生活,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选取学生关心的话题,围绕学生实际存在的问题,有助于帮助学生理解和运用学科知识,理解和把握社会生活的要求和规范,学会进行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例如,我在讲《学会拒绝不良诱惑》这一课时,我创设了这样的情境:我拿出一封信,把信中的內容读给学生听:“我中了幸运大奖,并叫我到某网站输入身份证号码领奖。”然后提出问题:“如果是你,你如何决定?你怎样看待这类事件?”这样的教学情境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贴近学生实际,提出了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发学生对问题的探究。
总之,在思品教学中充分利用情境教学,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促进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给学生大量的学习教育机会,会有效地提高教育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二十一世纪教育创新理论》(马仁典、钟德涛主编,2000年由珠海出版社出版)
[2]《课程论》(施良方主编,2010年由华东师大出版社出版)
[3]《素质教育理论与实践》(白月乔主编,2010年由工人出版社出版)
[4]教育部的2001《思品课程标准》,北京师大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