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春之采》谈中国钢琴协奏曲的民族化发展

2015-10-21张海涛

作家·下半月 2015年11期
关键词:民族化

摘要 钢琴本是一种西方乐器,它的生产背景与中国传统文化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而实现以西方乐器展现中国传统文化风格,是中国钢琴协奏曲作品创作过程中寻求民族化发展的主要特征。因此,本文通过中国钢琴协奏曲作品《春之采》,对中国钢琴协奏曲实现民族化的发展进行了具体的阐释和分析。

关键词:《春之采》 钢琴协奏曲 民族化

钢琴协奏曲被中国音乐家认识并运用已有百年历史,这是一种全新的交响性音乐思维,其被引进中国,在一定程度上为中西方音乐文化的有机融合开辟了一条新道路。中国最早的钢琴协奏曲《第一钢琴协奏曲》是江文先生所作,而且从此时开始,便掀起了中国钢琴协奏曲创作的篇章,尤其是在80年代以后,中国钢琴协奏曲就进入了高潮时期。而杜鸣心的《春之采》则因为作品的独特性,音乐气质的新颖性以及特有的逻辑严谨性,而被称为钢琴协奏曲中的佳品。它在吸收民族音乐特色营养的同时,又继承和发扬了传统音乐的创作风格,从而展现出一种独特的创新特色和民族特色,为我国钢琴协奏曲的民族化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一 从《春之采》谈中国钢琴协奏曲的美学内涵

1 《春之采》体现出的时代气息

不同的作曲家所创作出的钢琴协奏曲作品必然会存在一些差异,这些差异来源于时代、文化背景以及作曲家个人审美能力与创作能力的影响。其中,时代性是造成这种差异的重要原因,这主要是因为不同时代中声乐艺术的理论、技术以及声乐作品的主题和思想都会产生差异,尤其是在创作风格上,肯定会带有鲜明的时代特色。杜鸣心的《春之采》与其自身的生活经历和感受体验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从杜鸣心的音乐创作生涯以及丰硕的音乐果实,不难发现他对音乐艺术的执着。《春之采》是杜鸣心以自己的生活感受和艺术经验的长期积累为前提所创作出的优秀作品。杜鸣心的人生经历坎坷,而艺术之路本就崎岖难行,而他之所以坚持不懈,依靠的就是对音乐艺术的热情和坚毅的性格,以及对美好未来的向往。这样不堪回首的人生经历,虽然给杜鸣心的身体上带来了巨大的伤害,但精神却是越磨越砺。在深刻体会生活艰辛的过程中,杜鸣心也感受到了来自周围人的友好和帮助,为此,杜鸣心将为人民进行音乐创作做为自己的使命,同时将创作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联,赞颂生活中包含的美好,也正是如此,杜鸣心音乐创作中的情感表达更多的是淳朴真挚、感人肺腑。而且杜鸣心一直都很憧憬美好的生活和理想,这又进一步使得他的作曲始终带有一种清雅俊秀之美感,并且还散发着一些浪漫气息。《春之采》的第一乐章中,主部主题生动感人,副部主题爱的深沉,揭示了作者在音乐艺术创作过程中,通过音乐反衬了内心的真实情感。而在副部主题中寄托了更多的情感内容,让杜鸣心实现了多次完整的演唱。实际上,杜鸣心始终带着一种讴歌来尽情表达情绪情感,同时也反映出了作曲家内心的爱国主义情怀。在《春之采》中,杜鸣心内在情感出现一致性的是,不屈不挠的坚毅性情以及对生活和美好理想的热切追求,这也是此音乐作品的关键所在。将这样的审美意象以及情绪情感和钢琴作品的标题相联系,就会产生生生不息的奋进力和推动力。并且,《春之采》是一首带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作家个性的协奏曲,杜鸣心在音乐艺术的实践过程中,已经逐渐形成了属于自己的独特艺术风格。杜鸣心一直将通过音乐表达情感作为创作信念,并强调音乐形式和体裁的整体性以及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的统一性,这也是他的音乐风格的主要美学特色。

2 《春之采》体现出的民族风格

不同的民族文化背景下形成的声乐作品都具有着独特的文化特质,其中,民族声乐风格就是这种文化特质的重要体现。民族风格的彰显,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作曲家所具有的民族文化意识、民族文化素养以及个人的专业修养。中国钢琴协奏曲《春之采》的音乐手法就比较丰富生动而且洗练,我们从中可以看出杜鸣心的笔调很成熟,将每一个过程都演化得十分形象动人。杜鸣心的音乐格局是经过长年对音乐文化的研究和探索,并将其运用到音乐艺术创作中而形成的结果。作曲家杜鸣心将体现时代精神和恰当选择作曲技巧方法融合成了一种强大的艺术力量,明确体现出了文化传统的精神,他的音乐作品一直都带有强烈的民族性、时代性,且充分具备积极向上的乐观主义精神。同时,杜鸣心并没有将钢琴协奏曲艺术的创新与现代化演奏技术的创新画上等号,而是将所有的新技巧进行了再次创造,然后才运用到自己的音乐作品中。杜鸣心在《春之采》中不但继承和发扬了民族文化,还进一步将民族音乐中的活跃性和生动性,以及世界音乐中最有价值的部分,带有创造性地糅合了进去,然而他的音乐作品始终还在沿着我国传统文化的道路前进,未曾出现过偏离。

《春之采》中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实现了时代性与民族风格的有机结合。这不仅是对钢琴艺术传统技巧的继承和发展,更是对民族音乐风格在钢琴协奏曲创作中的艺术体现。所以说,生活在不同时代的作曲家,他们的作品无一例外地都带着鲜明的创作特色,以及浓重的民族性和时代性,并且都生动形象地反映了所处时代的民族特色。虽然每个钢琴协奏曲创作家的创作风格大不相同,但是每个人身上都带有深深的时代烙印,进而使得他们的音乐作品也独具民族艺术特色。而民族音乐文化想要在风格上获得意义,必须要有厚重的民族传统文化做基础,然后具备与其他民族不同的独特个性和文化构成原则,才能形成自己特有的艺术风格。

二 中国钢琴协奏曲的民族化发展

1 中国钢琴协奏曲音乐旋律的民族化发展

虽然中国钢琴协奏曲的发展离不开对外来创作理念的借鉴,但是在此过程中,外来创作理念与具有民族化特点的创作理念在同一协奏曲作品中实现了碰撞,进而从中突出体现作品的民族特色,由此可见,借鉴并不等于抛弃自身的特色,反而能够在对比中彰显出本民族声乐所具有的特色。在《春之采》的创作过程中,中国钢琴协奏曲创作的个性特征就比较突出,技巧方法运用的也十分熟练,其中表达的思想情感也更加深刻,而在题材选择上却比较新颖,至于创作风格也就更加民族化了。在进行音乐创作时,旋律得以民族化是直接体现音乐作品民族风格的主要途径,《春之采》的创作中就带有鲜明的民族风格旋律。而且在旋律中,由于民族的不同,音乐风格也存在着明显差异,在《春之采》中,音乐风格的差异可以从一些特性音调和构成旋律的调式基础体现出来。在世界范围内的声乐领域中,不同的国家与地区所具有的声乐作品在音乐特点方面都體现出了鲜明的民族性特征,而这些差异的存在也彰显出声乐作品丰富多彩的艺术魅力,其中调式特征不仅是不同民族钢琴声乐作品的主要差异所在,同时也是钢琴声乐作曲家在彰显本民族音乐色彩和特性过程中应用的重要手段。

2 中国钢琴协奏曲演奏技巧的民族化发展

相对于其他钢琴声乐艺术而言,钢琴协奏曲所具有的音乐体裁具有着较大的特征,而这也决定了钢琴协奏曲的演奏对演奏者参与者的专业水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中,钢琴技巧对钢琴协奏曲所具有的表现张力产生着决定性的作用。在我国钢琴声乐艺术发展过程中,许多优秀的钢琴协奏曲作曲家依靠自身的专业素养,再加上吸收和借鉴的优势之处,已经慢慢汲取了传统钢琴中的精髓,并从我国的传统民族音乐中吸取了大量的营养,然后在创造音乐形象和表现民族特色等各方面,通过钢琴技巧显现他们的才能。如在杜鸣心的《春之采》中,第二章中的音符最为生动灵变,而在此基础上所演奏出的乐曲也是轻柔盈动,将听众带进了一场美好的想象,给人一种清灵澄澈的感觉。在民族风格的表现上,许多中国钢琴协奏曲作曲家创造出了具有民族特色风格的艺术语言。如在《春之采》中,第三章中连续性的十六分音符四度模进,给人的感觉挥挥洒洒、十分动听。钢琴技巧的运用和乐思展开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在西方国家的钢琴协奏曲中,设有专门的华彩乐段。但是在中国的传统音乐中,乐器的技巧发挥需要依赖于旋律,这在很大程度上对乐器演奏技巧的呈现产生了制约作用,当然,随着我国钢琴声乐艺术的发展,许多优秀的钢琴协奏曲作曲家在创作过程中逐渐对这一问题产生了认知,并在努力摆脱这些负面影响的基础上尝试借鉴西方国家的协奏曲创作经验,这对于我国钢琴协奏曲的发展以及钢琴协奏曲民族化发展进程的进一步深化都具有着重要意义。

3 中国钢琴协奏曲多声思维的民族化发展

在钢琴协奏曲创作中,和声的运用对多声思维以及我国钢琴声乐作品的民族化发展做出了集中的体现。世界声乐艺术的发展促使钢琴声乐作品中的运用也得到了发展与创新,但是对传统和声的继承仍旧是彰显我国钢琴声乐作品民族特色的有效途径,因此,在我国钢琴协奏曲创作的过程中,不但要积极利用和声思维来强化音乐,还要加强使用传统和声,以此适应中国音乐的民族风格。当然,有继承就需要有创新,这是推动我国钢琴声乐艺术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动力,因此,在我国钢琴协奏曲的创作中,有必要对西方声乐艺术中的和声方法做出适当借鉴。然而,我国钢琴声乐艺术由于过于强调本土化发展,因此,许多钢琴声乐作品在和声的运用方面体现出以传统和声为基础的特点,所以,想要让和声进一步适应我国的音乐风格需求,最直接有效的方式就是脱离传统和声的功能性。中国的许多作曲家就运用了西方现代化作曲的技巧和方法,主要就是為了能够进一步摆脱传统和声的功能性,并且不受影响。虽然许多能够体现西方声乐和声特点的钢琴协奏曲作品中,选用的是西方传统和声,但是在调式的运用上却存在很大的随意性。随着和声运用理论的发展,现代作曲家对和声横向感的重视远远超过对和声纵向感的重视,这种认知是对传统和声观念所做出的突破,同时,在这种认知的指导下,越来越多的现代作曲家都主张追求和声的线形运动。这种和声思维实际上与我国钢琴协奏曲音乐追求的线形美大体上是一致的。同和声一样,中国钢琴协奏曲作曲家在使用西方的复调技术时,已经留心到了中国民族风格的表现。复调式思维主要是以旋律线条为基础的,对于中国的钢琴协奏曲作曲家而言,使用复调式思维能够更进一步体现出民族特色和民族风格,以及强烈的现代化时代气息。

三 结语

《春之采》是我国钢琴艺术与西方钢琴艺术实现中西合璧的杰作,这一作品也体现出了我国钢琴协奏曲作曲家在推动我国钢琴声乐事业发展过程中所做出的探索和努力。杜鸣心的《春之采》以特定的历史时期人们的思想和精神作为创作的起始点,加入了作者自身的人生经历和内心情感,以及独特的传统民族文化,努力寻求实现个人情感与时代精神相融合的方式方法,期望能够进一步积极推动我国钢琴协奏曲的民族化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文韬:《乐为心声 心为乐鸣——杜鸣心钢琴协奏曲〈春之采〉的创作思想与文化内涵》,《当代音乐》,2015年第17期。

[2] 卓颐、程兴旺:《中的为工 独抒性灵——杜鸣心钢琴协奏曲〈春之采〉音乐的阐释》,《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13年第4期。

[3] 刘玉芳:《杜鸣心〈第一钢琴协奏曲〉(春之采)的创作与演奏风格》,《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2010年第3期。

[4] 张建成:《中西合璧的杰作——〈春之采〉之研究》,《音乐创作》,2011年第1期。

(张海涛,内江师范学院音乐学院副教授)

猜你喜欢

民族化
大提琴音乐民族化实践探讨
江文也钢琴音乐民族化的创作实践研究
关于平面设计民族化表现的相关思考
壮族铜鼓纹饰及其在现代平面设计中的运用
当代中国芭蕾舞剧的民族化探析
中国酒包装设计朴素美研究
中国当代动画电影的民族化与国际化
服饰元素在油画创作中民族化意义的研究
从艺术要素看样板戏
我国原创音乐剧民族化发展的路径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