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解读日本战争独身女性

2015-10-21张锐

作家·下半月 2015年11期
关键词:剩女

摘要 田边圣子是日本战后出现的女性作家中的一个典型代表,她的小说中有很多是以“剩女”为主人公的,“剩女”这一词语在当今社会已被广泛使用,但在当时日本战败时期,这个词语表达的意义和现代所代表的意义是不同的。本文通过对“剩女”一词的解说和对田边作品中主人公的分析来解读战争独身女性,从而更深刻地剖析田边小说以“剩女”为主人公的时代背景和意义。

关键词:剩女 战败期 战争独身女性

田边圣子是日本当代一位优秀的女性作家,1928年出生于大阪。她的作品主要是用大阪方言来描写大阪人的生活、男女之间的爱情、以及大阪的风土人情。主人公多为女性,其中以“剩女”为主人公的作品不在少数。究其原因,1945年日本战败时,田边那一时代的女性正值婚配的年龄,而同年龄的男性都被应征入伍,导致了一大批“剩女”的出现,或者我们可以称之为“战争独身女性”,田边作品中的主人公就是在这样的战争背景下产生的。

一 “剩女”的定义及解说

田边的现代小说的女主人公中出现很多“剩女”,其年龄阶段为30到40岁之间,有自己的职业,比如编织设计师、少女小说家。这些女主人公的共通点是她们都以自己的工作为傲,并享受着一个人的美好生活。那么她们为什么会成为田边作品中的主人公呢,田边解释那是因为她们处在一个“微妙的年龄”阶段。所谓“微妙的年龄”,我们可以作如下定义,一个女人,在一个人独自生活时,在青春不知不觉消逝时,才真正开始深刻地思考人生、男人、女人等等。这个年龄之前的年轻女性,思考的只是自己,并且只在自己可以预测的范围内思考。在这个年龄之后的女性,也只是以自我为中心而思考,只考虑自己已经衰老的年龄。而这个“微妙的年龄”阶段正是一个通晓事理、思想成熟的年龄阶段,并且会强迫自己一个人思考,在这種情况下,才能思考女性人生的深度。所以,田边解释“微妙的年龄”是指虽然有犹豫、有徘徊、有恐惧,可是仍然坚持美好生活的浪漫年龄。正因为如此,田边的作品才以这样的女性作为小说的主人公。

田边在与上野千鹤的谈话中谈到:以前,我刚开始写作的时候,“剩女”是被歧视的人群,所以以对“剩女”的反抗为题是很容易写的。她们会说“我们做我们想做的,哪里不好了?”而现在我在小说中所描写的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现象,似乎这个世界在追随着我的小说发展一样。

田边所描写的“剩女”大多是注重于她们如何快乐地生活这一点上。就像田边自己所说的,认为“剩女”是处在被世人贬低的社会偏见中,把她们看作是悲惨的存在,其实不然,主要是表现对社会及这种社会意识的反抗才是最根本想要在作品中表达的。

“剩女”这个词语在当时已经基本不被使用,而田边开始频繁使用这个词语在1968年,目的就是为了和带有侮辱性的词语“老女人”相对抗,而赋予“剩女”这个词新的意义。在金野美奈子《办公室小姐的创造,意味世界中的性》一书中说到,“老女人”作为“职业女性”的象征被使用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也就是说女性在职场中也就意味着未婚,换而言之,女性的职场,只不过就是到结婚辞职为止而已。

实际上,1926年的《妇人公论》杂志上,刊发过以女性独身主义和结婚难为课题的专栏,且大部分的投稿者就是所说的“职业女性”。比如:“如果不具有经济上独立的能力或技能而结婚,完全依赖男性,最终也只不过就是变相的卖身。”“我是个有工作的人,这份工作可以在经济上帮助我,并且能提供给我充分的物质生活保障。”“我一个人生活不会感到寂寞,反而是因为自己的工作而烦恼时才会感到寂寞。”这样的稿件数不胜数,所有的都是以结婚或者工作二选一为前提的。

市川房枝在《老女人的生活》一文中较客观地提出了独身女性的理想和现实问题。所谓“老女人”是一种污蔑性的词语,是指错过适婚年龄的女性的单身职业女性。可是她们认为自己靠工作养活自己,实际上是新女性的代名词,她们提倡自己工作生活,或者自己工作抚养他人,是自由愉快的事情。没有经济上的独立就没有人格上的独立,自己没有钱,必须完全看丈夫脸色的妻子是无论如何都不能取得人格上的独立的。这确实是有点太过理想化的想法。但同时,市川也指出单身职业女性的困难和苦楚,比如工作难,特别是和男性一样,处在激烈竞争的环境中,职业种类的选择具有局限性,不能像男性那样被任命领导职位,即使是同样的工作得到比男性低的薪酬,因为单身而产生的精神上的烦恼,沉重的责任,世俗的偏见等等。

这些围绕独身女性的议题即使是现在大体上还是有共同点的,“老女人”和“剩女”在日语里是两个完全不同的词语,何时“老女人”到“剩女”我们无从考证,但是在《广辞苑》第一版第二版中有“老女人”这个词,却没有“剩女”这个,而第三版中“剩女(稍微上了年纪的未婚女性)”这个词就出现了。而且,在鹰桥信夫等编撰的《语言昭和史&昭和世相流行语词典》中作为1967年的流行语出现了这个词语。

总而言之,“剩女”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被赋予或褒义或贬义的意义,田边所使用的“剩女”一词是有意地赋予了这个词新的价值观的。

二 田边作品中的女性形象

田边作品中描写的“剩女”是办公室的白领,或者有特殊职业的女性,并没有设定为精英企业的职业女性。作为最流行的职业妇女形象,职业女性一时间被极端称赞。但是田边所描写的只是在中小企业和商店里工作的那些质朴的女性,她们以自己的工作为荣,并且多是这个领域的专家。

《可以爱吗?》的女主人公,营业一部的齐坂澄玲,三十四岁,在这个科室时间最长,对待工作认真仔细,对待顾客的公司的要求有耐性,能够获得中意的公司的订单,确定订单未出货,对明年的货品的商讨等等这些大小纷杂的事务,全部都能记入脑中。三十多岁正是年富力强的年龄。三十岁之后对职场中的同事的脾气,性格,能力等的观察力也形成了,夜渐渐明白了这些与工作的相关性。打电话的时候会这样报自己的姓名:我是营业一部的齐坂,齐藤的齐,坂道的坂,齐坂。既然要让自己的名字被记住就一定不要让别人弄错自己的名字,认真地完成工作,这就是本性的东西。

享受人生,在事业上小有成就,偶尔体会爱的甜蜜,像这样的女性形象在现在已屡见不鲜,但是,在田边开始写“剩女”的昭和四十年代到五十年代,也就是认为“老女人”和“老姑娘”应该被轻视和嘲笑的时代,田边刻画的“剩女”形象是新女性形象,也可以说田边作品中已提前预见了现代女性的生活方式。

三 对战争独身女性的解读

田边圣子之所以对战争独身女性有深刻感触还有一个重要因素,那就是对战争独身主义的关注在现代几乎是被忽略了。战争夺去了很多未婚男性的生命,甚至连大学生都被送入战场,这必然导致战后涌现大量未婚女性。战败后的日本,一些旧习虽然看起来已经被一扫而光,但那只是表象上的,深深蕴藏在心底的民族思想是十年二十年都无法改变的。

田边圣子在《田边圣子全集2》的解说中说到:对未婚女性的责难非常的强烈,甚至可以说是残酷,父亲和兄弟都被战争夺去了生命,她们成为了这个家庭的支柱,就这样过了一年又一年,不知不觉中,迎来了三十岁,四十岁,她们依旧单身,而带给她们的只是冠以“老女人”、“老处女”称谓的嘲讽。

在日本对战争遗孀的赔偿制度是不完备的,虽然如此,从日俄战争之后对战争遗孀的问题已经受到关注。战后文学中以战争遗孀为主人公的林芙美子的《旋流》和畔柳二美的《无限的困惑》等作品的出现充分证明了这一点。与此相对,对战争独身女性的关注却是一直被忽略的,虽说独身女性日渐增多,可是因为战争而夺去她们结婚的机会的独身女性的一代已经渐渐老去,甚至都从独身女性的这一范畴中被遗忘了。

最先提出对战争独身女性的关注问题的自然就是身为当事者的这些战争独身女性,昭和42年9月3日,“独身妇人联盟”成立,由大久保泽子作为第一代会长,对于成立的原因,她这样讲述:日本战败的时候我19岁,是男子应该成为丈夫却因战争而失去生命的年代,具体点来说,有200多万的青壮年男性战死沙场,女性未婚问题虽说是个人问题,可也是战争所带来的社会问题。所以,因为我们是独身,没有太多顾虑的事情,也没有过多悲哀的事情,大家要齐心合力努力生活下去,所以才成立了这样的一个组织。

成立时我们设定了三个目标,一是要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和自由,二是要向政府和自治区为独身女性寻求丰富的生活保障,三是要为了和平而努力。当时出席创立总会的有50余人,因电视、报纸等大众媒体的报导,反响也异常强烈。联盟成立一年后会员数已达到三百余人,除了女性退休制度、工资差异、老年问题之外,还关注住宅问题。我们提出独身女性不能入住公营住宅这点违反了尊重平等的原则,也与宪法相违背,最终《公营住宅法》于昭和55年被修改。

以“独身妇人联盟”成立为契机,大久保泽子在《朝日报导》中发表过一篇《团结起来吧,全国的剩女——独身女性的实态调查》的文章,可以说正是因为这篇文章,“剩女”这个词语才在大众媒体上引起关注。“独身妇人联盟”的成立虽说是“剩女”这一词语存在的前提,可是几年后,因为滋贺银行抢劫事件,“剩女”这一词语才频繁出现在大众媒体上。这次事件中抢劫金额达到四亿五千万日元,是当时的最高金额,更重要的一点是罪犯是四十多岁的单身银行女职员,抢劫来的钱是要供养比她年纪小的男子,这件事立刻成为了大家讨论关注的话题。像《新潮周刊》中“要是成为剩女的男人会怎么样”“这就是四十二岁未婚女的贡品”等等这样的评论频繁出现,所有的媒体都这样报道,正是由于“剩女”的孤独和急于结婚的焦虑才引起犯罪的。在报道这个事件的文章中提到这个银行女职员在战后混乱时期正值青春期,可以成为结婚对象的年长4、5岁的男子大都战死了,那是一个结婚困难的时代。女职员的同学说我们十五岁的时候战争结束,正当适婚的年龄的时候正处于战后食物短缺的时代,可以成为结婚对象的男性也不多,所以我们那一代近半数人依然独身,其实我们大家都具有成为贤妻良母的潜质的。

田边在事后被采访中说道:“四十二岁,比我小三岁,四十多岁女人依然纯情的有很多,战争结束的时候正好十四岁左右,青春期正处于日本混乱期,战乱中有很多人错过了适婚的年龄,这不是个人问题,可以说是国家和社会的责任问题。”同一时代,这些女性所共有的就是这个时代特有的背景,在这样的背景下,战争独身女性的出现和存在是有其必然性的。

田边圣子描写的是随着战后日本社会的变迁与进步女性的各种形象,究其根源,在于作者对经历了战争且在战争后的混乱中不单单要自己活下去,也要让家人一起活下去的女性的感慨,田边作品中的女主人公都具有淳朴、自然、坚强的品格,她们把女性的形象完美地诠释出来。

注:本文系黑龙江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项目,项目名称:《从田边圣子作品分析当代日本女性形象》,项目编号:12522164。

参考文献:

[1] 田边圣子:《田边圣子全集2》,集英社,2005年版。

[2] 嶋中雄作:《妇人公论》,中央公论新社,1926年版。

[3] 田边圣子:《田边圣子后记》,讲谈社,1997年版。

[4] 田边圣子:《田边圣子的世界》,文艺春秋编,1986年。

[5] 油野良子:《現代女流作家の群像·田辺聖子》,《解釋与鉴赏》,1985年第9期。

[6] 王晶:《动荡时期的日本女性文学》,《大连大学学报》,2005年第3期。

(张锐,哈尔滨师范大学讲师)

猜你喜欢

剩女
当“剩女”邂逅“暖男”
蒋欣:在“剩女”的世界里绽放自己
“剩女”和“大女”:两个词汇背后的价值观
中国“剩女”一点也不“剩”
“剩女”感到多方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