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审美意象角度析《挪威的森林》的现代性意象

2015-10-21吕娟

作家·下半月 2015年11期
关键词:村上春树

摘要 20歲是人一生中最好的年华,在20岁时人们还处于懵懂的时期,惊涛骇浪和甜蜜的忧伤也是那个时代的代名词。在村上春树的《挪威的森林》中那些平淡但是典雅的文字表现了年轻一代人身上特有的伤感情怀和激动的感情,对每个人年轻时的感情进行了表达,显示了那个年代日本青年男女之间的美好爱情。《挪威的森林》主要是通过主人公渡边在第一人称下同两个女孩儿之间的爱情瓜葛。在主人公回忆性的描述中,描绘了上世纪60年代文化背景下,日本知识青年的内心成长历程。

关键词:村上春树 《挪威的森林》 审美意象 现代性意象

死亡是村上春树小说的主题之一,是对村上春树思想观念的凝聚,充分反映了村上春树对死亡的观念和对生命的意识。在这部作品中,村上春树营造了一个现实和非现实的混杂性的艺术世界,对多种走向死亡的人物和意象进行了塑造,恰恰体现了他的创作理念,反映了村上对日本的传统死亡的观念和西方的哲学主义死亡观的融合。美国学者在关于村上春树的描述中提到:村上春树所处理的问题都是根本性的,生与死的意义,什么是真实的本质,对时间的感觉和记忆及物质之间的关系,对身份的认同和寻找等。

一 村上春树在小说中的音乐情愫

主人公在一架快要降落的飞机上,忽然听到一支管弦乐队演奏的甲壳虫的音乐。这是小说在一开头,这音乐引起了渡边的沉思。电影将音乐作为切入点,村上在小说的一开始就重视音乐上的描述,并且这首歌在整部小说中实现了贯穿,同时小说的描写是在这首歌的基础上展开的。小说的内容和这首歌青春记忆有着密切的联系,包含了朋友之间的生死别离和恋人之间的悲剧等阴霾色彩。

在童年时期,村上春树学过一段时间的钢琴,并以此为纽带逐渐认识到了音乐的魅力,逐渐被音乐的魅力深深吸引,曾在15岁时为了买爵士音乐CD拼命攒钱。后来在1968年的美国反内战运动以及在早稻田大学的求学生涯中,社会的动乱使得村上春树更是沉浸在了没有纷争的音乐和文学中。在这段时间,村上春树对音乐的热爱甚至超越了文学,他渴望从音乐中寻找自我的救赎和解脱。在粗暴和狂野的社会环境中汲取着时代的空气养分,同时也遵从他内心的感受沉醉在音乐中。

对村上春树的文学作品有过大量的阅读经历的人知道,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流行的音乐会常常出现在村上春树的作品中。音乐形式十分广泛,其中有爵士乐、民谣和流行音乐等多种音乐风格。在这一时期的美国音乐中总是包含了青春的激情,充满生机的快乐和对特权阶级的轻蔑。这些音乐躲避了矫情做作和虚伪,同时还保持了十足的幽默感,刚好与村上春树的小说风格形实现呼应。更为重要的是,这些音乐中都对现代都市青年和身边的一切都有着陌生的孤独和距离感的生存状态进行了描绘。

二 从审美意象分析《挪威的森林》的小说结构

从《挪威的森林》的写作题材来看,它是对《萤火虫》的延续,选材的源头就是《萤火虫》。在《萤火虫》中小说的主线是名为直子的“我”,小说中的人物主要有三个分别是“直子”、“直子的恋人”和“渡边彻”。在《挪威的森林》中村上加上了十分重要的人物故事线“绿子”。两条故事线,同时展现幻灭和现实之间的极端,幻灭主要是指通过“直子”表现的自我幻灭,生的现实是通过“绿子”表现的。小说借助“我”渡边彻的叙述,对两条主线进行联系,将两条主线之间产生平行或是交叉的关系。

从生和死的角度来看,在《挪威的森林》中,人物的群体主要分为活着的主体和死的群体两种。木月和直子两人青梅竹马,他的死亡成为了直子死亡的关键。进一步的分析两种群体,就能发现其中死亡和活着都有着各自的特点,生和死的形式是存在差异的。在《挪威的森林》中并不是只有生死的对立,还有着泛爱和纯爱之间对立的含义。

从小说的内容和思想就可以看出来,其中有着大量的关于纯爱和泛爱的争论和对立,但是村上春树主要提倡的是纯爱这一主题。本文主人公“我”渡边彻,在文中对永泽表现的不屑,并且渡边彻在拿到初美的死亡通知后,甚至将信撕成碎片,这些都显示了作者在作品中主要提倡的是纯爱。村上春树在渡边彻对永泽和初美的感情态度很好地衬托了直子和木月的爱情是高尚和悲壮的纯爱。同时还彰显了渡边彻的拯救和挣扎是有一定意义的,这也正是作者宣言纯爱的重要原因。

此时正处于少年期的渡边彻,像正常的少年期的男孩子一样,也会有朦胧的性意识和想要恋爱的想法。尤其是面对着衣着光鲜美丽、配戴着精美的首饰、有着高贵气质的初美有着不现实的向往,以及永远无法实现的憧憬,这也成为了渡边彻年少无知懵懂的部分。

三 小说中的风景意象

小说中对自然景物的描述并不是以小说中的整个事物被背景的,它更像是一面镜子,极好地反映和折射出了主人公的心境,因此也展现了自然和人的心灵相互印证的表象世界。自然和外部的世界像是客观的存在,本身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关键是人能否从自然环境中发现它的美好和特别之处,并对其赋予自然的意义和本质。渡边和直子一起走过无数遍的东京街头,周围的那片草地是多么的迷人,山坡上叠青泻翠,抽穗的芒草在十月的秋风吹拂下蜿蜒起伏,薄云贴着湛蓝的天空。在自己身旁走着的是一位文静娴雅美丽的姑娘。这段关于风景的描述几乎已经成为渡边脑海中的抹灭不去的定格画面。

记忆是很奇特的,实际身临其境中是并不觉得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对渡边来讲,什么样的风景其实是无所谓的,真正起到效果和作用的是身边漂亮的女孩。那片让渡边深深迷恋的草地并不是有着多么优美的环境,主要是由于草地上移动着的是身边相伴的女孩。

在相伴而行的过程中,直子向渡边讲述了一口井,直子讲述那口井的可怕,渡边表示自己会保护直子。这口井是村上春树心中无底无涯内心世界的象征,直子所说的那口井是否真的存在我们不得而知,她描述着那口井的可怕,渡边表示自己活一直陪伴着直子,保证她的安全,但是一个人永远在另一个人的身边守护着是不可能的,直子内心希望爱人永远的陪伴和保护在撕扯着她的内心,抑郁感也在敲打着她脆弱的心灵,使得她变得更加自闭。直子亲眼看到了太多的死亡。优秀的姐姐、青梅竹马的恋人,在青春期选择了自杀,是因为她没有勇气面对现实,同时也不知道怎样和外界沟通,更不知道怎样爱别人。只能将自己幽闭在黑暗的狭小的自我天地中,心理的失衡和内心的孤独使得直子最终走向黑暗的森林深处,选择将自己的生命停止。

四 小说中关于朋友的意象描写

小说中木月喜欢冷笑,正是这一特点而被人们认为是傲慢的表现,但是其实他是一个公道和热情的人,直子、木月和渡边三人在相见时,他一视同仁对待“我”和直子,同样地进行搭话和开玩笑,不让任何人受到冷落。如果有人不言语,就主动找话说,很巧妙地将人带进话题中,这样显示了木月的苦心,虽然多半并非如此。在渡边的心中,木月是热情公道的,从渡边的描述中我们可以看出渡边对木月的钦佩,且认为自己在木月面前就是凡夫俗子,得知木月将自己作为唯一的知心朋友时感到非常的荣幸。渡边还有一个朋友就是永泽。

在渡边的观点中,永泽是十分优秀的,不是等闲之人,才华和外貌都十分优秀。但是渡边对永泽的整体评价是:虽然令人惊叹的智慧和高贵的精神,但同時也是一个不可救药的俗物。渡边之所以认为永泽是一个俗物主要是因为他有着丑陋人性的一面,他可以很随便地和不认识的女性一起睡觉。永泽的才华和永泽内心的空虚都被渡边彻看在眼里,他认为永泽是背负着十字架在人生的旅途中匍匐前进,这样的形容直抵永泽的内心深处。虽然渡边对永泽看的十分透彻但是他并没有将永泽作为真正的朋友,甚至渡边还将其心狠地抛弃。渡边会这样对待永泽主要是因为他看到永泽在喝醉后肆意地去捉弄女孩子,曾经在心中暗暗下定决心不和永泽成为真正的朋友。并且渡边对永泽对待初美的态度也十分不满,在得知道初美的自杀与永泽相关后,决心不再和永泽通信。渡边的心是向善的,在他的心中是厌恶伪善的东西的。相比之下,不断总会怀念和木月之间的友谊,永泽和木月的谈话相比已经成为了哄骗小孩子的话,根本不能进行比较。尽管渡边对永泽的才华十分钦佩,但是渡边更加怀念木月的为人是那么的坦诚,木月将自己不多的才华全都献给了直子和“我”。相比较之下,永泽却将自己的才华肆意的张扬,相比之下,木月才是渡边真正的朋友,同时也是绝无仅有的朋友。

作者设置两种朋友的意象,一个是才华并不十分显著,但为人十分坦诚的木月;一个是才华横溢但是随意对女性进行蔑视;渡边代表了村上春树的选择,在他的内心朋友的选择决定性的因素是人的品质,同身边的人交往是否坦诚的,而不是外部的才华,内心空虚荒芜对他人轻视的人品。

五 少年时期的迷失

青春期的迷失主要原因是,少男少女在青年时期的经历较少,心理上还未真正的成熟。如小说中的直子,在面对纷乱的世界和忧虑中,深深感觉着对未来的迷茫。作者关于对青春期迷失的救赎,解决的方法追求切合实际这一方式,比如对友情和恋爱产生幻想。这些救赎的方式或许不会产生任何效果,或者是没有任何原因和理由的,木月在自我的救赎中倾向于代表爱情的直子和代表友情的渡边,但最终还是选择死亡来实现自我的救赎。直子在救赎中选择的是渡边的爱情,玲子的友情和对现实的逃避。但是最终因为自己对木月的死的责任,即便逃避也没有实现自己的救赎选择了死亡。渡边在小说中选择了绿子的爱情,玲子的友情和保持对现实世界的美好幻想,希望通过这些来实现自我救赎。而绿子是在渡边万般无奈的绝望中作为拯救者的形象出现的,她给了渡边希望、给了渡边最大的宽容和包容。绿子借助自己强大的社会适应力和自身不屈的毅力为渡边成功地打造了一盏生的指明灯,使得渡边摆脱了青春期迷茫中的情爱,懂得了实现对青春期迷茫的摆脱要靠来自社会和他人的关爱,最终成功实现了自我的救赎。

六 结语

本文对村上春树小说《挪威的森林》中音乐、景象、朋友等多种意象的分析,表现了作者对青春懵懂时期的年轻男女的各种关心和爱护。村上春树的作品十分令人陶醉,他的作品中内容的丰富性更令人惊叹。

参考文献:

[1] 王校伟:《从女性人物形象角度分析村上春树的〈挪威的森林〉》,《作家》(下半月),2015年第6期。

[2] 邢琪:《探析村上春树〈挪威的森林〉中的死亡意象形成原因》,《剑南文学:经典阅读》,2014年第7期。

[3] 石纯霞:《浅谈村上春树作品中的现代性意象世界——以〈挪威的森林〉为例》,《商》,2013年第15期。

[4] 苗堃婕:《从另一个角度观望生死——读村上春树〈挪威的森林〉》,《文苑:经典美文》,2013年第7期。

[5] 李世嘉:《村上春树〈挪威的森林〉作品分析》,《青年文学家》,2014年第3期。

[6] 孙伏辰:《从〈挪威的森林〉看村上春树的生命态度》,《芒种》,2013年第12期。

[7] 冯明舒:《从〈挪威的森林〉解读村上春树作品语言特色》,《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3年第4期。

[8] 王校伟:《从女性人物形象角度分析村上春树的〈挪威的森林〉》,《作家》(下半月),2015年第6期。

(吕娟,青岛酒店管理职业技术学院讲师)

猜你喜欢

村上春树
长大的瞬间
村上春树和他的阳子
你的光照亮了我的世界
村上春树: 你的光照亮了我的世界
你的光照亮了我的世界
不死的卒子
不死的卒子
不死的卒子
村上春树:相信爱情, 这是一种勇气
村上春树和他的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