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生卫生法律法规知识认知现状调查研究——以赣南医学院为例
2015-10-21钟惠琴黄晓峰
钟惠琴 黄晓峰
【摘 要】在法制建设不断完善的今天,护理和法律的关系越来越紧密。护生作为未来的护理人员,对卫生法律法规知识的认知对其以后的工作将产生很大的影响。笔者以赣南医学院护理学院2012级本科学生为例,了解其对卫生相关法律法规知识认知现状,同时分析影响因素,为学校加强和完善护生卫生相关法律法规教育、教学医院在临床带教中融入法律知识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护生;卫生法律法规;认知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民生活、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病人保护自己就医权力的意识也日益增强,对医疗护理服务质量和安全更加重视,这些都对护理人员的法律认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护理人员必须提高法律意识,使护理缺陷消灭在萌芽状态,杜绝护理纠纷的发生。护理专业学生(以下称护生)是未来的护理人员,对即将走上工作岗位的护生来说,如果缺乏对职业相关法律法规知识的认识,对其未来的职业生涯是非常不利的。为了解在校护生对职业相关法律法规知识的认知情况,笔者对赣南医学院2012级护理本科学生120人进行问卷调查和分析,以期能为在校护生进行法律教育提供参考。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选择赣南医学院护理学院2012级护理本科生120人为调查对象,其中男生17人,女生103人。
1.2 方法 参考李志辉《护士卫生法律法规知识问卷》、贾翠平《护士对医患关系及卫生法律法规的学习知晓情况问卷》,并结合本课题研究目的,自行设计《护生相关卫生法律法规知识认知及需求情况调查表》。调查表分两部分,第一部分为一般资料,包括姓名、年龄、性别;第二部分为卫生法律法规的认知现状,共10题,护生根据问卷内容与自己的相符程度选择合适的选项。共发放问卷120份,回收有效问卷120份,有效率100%。数据均用SPSS 16.0 统计软件包录入和处理。
2 结果
2.1 护生获取卫生相关法律法规知识的途径 120名护生获取卫生相关法律法规知识的途径依次是学校教育(92.3%)、媒体(78.1%)、其它(包括专题讲座、宣传手册、案例分析等;39.8%)。
2.2 护生对卫生相关法律法规知识的认知态度 护生对卫生相关法律法规知识掌握程度较低,如能正确区分医疗纠纷和医疗事故的护生占40.2%;熟悉《中华人民共和国护士管理办法》的占45.6%;对《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相关问题回答正确率仅21.8%。而对《传染病防治法》、《血液制品管理条例》、《消毒管理办法》、《母婴保健法》等卫生相关法律法规均不甚了解。
3 讨论
从调查结果可知,护生获取卫生相关法律法规知识的主要途径是在校教育,且护生总体对卫生相关法律法规的认知态度是积极的,并意识到学习其知识的重要性,同时希望通过多种途径来提高认识和培养学习的兴趣。但学校暂未设置卫生相关法律法规课程,护生在校很难接受卫生相关法律法规知识的系统完善的教育。这可能导致护生法律知识缺乏,法制意识淡薄,在以后的临床工作中存在安全隐患。为增强护生的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减免护生在以后的临床工作中的护理差错事故,保障护理安全,现提出以下建议。
3.1 改革课程设置,增加卫生相关法律法规知识的系统教育 提高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必须从源头抓起「1」,因此,在护理教育中,学校应改革传统的课程设置,重视法律教育,增设法律学课程。通过学习,让护生做到知法、懂法、守法,使护理队伍的法律意识从根本上得到改善。
3.2 改革法律课程教学方法,采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式 为使抽象的法律法规知识变得生动形象,利于学生掌握,并能正确运用,可结合典型案例,采用案例教学法、PBL教学法「2」等,让法律知识和临床具体案例有機结合,真正指导临床实践。同时开展法律咨询或法律知识讲座,激发护生的学习热情,巩固所学法律知识。
3.3 将卫生相关法律法规知识融入到各学科教学中 强调在临床护理学各科的教学中,渗透法律知识的教育「3」。在护理教学中,对某些容易引起法律纠纷的内容,应结合临床实际,如在实际操作中如何维护患者的知情同意权、隐私权;在进行模拟护理文件书写时,如何做到及时、完整、真实、客观,防范因护理记录不规范而引发医疗纠纷;在发生医疗纠纷时,护理人员如何进行自身合法权益的保护等,不仅能强化护生的法律意识,还能使护生在学习临床专业知识过程中掌握相关法律法规知识。
护生是医院护理人员的直接来源,只有加强护生的法律教育力度,增强护生的法律意识,才能使他们在未来更好的适应临床工作,并是护理事业在法制的轨道上健康发展,为构建和谐护患关系作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张秀云,王庆珍.参照法律法规实施护理管理「J」.护理学杂志,2000,15(9):551.
[2]宇文.“法律课”若干教学方法的改进「J」.集美航海学院学报,2008,16(4):54-56.
[3]郑卫琼,苏美仙.护理教学中护生法律意识培养发放探讨「J」.卫生职业教育,2006,24(1):10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