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的超声诊断特点及临床意义

2015-10-21胡秀青

延边医学 2015年17期
关键词:超声诊断临床意义糖尿病

胡秀青

摘要:目的:对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的超声诊断特点及临床意义进行探讨;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4年12月期间收治的糖尿病患者116例患者超声诊断进行资料回顾性分析,并将其设为实验组,并将同期于我院进行体检显示正常的健康者116例设为正常组,两组患者全部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检查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平均内中膜厚度(IMT)远远高于正常组患者,实验组患者踝臂指数(ABI)、动脉内径都要远远低于正常组,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患者的股动脉峰值、腘动脉峰值和足背动脉峰值都要远远低于正常组,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的超声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诊断意义,能够为糖尿病的临床诊断提供可靠依据,是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的有效诊断方法。

关键词: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超声诊断;临床意义

下肢动脉病变属于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基本都是动脉病变,动脉粥样硬化是该并发症的核心病理机制,病情较轻患者的主要症状是肢体疼痛、麻木、感觉异常,病情较重患者的主要症状是间接性跛行、下肢缺血性坏疽,严重时会造成下肢截肢,对患者生命健康带来了巨大威胁。本文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我院我院2012年1月-2014年12月期间收治的糖尿病患者116例患者进行诊断,然后对检查结果进行资料回顾性分析,探讨糖尿病下肢病变的超声诊断特点及临床意义,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4年12月期间收治的糖尿病患者116例患者超声诊断进行资料回顾性分析,并将其设为实验组,其中男性患者有67,女性患者有49例,年龄分布在45-79岁,平均年龄为岁,病程在2-18年,平均病程为 年。确定排除无下肢动脉病变、合并严重感染者、重要脏腑器官功能性病变及血糖控制不稳定的患者。将同期于我院进行体检显示正常的健康者116例设为正常组,其中男性参与者有71例,女性参与者有46例,年龄分布在43-81岁,平均年龄为 岁。实验组与正常组在性别、年龄等基本资料方面的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无可比性。

1.2 检查方法

采用DW-C8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阴线性探头,探头频率5-10 MHz,动态范围:0-150dB,帧频:9-508fps 扫描范围:5%--100%。研究对象分别取仰卧位、俯卧位和坐位, 自下肢动脉起始处开始,沿着两侧下肢血管走向进行扫描,对研究对象的动脉血管管壁、IMT、血管内径、斑块形态、血流分布、回声特点等进行全面观察与记录。随后对研究对象的血流充盈状态进行检查,以脉冲多普勒行频谱形态进行扫描,对研究对象股动脉峰值、腘动脉峰值和足背动脉峰值进行检测和记录。以IMT大于1.0mm作为下肢动脉血管管壁增厚标准。

1.3 评定标准

以中国医师协会超声分会编写的《血管超声检查指南》作为本次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的核心评判依据。

病变:血管内膜增厚、连续性不强,IMT大于1.0mm,血管内壁出现斑块,官腔变窄,真实堵塞不通。

正常:血管内膜厚度正常,连续性好,IMT未超过1.0mm,彩超声像图显示各血管管腔内层流丰富、频谱显示为常态三相波。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最新的统计学处理软件对所获取数据加以分析,计量数据以表示,计数数据以t检验表达,以P<0.05表示组间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检查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平均内中膜厚度(IMT)远远高于正常组患者,实验组患者踝臂指数(ABI)、动脉内径都要远远低于正常组,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1。

2.2 实验组患者的股动脉峰值、腘动脉峰值和足背动脉峰值都要远远低于正常组,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2。

2.3 超声诊断临床特征

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患者超声诊断声像图显示具有如下特征:下肢动脉血管出现粥样硬化斑块,特别是以远端小动脉部位斑块最多,处于强回声状态;足背动脉斑块数量要比胫前动脉、股动脉和腘动脉斑块都要多,而其中以股动脉为最少者。腘动脉与股动脉斑块以单发性和弥漫性为主,IMT出现不同程度的增厚;足背动脉、胫前后动脉的IMT连续性不好,斑块分布表现为弥漫性。

3、讨论

正如上文所述,下肢动脉病变属于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基本都是动脉病变,动脉粥样硬化是该并发症的核心病理机制,病情较轻患者的主要症状是肢体疼痛、麻木、感觉异常,病情较重患者的主要症状是间接性跛行、下肢缺血性坏疽,严重时会造成下肢截肢,对患者生命健康带来了巨大威胁。

有研究者指出,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的主要发病机制是,由于晚期糖基化终产物的长期积累而引发链式反应,糖尿病患者因血糖高于正常水平而加速了晚期糖基化终产物的形成,随着它的越积越多,最终称为了多种病症的引发机制,造成了平滑肌细胞(SMC)增生、IMT增厚、血管弹性弱化等问题。SMC与单核巨噬细胞对侵入型的脂肪反应而产生斑块,导致血管管壁变窄或堵塞,进而引发相关部位的机体病变。

本文研究超聲诊断糖尿病你患者大部分存在动脉硬化,下肢血管内膜持续性弱化、血管走向变得复杂、管腔内出现斑块、官腔结构和性质发生病变,超声检查显示管壁反射增厚、动脉内壁不规则、血流频谱成非正常的单相波,这些声像图显示特征表明这些与糖尿病引发动脉粥样硬化的病症是相同的。下肢动脉的走向非常明确,所以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的效果也非常好。本文研究所得的超声诊断特征集中表现为动脉血管内膜不光滑、动脉管壁增厚、血管内壁形成斑块。足背动脉、腘动脉和足动脉是下肢动脉病变后“殃及”的三大动脉。

本文研究结果显示, 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的实验组患者平均内中膜厚度(IMT)远远高于正常组患者,实验组患者踝臂指数(ABI)、动脉内径都要远远低于正常组,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ABI、ANI和动脉内径属于超声检查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的三大核心指标和临声像图特征,因斑块产生、管壁沉积等,导致下肢动脉变窄或堵塞,进而引发了IMT增厚,ABI和血管内径降低。而IMT属于判定动脉硬化程度的核心指标,IMT超声检查结构能够反映出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的具体程度,为后续的临床诊断提供了可靠依据。

此外,研究结果还显示, 实验组患者的股动脉峰值、腘动脉峰值和足背动脉峰值都要远远低于正常组,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可以说,流速的降低表明了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患者的血管已经形成了斑块,并且已经变窄。对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患者的超声检查结果显示,肢动脉血管出现粥样硬化斑块,特别是以远端小动脉部位斑块最多,处于强回声状态;足背动脉斑块数量要比胫前动脉、股动脉和腘动脉斑块都要多,而其中以股动脉为最少者。腘动脉与股动脉斑块以单发性和弥漫性为主,IMT出现不同程度的增厚;足背动脉、胫前后动脉的IMT连续性不好,斑块分布表现为弥漫性。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高,再加上我国老龄化进程的加快,糖尿病发病率呈逐年攀升态势 ,而早期诊断和预防、正确处理相关部位的血管病变,则是该病的一大治疗目的。目前,临床上对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的诊断方法有多种,比如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磁共振血管成像和多层螺旋CT下肢动脉造影等诊断方法,这些诊断方法各有利弊,比如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无法对动脉管壁厚度、动脉血管狭窄情况进行客观评价,磁共振血管成像的很短成本非常高,而多层螺旋CT下肢动脉造影存在放射性伤害。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则能够直观呈现血流走向和分布情况,能够对动脉峰值和流速改变等进行检测。官腔闭塞时没有血流显示,无法探及多普勒频谱,这是其他诊断方法所不具备的特征与优势。

综上所述,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的超声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诊断意义,能够为糖尿病的临床诊断提供可靠依据,是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的有效诊断方法。

参考文献:

[1] 申琳.探究2型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超声诊断及相关原因[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03):197-198

[2] 陈鹤.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的超声诊断价值[J].?现代临床医学.?2013(02):18-19

[3] 千小川,陈克非.2型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的超声诊断价值及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2013(12):67-69

[4] 陈敏华.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的诊断价值[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4(23):38-39

[5] 應虹,杨月娥,王慧,陈旭.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的价值[J].海南医学.?2014(10):131-132

猜你喜欢

超声诊断临床意义糖尿病
跟踪导练(一)(5)
免疫性抗体对女性不孕不育检测的临床意义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在热性惊厥患儿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探讨侧俯卧位在产程进展中的临床意义
Ending teen smoking
视力改变与糖尿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