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剂量米非司酮在子宫肌瘤保守治疗中的疗效分析

2015-10-21

中国医学人文杂志 2015年10期
关键词:保守治疗米非司酮子宫肌瘤

曾 毅

【摘 要】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米非司酮在子宫肌瘤保守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随机选取在我院就诊且接受治疗的32例子宫肌瘤患者,将这32例患者平均分成两组,对照组患者采用米非司酮25mg/d治疗,观察组患者则采用米非司酮12.5mg/d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子宫体积及子宫肌瘤体积变化,各生殖血清激素水平变化,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观察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00%,对照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6.25%,两组患者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 米非司酮12.5mg/d在子宫肌瘤保守治疗中的临床疗效与米非司酮25mg/d用量相当,且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是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较佳剂量选择。

【关键词】米非司酮;子宫肌瘤;保守治疗;临床疗效

子宫肌瘤(uterine myoma)又称子宫平滑肌瘤,是女性生殖器官十分常见的良性肿瘤,且属于激素依赖性肿瘤。流行病学研究结果显示,子宫肌瘤多发于30~50岁妇女,但针对育龄女性,伴随年龄增长,子宫肌瘤呈逐渐增大增多的风险,即便采用手术治疗,也有再次复发的可能[1]。我科针对不同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进行了深入观察,现将相关经验和观察结果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2月在我院就诊且接受治疗的32例子宫肌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将这32例患者平均分成两组,即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16例患者中,年龄范围为29~55岁,平均年龄为(38.5±2.7)岁,其中痛经4例,月经过多7例,不孕3例,继发贫血(Hb< 100 g/L)2例。对照组16例患者中,年龄范围为29~56岁,平均年龄为(38.9±2.5)岁,其中痛经3例,月经过多9例,不孕3例,继发贫血(Hb< 100 g/L)1例。两组患者在年龄和就诊原因等一般资料方面,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

1.2纳入标准

B超检查证实子宫肌瘤直径均<5cm,且为单发。排除子宫内膜及颈管内恶性病变者,所有患者均无相关药物使用禁忌证,半年内未接受过激素类药物进行治疗。

1.3研究方法

所有患者均于月经来潮后第5d开始,服用米非司酮(北京紫竹药业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10950003,1211171)进行治疗。米非司酮服药剂量为观察组12.5mg/d,对照组25mg/d,均于每晚睡前服用,用药疗程为90d,用药前后均行肝、肾功能及妇科检查,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1.4观察指标

观察指标包括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子宫肌瘤体积、血清促卵泡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2)及孕酮(P)等激素水平,并对两组患者的临床不良反应加以观察。

1.5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5.0统计学软件包分析处理,计量资料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临床疗效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子宫及子宫肌瘤体积变化,如表1所示,经过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子宫体积及子宫肌瘤体积变化,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子宫及子宫肌瘤体积变化比较(cm3)

组别 子宫体积 子宫肌瘤体积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观察组(n=16) 230.22±21.81 162.85±20.67 18.95±14.73 11.08±8.57

对照组(n=16) 230.59±21.06 161.98±21.55 19.14±15.02 11.25±8.7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各血清生殖激素水平变化,如表2所示。两组患者治疗后各生殖血清激素水平变化,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生殖激素水平变化比较

项目 观察组(n=16) 对照组(n=16)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FSH(IU/L)

LH(IU/L)

E2(pmol/L)

P(nmol/L) 16.4±6.2

15.9±6.5

43.2±5.9

2.1±0.9 14.1±5.6

14.6±6.3

29.0±6.4

0.8±0.2 15.3±4.2

15.9±6.1

40.9±5.2

1.9±0.8 13.9±4.6

13.4±5.9

26.5±6.0

0.7±0.3

2.2不良反應情况比较

对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加以观察,观察组食欲减退1例,恶心1例,轻度发热2例,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00%。对照组食欲减退2例,恶心4例,轻度发热3例,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6.25%。经过比较,两组患者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

3.结论

子宫肌瘤是妇科的常见疾病,罹患子宫肌瘤的常见临床症状包括月经改变、白带增多、不孕、继发性贫血,下腹坠胀及腹部肿大等。尽管子宫肌瘤癌变发生率低,但仍需加以警惕[2]。米非司酮是子宫肌瘤保守治疗中的常用药物,米非司酮可通过抑制PR基因表达,明显降低子宫肌瘤中ER、PR,进而有效阻断雌、孕激素的作用,达到缩小肌瘤的目的。此外,该药还可抑制孕激素活性,溶解卵巢黄体,促使体内E2及P等激素水平下降[3]。我科经过长期的临床实践发现,米非司酮12.5mg/d在子宫肌瘤保守治疗中的临床疗效与米非司酮25mg/d用量相当,且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是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较佳剂量选择,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任东健,张华明.阴式子宫切除术在子宫肌瘤临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实用医药.2015(19):73-74

[2]郭道利,陈华,张海勤.不同剂量米非司酮对子宫肌瘤患者激素水平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5(13):180-181

[3]蒋志滨,于蓓蓓,华浩明,等.桂枝茯苓胶囊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疗效的Meta分析[J].中成药.2013(1):36-40

猜你喜欢

保守治疗米非司酮子宫肌瘤
临床护理路径在子宫肌瘤患者围术期护理中的应用
中药汤剂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异位妊娠临床观察
研究B超在妇女子宫肌瘤鉴别诊断当中的临床应用
腹腔镜下行子宫肌瘤剥除术的临床观察
肱骨骨折保守治疗与手术治疗的疗效对比
腰椎滑脱症的治疗进展
子宫动脉灌注栓塞术在中央性前置胎盘引产中的安全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