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维克多·雨果作品中的建筑艺术

2015-10-21柴冒臣

作家·下半月 2015年11期
关键词:建筑艺术维克多雨果

摘要 维克多·雨果是法国著名作家,可谓著作等身,有很多传世不朽之作。《巴黎圣母院》是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一部,并被改编成电影、音乐剧搬上银幕。雨果一生钟爱建筑艺术,并把建筑艺术融入到了他的文学作品中。《巴黎圣母院》中建筑艺术的描写贯穿始终,不同角度的建筑描写推动着故事情节的发展。

关键词:维克多·雨果 建筑艺术 文学

建筑师建造的亭台楼阁,是芸芸众生的栖身之所;文学家营造的大千世界,是普罗众生的神往之地。虽然建筑和文学属于不同的学科,可是从美学角度以及历史的发展规律来看,两者又是相辅相承,互相联系的。建筑给文学以灵感,文学给建筑以启迪。在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品中,有大量的关于建筑艺术的描写。建筑可以成为文学作品的背景、对象和贯穿全文的线索。《红楼梦》带我们走进了尽显官邸园林风采的大观园;《金阁寺》向我们细致地展现了金碧辉煌的寺院庙宇;而雨果的《巴黎圣母院》则向我们描绘出了经典的法国哥特式建筑。这些故事里跌宕起伏的情节,命运各异的人物都与建筑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一 雨果与建筑艺术

维克多·雨果生活的18世纪,是新古典主义建筑的主要时期。当时复古思潮正深刻地影响着建筑艺术,其中哥特式建筑再次风靡欧洲,尤其是在法国最为盛行。哥特式建筑的特点是高大而复杂,它往往以尖尖的拱门来代替罗马古典建筑的半圆形拱门,厚厚的墙壁上面有无数条垂直的线和扶壁,门和窗都是尖劵形的,最上面是一个或多个尖顶,还有许多彩色的玻璃和高大的浮雕,使得建筑远观高大威严,近看轻巧玲珑,光彩鲜艳,充满神秘的美感。其中巴黎圣母院更是哥特式建筑的经典,被誉为最美的哥特式教堂之一。

在这种历史文化背景下成长并开展创作的雨果,在其作品中建筑艺术是经常会出现的主题之一,并且他对建筑艺术的钟爱更是淋漓尽致地展现在他一生的文学作品中。维克多·雨果生于贝藏松,法国东部的一座历史名城。父亲是拿破仑麾下的一位将军,母亲是个天主教徒,保皇主义者。雨果自幼跟随父亲辗转各国,游历各地,旅途中欣赏到了不同风格的建筑,因此在雨果的少年时期就开始对建筑艺术,尤其是哥特式建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后来随母亲定居在斐扬派修道院旧址的一处屋舍,在此他度过了童年里最快乐的一段时光。在其后来的回忆中如此写道:“在头发蓬松的童年时代,我记得我有三个老师:母亲、神父和一座幽静的花园。”夏季是雨果最喜爱的出游季节,他游历了布列塔尼、诺曼底、香槟地区、莱茵河、罗纳河两岸、比利时、瑞士和西班牙。这些丰富的旅途经历和所见的自然风光,人文建筑都成为了他日后创作的源泉。在游历过程中所写的信件都收录在散文集《莱茵河》中。在《莱茵河》中,雨果把自己描写成一名“古董商”,通过他来解读罗马时期铭文的含义,来测量建筑之间的距离。雨果曾表示过,就兴趣爱好而言,他想做一名考古学家,那样他就可以追寻建筑中的点滴故事,品味建筑中的艺术之美。这些非凡而丰富的经历给雨果文学创作带来了源源不断的灵感。

雨果为保护建筑,发表了《有关法国文物建筑的摧毁》和《向拆房者宣战》两篇文章,呼吁保护法国古典建筑艺术。在其中一篇中指出:“我抨击了近年来在法国各地对文物建筑的摧毁,并承诺日后将在有关和无关的各种场合不断地回到这个题目上来。”由此可见,建筑艺术的气息一直存在于他的作品中也是必然的了。

二 建筑艺术在《巴黎圣母院》中的表现

在《巴黎圣母院》这部小说中,不仅每个人物都有丰富立体的形象、丰满鲜明的个性,就连建筑雨果也给予了生机,带着作者的爱恨。雨果把原本没有生命的冰冷无情之物,融入了血液,注入了灵魂,这一切都是由各色人物的登场来实现的。所以,人物也就成了建筑与文学的契合点。有人评价《巴黎圣母院》说,他就像自己在素描中一样,他赋予毫无生命的东西以情感,城市、教堂甚至是绞刑架。

人创造了建筑,建筑又反过来创造人,这就是人与建筑之间的关系。卡西莫多,这部作品中最典型的人物。因为长相丑陋,身体残疾,从小被遗弃,副主教收留了他,之后便生活在这大教堂中。这大教堂不仅是他的庇护所,也是他的养育者。由于经常被人嘲笑,所以思想上与外界排斥,导致他的性格偏激野蛮,但是这像妈妈一样的大教堂满足了他对社会对自然的需要。“他也长久地和他们谈心。他有时一连几个钟头去蹲在一座雕像跟前,寂寞地同它说着话。在这种时刻,假若突然有什么人走来,他便像一个唱夜曲唱得入迷的情人似的飞快地逃开。”大教堂是卡西莫多生活的全部,也是这个可怜人的妈妈、亲人、朋友、情人。随着他的长大,他的性格、相貌、举止也跟这大教堂融为一体,成了圣母院的一部分。因此,雨果也这样描述:“就这样,他适应着那座教堂而逐渐发育成长。他在教堂里生活,在教堂里睡觉,几乎从不走出教堂一步。他每时每刻都受到它神秘的影响,以至于他竟变得同那座教堂十分的相像,他把自己镶嵌在教堂里,使自己变成了教堂不可分割的一个部分。”可是随着故事情节的推进,卡西莫多对大教堂的感情也发生了改变。最初热衷于敲钟,但是随着女主角在他生活中的出现和步步靠近,最后他把敲钟仅以敷衍应付的态度来对待,大教堂已不是卡西莫多的全部。

和卡西莫多一样生活在大教堂还有副主教克洛德。他自幼受到宗教的影响,思想禁锢,就像他被“囚禁”在这大教堂里一样,但是他对大教堂也是无比的热爱。他的热爱和卡西莫多的是完全不同的层次,他醉心于圣母院各處设计装饰的寓意、门面上各种雕塑下面暗藏着的象征、彩色玻璃上绘画的内在含义,同时他又在这大教堂自己的阁楼小屋中研究炼金术,屋子里烟雾缭绕,天花板上吊着的动物的骨架、骸骨、羊皮卷、药水瓶。他在卡西莫多心中就是主人、是个善良的人,因为是副主教收养了自己,并且教自己说话、读书。随着女主角爱斯梅拉达的出现,副主教原本平静的生活也变得不平静了。他也向往着美好的情感,只是和这一直生活在威严封闭的大教堂里的身躯一样,他的思想也完全被禁锢在这宗教之中。其实这样的固守是一种扭曲的状态,导致了心理的畸形,他爱上了爱斯梅拉达,然而却不能有任何表达。看见女主角爱上了别人,他又想尽办法去阻挠,这一来一回的曲折之后,写在大教堂墙壁上的希腊字母(ANARKH)“命运”就成为了他的归宿。最后,他被自己抚养长大的对他言听计从的卡西莫多推向了圣母院的深渊,粉身碎骨。

这两个生活在大教堂并以大教堂为全部的人,他们的成长、恋爱、死亡都在这里。每一次情感爆發,都在大教堂里碰撞;每一次生命轨迹中最为重要的标记点出现的时候,也都由他们最初无比热爱的大教堂的见证。大教堂是两个人灵魂的载体,大教堂也成为了贯穿小说始终的主线。

三 建筑艺术在雨果作品中出现的作用

首先,小说中的建筑为人物提供了活动的场所,并且通过这些场所风格的描写来渲染故事发生发展的氛围。在《巴黎圣母院》中多次出现哥特式建筑,例如法院大厅、广场、住宅、广场上的绞刑台等。在中世纪,哥特式建筑总给人以神秘的气息。对于许多不识字的信教徒来说,哥特式建筑中的彩色玻璃画、雕塑、绘画以及整个建筑浑然天成的细节装饰都能启迪人们对真理的认知,是一种形象化的“圣经”,无不流露出神秘的色彩。

其次,建筑成为小说的叙述角度之一。雨果对建筑的热衷也丰富了他在创作中有关建筑的词汇。就连描绘“窗”作者也会从不同角度进行了表述,其中有 “窗洞”、“圆花窗”、“窗架”、“窗框”、“天窗”等等。每一次重要人物的出场以及情节的推进,作者都是透过“窗”来展现的。相貌怪诞,面孔扭曲的卡西莫多的第一次出场就是透过一扇“花瓣格子窗”来呈现的。从名字我们也能体会得到“花瓣格子窗”的细致美丽之处,同卡西莫多的面孔形成鲜明对比,这真的是绝妙之笔。爱斯梅拉达出场也是一样的,大厅里的人都冲到了窗口来看她跳舞,“窗”又成为了人物出现的小舞台。克洛德的“窗”里透过的红光,时断时续,显得神秘难猜,也能看出他那冠冕堂皇面目下的一丝阴暗。因此,建筑就是故事发展的一个叙事点,它就像是电影中的特写镜头一样推进,细看。

再次,这些建筑的描写和人物的语言也是表达作者自己的一种方式,雨果曾表达过,他喜欢的是哥特式建筑,而不是中世纪。其实小说中卡西莫多和克洛德对大教堂的钟爱,也是作者对大教堂的钟爱。他为写这部小说曾多次造访巴黎圣母院,并且从多角度来观察它。也正是圣母院厚厚墙壁上的希腊字母(ANARKH)“命运”给了他以灵感。雨果也通过人物之口来表达自己的心声,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克洛德的那两句“这个将毁灭那个”“书籍毁灭建筑”。作者就曾表达过自己的担忧,他认为时间对建筑造成的损坏是很小的,而最重要的是人为的损坏。

四 雨果的文学作品赋予欣赏建筑艺术新视角

雨果的文学作品中,书籍和建筑艺术看似对立的,是一个杀死另一个,水火不容,其实不然。他的作品将文学与建筑艺术有机结合,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造就了很多文学与建筑艺术共生的经典绝伦之作。建筑艺术在他的文学作品中是贯穿全文的线索,是展开情节的窗口,是表达内心的情愫所在。并且雨果的文学作品又给读者和观众以新的角度、新的观点来欣赏建筑,提升了建筑本身的内涵深韵。建筑是刻在石头上的艺术,它所展现的是多方面的技艺和艺术形式,而文学又是一种印刷于书本之上,雕刻于读者心灵之中的艺术形式,所以,虽然它们属于不同的科学门类,但都是文化的载体。

曾经我们欣赏建筑艺术的角度是平面的,大多数只看到了建筑的外形轮廓,赞叹它非凡的技巧。不会通过不同的年代、身份、心境来体会这些建筑的独到设计之处,也不会带有感情的去和建筑交流。可是雨果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带我们从多个视角欣赏到了这些。我们寄居在这些人物的灵魂里,以他们的角度来看待这些建筑,欣赏它们的艺术。所以说,这些出现在雨果文学作品当中的建筑成为人们竞相游览之处,当然我们也是带着像(ANARHK)“命运”这样的思绪去欣赏的。

五 结语

维克多·雨果给我们展示了一个矗立在书本之上的《巴黎圣母院》,我们看见的不但是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和其中人物的喜怒哀乐,而且通过雨果在其中多角度的建筑艺术的描写,领略到了不一样的圣母院,看到了圣母院之所以被称之经典的威严高大,也看到了它有血有肉与卡西莫多、克洛德、爱斯梅拉达共同上演的一幕幕悲欢离合的精彩。这每一幕的精彩都是在圣母院的见证之下完成的,它使我们对于哥特式建筑的理解更加丰富立体起来。文学巨匠雨果灵活而巧妙地把文学与建筑艺术结合在一起,让我们感叹其妙不可言。

注:本文系黑龙江省教育厅综合改革试点项目《普通高校三元制嵌入式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牡丹江市社会科学课题项目《新媒体环境下学生外语学习能力分析》。

参考文献:

[1] [法]维克多·雨果:《巴黎圣母院》,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4年版。

[2] [法]安德烈·莫洛亚:《雨果传》,人民文学出版社,1989年版。

[3] 陆楼法、陆忆征:《惊涛骇浪中的浪漫诗章:雨果传》,世界图书出版公司上海分公司,1994年版。

[4] 张永和:《作文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3年版。

[5] [英]罗宾·米德尔顿、戴维·沃特金:《新古典主义与世纪建筑》,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年版。

(柴冒臣,牡丹江师范学院应用英语学院讲师)

猜你喜欢

建筑艺术维克多雨果
借块海獭的小石头
相信目已
雨果剃发
小不点维克多
论湘西侗族传统建筑风格及其保护
故宫乾隆花园的建筑艺术特征
论建筑艺术的美学内涵
瑶山宝镜何家大院古民居的保护与发展
雨果的“谎言”
雨果的“谎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