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视听语言对小说语言的互文性解读

2015-10-21李枫

作家·下半月 2015年11期
关键词:视听语言呼啸山庄互文性

李枫

摘要 电影自19世纪末诞生以来,以其独特的视听效果赢得了广大观众的喜爱。从本质上说,电影是科技与艺术的完美结合体,好的电影甚至能够超越纯粹的视听感受,使人产生深度的思索。这种视听语言同样是一种表达方式,同小说语言一样,都承载着娱乐大众和文化传播意义。在以全新的视听形式对小说解读和阐述的过程中,电影既与小说存在着互通性,同时也对小说进行了改编,这即是视听语言与小说语言的互文性。本文以小说《呼啸山庄》为例,从相通和改编两方面解读了视听语言与小说语言的互文性。

关键词:视听语言 小说语言 互文性 解读 《呼啸山庄》

引言

英国作家艾米莉·勃朗特的小说《呼啸山庄》自问世以来,得到了文学界的极大认可和读者的广泛追捧。这本小说以独特构思和丰富的想象打动了广大读者。继1939年被改编成第一部同名电影之后,《呼啸山庄》的改编史正式开启,不同时代、不同风格、不同个性的导演,以不同的角度和认知解读着这部经典著作。无论这部小说被改编几次,其主旨思想和精神内涵是不变的,仍然被广大观众所喜爱,经久不衰。由此可见,电影不仅为人们认识小说和理解小说提供了新的视角,更带给了人们全新的感官体验。当电影把文字抽象的符号转变成直观形象的影像和语言后,虽然在很大程度上会受到小说的影响,但是从艺术形式和审美的期待上都得到了转化或升华,其文学的价值即在这种不断的改编、批判、升华中越发耀眼。

一 互文性理论解读

互文性理论诞生于后现代思潮中,指作品中文本与文本的互动关系。这个概念的提出表明,文本与文本间存在着关联性,每一个文本都可以看做一面镜子,为其他文本起到对照作用,同时两者之间不断进行吸收与转化,产生潜力无限的空间,甚至可以将文本的过去及将来都进行开发,并且不断丰富其演变过程,形成一个巨大的文本体系。即任何一个文本都不可能独立存在,必然是被叙述过的。同时,文本的互文性还包括,将旧文本摧毁和否定并创造出新文本的过程,这是一个除旧扬新的复杂过程,必然存在着主体地位和语言的颠覆性。在巨大的互文性空间中,旧文本在不断的生产和进步中被粉碎和肢解,而被新的语言和主体所替代,这也是文本作为生产力的一种特殊表现。在读者参与到文本生产中来时,会主动推动文本的创新,使其通过新的意义被创造出来,将之前存在的差异性和旧时代性抛弃,而出现新的结构和语言。其中最主要的表现方式就是电影生产和文学改编。受众不但从中得到全新的体验,还扩大了视野,并且增加了文本的开放性,使其更加符合时代的需求,与时俱进。

电影作品也是一种文本,我们称其为电影文本。它与文学文本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互文性关系。这种文字符号向视觉符号转换的过程中,尽管两种文本通过不同的艺术内容和形式展现与大众面前,但是其主题思想在两种文本的转换之间仍不受影响。可以说,成功的电影改编一定是适应时代发展,代表时代主流意识,并且符合当下的审美情趣的。从《呼啸山庄》的电影中我们可以看出这一点,尽管有着不同的导演利用不同的版本对其进行了诠释,相同的是,它们都在当时的年代为大众追捧,即符合了当下大众的口味。

二 视听语言与小说语言的互文性表现:相通

即使电影与小说的表现形式不同,但其中存在着很强的相通性。在小说备受读者青睐的同时,改编的电影文本也深受大众喜爱。小说的作者与电影的导演通过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为受众讲述了相似的故事,这种超越时空的交流和分享,给大众带来不同的视听享受,但其目的都是一个,就是传播了情感表达了某种理念。语言作为一种交际工具,不仅记录了人类的行为,更傳达着人类的心理活动。小说以文字语言作为自己表达的窗口,而电影则以影像来表达自己的情感的中心思想。不论是视听语言还是小说语言,两者具有相同的情感诉求,通过不同的手法和艺术形式表达作者对社会或事物的认知。读者阅读小说时,需要从字里行间读出作者的看法和情感,才能产生精神上的共鸣。同理,观众通过电影的画面、场景、音乐及对白中寻找到情感的交流。因此,可以说视听语言与小说语言具有互通性,旨在与受众进行有效的沟通。艾米丽在小说《呼啸山庄》中表达了自己对社会的看法,及对人性的剖析,而电影《呼啸山庄》中,导演通过各种画面和音乐诠释了她的思想情感,这正是两者互文性的表现。

1 人物与景致刻画的相似

一部优秀的小说作品中,尤其注重对场景、人物的描写和刻画,目的就是通过对人物和环境加深读者的印象,渲染气氛,表达感情。如小说《呼啸山庄》中,作者先是通过当时的景物,荒原上孤立的山庄、风雪肆虐的气候等,营造出紧张的氛围,烘托主人公的心情。同样的,在电影中,也以山庄、坟墓等场景设置表现出了当时可怕离奇的气氛,并且用音乐加深了观众的恐惧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在人物的形象刻画上,小说多借助于对肖像、语言及心理活动的描写去展现人物的性格,而电影则通过演员来诠释。如演员的衣着、表情和语言动作,都是小说中人物的再现。小说中或泼辣、或单纯、或腼腆的人物性格,都可以通过演员的举止和言语表现出来。哪怕是脚步的轻缓、笑时嘴角的上翘程度,这一点一滴的细节都是对主人公的刻画。这也是电影的优势,使得观众能够直观地感受到人物特点。而这些表现形式都是在小说的基础上进行的发挥,因此,从这一点来说,正是两者互通性的表现。

2 故事情节的相关性

电影与小说的互文性表现还在故事情节上。小说中对故事情节的设置都具有一定的目的性,不是为了烘托人物性格,就是为了下文做铺垫,因此,在电影的改编中,很多情节是必不可少的。许多时候,缺少了必要的情节不仅会使观众云里雾里,搞不清事情发展的原因,更可能会因此削弱了电影要表现的主旨和中心思想。相对地,小说中对某些情节没有交代或者一笔带过,主次分明,把更多笔墨用在对重点情节的描写上,也可以是故意省略某些情节,引导读者进行自我想象。尽管电影的表达方式更为丰富,但是在情节的表现上,不会吝惜一点镜头,也不会作出多余的表现。这点上与小说是具有互通性的。例如,在小说《呼啸山庄》中,把辛德雷对希斯克利夫的疯狂虐待描写得十分详尽,以此表现两位主人公的心态。这些小细节的描写是必不可少的,这直接导致了接下来剧情的发展。同样,在电影中,这些片段也不断出现,对情节起到了铺垫作用。

猜你喜欢

视听语言呼啸山庄互文性
幂姆与文学作品互文性分析
关于初中语文互文性阅读的教学思考
从审美角度剖析《呼啸山庄》中悲剧的崇高性
Analyses of the Roots of Protagonists’ Tragic Love in Wuthering Heights
女性主义批评和女性主义叙学事视角下解读《呼啸山庄》
红楼若梦,游园乍惊
浅谈《呼啸山庄》叙述形式的革新
电影视听艺术中的影像色彩表达
香港神话电影视听语言中民族性分解
《钢琴师》:一个时代的诉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