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究小学数学教学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2015-10-21易诗泳

新课程·小学 2015年7期
关键词:小组合作有效性小学数学

易诗泳

摘 要:结合进行小学数学教学的实践经验,进行了关于小学数学教学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探究。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保证所有的小学生都能够以更加饱满的精神状态投入到数学课堂中去。

关键词:小学数学;小组合作;有效性

所谓小学数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就是在小学数学课堂上,教师想方设法保证所有的小学生都能够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来的一种教学方式。小学数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能够从根本上改变“应试教育”的模式,充分发挥出小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传统教学模式下,优生的自信和学习能力超前,给予中等生和潜力生课堂回答问题的巨大压力,慢慢孩子都不愿意课堂回答问题,而小组合作就是给予优生以外孩子思考与表达的权利,让他们在小群体中表现自我,修正自己的学习方法,在同伴交流中修饰自己。因此,笔者在日常的小学数学教学中开展小组合作的学习模式,以帮带教,发挥优生的特长优势,开展一帮一活动,带动全体学生参与到学习中去。现在,本人总结了关于小学数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一些看法,与同行共勉。

一、创设有效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夸美纽斯说:“假如没有一个学生违背本人的意志,被迫去学习任何学科,我们就不会有发生厌恶和智力受到抑制的情形了,每一个人都会顺着他的自然倾向去发展。”这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不谋而合。这就要求教师的教学要帮助每一个学生进行有效地学习,使每一个学生得到充分发展。例如,笔者在教学人民教育出版社第六册第93页例3“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公开课中,适时利用信息技术呈现孙悟空、猪八戒、沙僧分西瓜故事的动画情境:贪吃又愚笨的猪八戒一口抢先要吃一个西瓜的1/6,憨厚的沙僧只要一个西瓜的1/4,聪明的孙悟空却要一个西瓜的1/2,然后让学生猜谁得到的最多,并且解释为什么,这样,把原来对于三年级学生而言相对抽象的“分子为1的异分母分数比较”的内容,通过利用信息技术创设学生熟悉故事情节为背景,使学生产生了惊奇和疑问,注意力集中,求知欲油然而生,让学生充分参与到学习中去,轻松明白了孙悟空分得最多,有效地突破了本节课的难点。

二、巧设开放题,引导学生自主思考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创造性,依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设计探索性和开放性的问题,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开放题以它特有的魅力,吸引学生参与思考,在日常教学中笔者经常利用课堂练习《小学数学同步评价》中的思考题,引导学生自我思考,与同伴讨论,有时邀请学生“当小老师”讲解题目,有效地激发学生挑战难题,感受数学思维的乐趣,从而开阔学生视野,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在小组合作学习后,让小组派代表发表意见或者解题方法,答对可以加分,结合小组评比加分机制,让学生在竞争中学习,在学习中学会正确地竞争。

在教学人教版2014新版数学书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用余数除法知识解决按规律排列的问题》时,学生刚开始接触排列问题时,只要求掌握运用画图、数数等基本方式来找出图中的规律。我们在讲解前,先通过图文并茂的形式列举日常生活中出现的问题,然后引导学生思考按规律排列的问题。在学生出现疑惑时,及时引入例题,讲解基本知识点,然后通过小组合作,运用课本的基本方法解决上课前列举的生活问题,让学生在小组内摆一摆、写一写、画一画来寻找答案。小组合作过程中,老师不但巡查、观察、引导,还及时地收集各个小组有代表性的解题过程的例子拿到讲台,通过实物投影展示,先让用画图以及数数找规律的学生上台讲解。然后让部分优等学生当“小老师”,用有余数的除法去解决按规律排列的问题,在解题同时可以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最后,老师需要比较和总结课堂的知识点,让学生正确地实现知识的迁移,例如,相比画图法和数数法,余数除法简单清晰并且准确率高,并且遇到大的数会容易出错。这样,通过小组合作一举多得,不但能顺利掌握课本的基本知识,还能引申课本外的解法,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领会和贯彻新课改的理念,激发学生的自信心

新课程的理论让我们重新认识了在实践中课堂教学的性质与任务,以及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任务与角色,这就是:教师必须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学生自身就是最可利用的课程资源,教师是教学过程的最直接的组织者,根据教学活动的系统规划对教授过程和学习过程进行有计划的组织,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活动自我组织功能的提高和完善。重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自我组织能力的培养和形成,通过引导和激励,不断提高学习活动的自我组织程度,而不是什么都在学生之上的传统师者形象,新颖的学习方式——自主、合作、探究等都将教师从传统的一包到底的角色中解脱出来。

在教学人教版2014年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有余数的除法——解决简单的问题》教材第67页例5及相关内容时,我设置学生熟悉的春游情境,接着出示例题:“22个学生去划船,每条船最多坐4人。他们至少要租多少条船?”让学生通过先独立画一画、数一数、列算式的方法去解决问题,然后在小组内交流解题方法。在传统课堂中,部分学生对自己的解题方法缺乏自信,即使能把题目完成,也不敢在班上表达自己,乃至害怕发言。与之不同,小组合作的形式是先在组内交流,学生可以通过小组互相对照学习,在预先知道自己答案是正确的前提下,学生能更乐意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收获更大的自信。同时,这种用于表现自我的情绪也会让小组合作的开展更加顺利。

四、小组合作要适度,并且定期检查,不要出现南郭先生

数学课本,尤其低年级适合小组合作学习的知识比较少,这时教师课前备好课,对于需要自学可以掌握的知识一定自学完成,对于思维难度高的题目,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调整,并且在需要小组合作的内容中,要把教学目标渗透到小组合作内容中去,而不是盲目地开展。

此外,小组合作的评价尤为重要,既要关注个体成长,如,涉及优秀个人以及个人进步的评比,更要关注团队,如,涉及组与组之间的竞争。小组评比不但是每天,而且还有每月的,整个学期,让评比代替教师去督促孩子学习。通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单元测试、期末模考等多种形式的评比引导学生去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需要注意的是,在小组合作过程中,由于孩子一起学习一起作业,有的学生为了加分,为了荣誉,会欺骗教师,这需要教师对组长的引导和通过单元测验、课堂小测等独立完成的考试形式监督孩子学习的情况,不能出现南郭先生。

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小组合作学习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课堂教学方面可以很好地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实现高效课堂的教学目标。此外,在整个数学知识应用方面,小组合作同样具有独特的优势,能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所学的数学知识。在今后的工作中,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我们,仍然需要不断探索小学数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新方法、新思路,让所有的小学生在小学数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真正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参考文献:

[1]尹美霞.“小组合作学习”再认识: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J].考试周刊,2011(40).

[2]董惠平.新课程概念下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策略研究[J].山东教育,2004(28).

[3]邱晓军.现实性、探索性、开放性:小学数学教学创设有效情境的探究[J].中小教材教学,2005(01).

[4]金玲玲.探究分析小学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J].中国校外教育,2014(28).

[5]谢复娥.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J].考试周刊,2010(21).

[6]季秋霞.关于小学数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探索[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3(03).

编辑 马燕萍endprint

猜你喜欢

小组合作有效性小学数学
船舶严重横倾时应急行动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