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如何指导学生欣赏、背诵课文

2015-10-21杨晓燕

新课程·小学 2015年7期
关键词:小丘背诵课文比作

杨晓燕

选入“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的小学许多课文,都是经过专家、学者“千挑万选”的优秀作品,有的要求学生背诵。作为一线教师的我,和大多数教师一样,有时是“照本宣科”以后就布置作业:让学生回家背诵。于是学生回去后就拿着书一句一句地背,但是从检测来看,效果不太理想:背得了上句忘了下句,有时甚至颠三倒四。时间长了,学生觉得背诵课文是一件枯燥、痛苦的事,久而久之就成了应付差事,有的学生产生害怕的心理障碍。其实,作为教师只要引导得法,让他们真正理解、欣赏了课文内容,背诵课文,就会成为一件轻松的事。

例如,九年制义务教育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中《草原》这一课,第一自然段写得很有特色,要求学生背诵,有的老师照着参考书上完课后,就直接叫学生背,如果作为教师都这样,学生当然就很难背了。

针对这一情况,作为一线教师,就应该有目的地按作者的写作意图,让作者的优美语句和形象画面与学生的兴趣、心境相符,学生就会进入作者所描绘的美景中,于是产生记忆、想象、感知,在读书、背诵课文中产生愉悦,自然而然融入作者所要表达的意境中,这样,学生也就会主动学习,自然学会了背诵课文。

《草原》作为五年级下册语文“走进西部”的第一篇课文,景色迷人,令人神往,是引领学生走进西部、亲近西部的精品课文。那么,我们如何指导学生欣赏并背诵课文第一自然段呢?作者把草原的美妙风光展现在了我们面前。

课文第一自然段共八句话。第1句,作者直接进入主题“这次,我看到了草原。”第2句写天空,“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新,天空是那么明朗……”总写作者见到草原的感受;第3句,写草原碧绿、辽阔“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第4、5句写小丘,作者运用比喻,把草原比作无边的绿毯、把羊群比作白色的大花,形象地写出了草原的美,再运用“一会儿……一会儿……”句式把草原写活了;接着,作者把小丘的美比一幅中国画,一幅只用绿色涂抹,而不作墨线勾边的中国画,小丘柔得没有明显的界线,那浓浓的绿色“到处翠色欲流”,远远地,小丘与天相接,仿佛这翠绿的颜色也流到了天边。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用贴切的比喻,表达了自己对辽阔草原的无限热爱之情。“在这境界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在作家眼里,草原的风光如诗如画,有着无限乐趣,因此,在第8句“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它们也被陶醉了,像人一样在享受和回味,作者通过联想,采用拟人化的写法,进一步突出了草原的美,这样一幅活灵活现的草原美景就呈现在了我们面前。

整个自然段让我们读来,展现的就是草原的风光景图,如诗如画。我们引领学生去欣赏,唤起学生的心灵感应,获得审美享受,随着作者的视角去背诵,那就轻松好背了。如果让他们呆板、机械地背,那只有增加他们的厌学情绪,因而作为教师要让学生充分发挥主体作用,积极、主动地接受知识,唤起学生的自信,让他们快乐学习,在欣赏愉悦中接受知识,向课堂要质量,这样才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编辑 孙玲娟endprint

猜你喜欢

小丘背诵课文比作
Prognostic scores in primary biliary cholangitis patients with advanced disease
月师
背诵课文有窍门
加速度降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