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90后”大学生心理特质分析及路径探索

2015-10-21王怡博

中国集体经济 2015年1期
关键词:心理大学生学生

王怡博

摘要:“90后”是当前大学生的主力军,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环境的变化,“90后”大学生群体呈现出价值观功利、集体观念淡薄、心理承受力弱、交往欠缺、叛逆等新特点。

关键词:90后;大学生;心理特质

“90后”进入大学校园后逐渐成为新生的主力军,他们心理健康状况的好坏也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90年代后成长起来的青年出现了很多心理问题,诸如缺少信仰和理想、有强烈的功利心、过分自我和追求个性,追星族、网瘾、暴力叛逆等刺激反应现象的出现,已经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据分析,富士康连跳自杀事件,主要是以18~20岁的年轻人为主,这与大学生的年龄结构高度相似。本文就90后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做一个简要概括和分析。

一、“90后”大学生的心理特点

(一)信仰自由,价值取向趋于功利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不断进步和民主法治的不断发展,“90后”的认知能力有所增强,但自我意识尚不成熟,情感容易冲动,两极性明显,自我控制和调节情绪的能力比较薄弱。选择自身信仰的过程中减少了感性的盲从,代之的是理性的思考。他们更注重功利性和物质性,认为人生应注重个体,关注现实。例如,在高校中“90后”大学生的入党动机就呈现出明显的多元性。有相当一部分“90后”大学生把是否有利于自己就业或实现其他现实利益作为选择自己是否入党的标准,这就带有明显的功利色彩。

(二)个性张扬,团队观念日渐淡薄

一方面,由于当前时代环境呈现出更加明显的开放化和全球化,“90后”大学生在思想上追求独立,反对别人过多的干涉和打扰,倾向于通过與众不同的方式获得社会的关注。另一方面,现在的“90后”大学生大多为独生子女,他们合作能力相对较差,集体观念淡薄,对父母有很强的情感依赖,又不愿与父母过多地交流。所以不少大学生把“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信奉为自己的处事原则。

(三)心理承受力不强

90年代的大学生出生时,国家已经经过了几十年的发展,经济条件有了很大的转变。每个家庭的经济条件相对比以前好,在孩子身上的投入也更多。另外,孩子受到整个家庭的照顾和爱护,整个家庭都以这个孩子为中心,他们可以任意发脾气,家长一般是无条件地接受。这些孩子成了温室里的花朵,从来没有经历过狂风暴雨的洗礼,遇到挫折如考试不及格、父母期望过高、就业不顺利时,心理防线易崩溃、信念易动摇。如果长期的精神压力得不到排解,会致使思想和心理上的矛盾冲突加剧,从而影响正常的生活和学习,有损身心健康。

(四)人际交往欠缺

“90后”的部分大学生有很强的独立意识,爱慕虚荣,在学校的日常消费水平远远超出了家庭和父母的供给能力,有的甚至用各种谎言来骗取父母的钱来满足自身需求。也有些大学生在老师、同学面前撒谎,向老师、同学借钱不还等现象比比皆是。由于缺乏真诚与信任,造成他们人际关系淡漠、过分偏激甚至喜怒无常。他们无聊、空虚、渴望交朋友,却不主动或者不知道如何与别人交朋友,不会经营友谊等。

(五)叛逆

“90后”的孩子是含着“金汤勺”出生的一代,他们不用为生活发愁,长辈、父母都宠着护着。他们对忍耐、礼让、畏惧、顾虑没有概念。他们的思维与情感是最直接的,他们敢想敢做敢犯错,他们不顾忌什么。因此,很多“90后”学生缺乏磨难教育和挫折考验,逆反心理特别强。

二、“90后”心理特征形成的原因

(一)社会原因

“90后”大学生成长的家庭环境相对优越,社会环境相对复杂。在家庭的小环境里,他们往往是父母的中心。而他们身处的社会大环境则是各种新事物层出不穷,这使得他们可以有更开阔的视野,但也面临着更多的机会和诱惑。各种各样的信息铺天盖地般汹涌而来,“90后”学生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逐渐成长起来的。新技术造成了“90后”的突出特点。

(二)家庭教育因素

“90后”是落实计划生育政策的第一代,他们的父辈对子女非常溺爱,造成了他们任性、敏感、以自我为中心。由于过度被保护,他们的抗挫折能力不强,心理素质比较差。独生子女居多的“90后”普遍有一种孤独感。这种孤独感天长日久就形成了骨子里难以抹去的自我思想。同时,这种孤独感使“90后”大学生失落、空虚,继而寻求刺激来安慰自己,也是为了寻求别人的关注和认可。

(三)个人因素

“90后”多为独生子女,没有兄弟姐妹和他们嬉戏作伴。他们早早地被关进了各种各样的特长班“陶冶”情操。上学后,各种各样的补习班又蜂拥而至。他们的双休日和寒暑假统统报销,玩儿的天性被压抑和束缚。于是,他们在网络上与冰冷的显示器里面的“陌生人”聊天;在虚拟的游戏世界中寻求安慰。没有玩伴,没有父母亲人的关注,他们也就只好与电子产品为伍。他们的自我态度和生活方式与个人成长环境息息相关。

三、“90后”大学生心理问题解决路径

(一)社会为“90后”大学生减压

大学生是一个即将迈入社会的新群体,他们可以为社会的建设添加新的活力,因此社会应该为大学生择业、就业提供更多的岗位,以减轻大学生的就业压力,使大学生更充分地展现自己、更好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为社会创造更多的财富,也可以减少大学生为了就业所采取的一些功利性手段。

(二)重视集体主义教育,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

目前,“90后”这一代已经逐渐崛起,他们接受新事物、新知识快,思想束缚少,有很强的可塑性,我们要了解他们的差异,有计划、有目的、有步骤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每一代人都有各自的特点,如何正确的引导他们是整个社会的共同责任,作为教师更是责无旁贷。相信通过努力,“90后”成长起来后将成为社会稳固的基石。

(三)密切关注学生心理健康问题

要定期开展面向所有学生的心理健康讲座,并针对重点人群提供心理咨询,引导学生应对负面情绪,从而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开展心理健康普查,并且要做到心理问题早期发现与预防。

(四)为大学生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心理社会和人际交往环境

大学生的茁壮成长离不开健康的心理社会环境,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提高离不开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丰富多彩的业余课外活动不仅使大学生的生活更加丰富,而且为大学生的健康发展提供了课堂以外的良好机会。大学生可通过参加各种各样业余活动,来培养自己的多种兴趣和业余爱好,从而更加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以达到缓解紧张情绪、维护身心健康的效果。

(五)家庭配合关注学生

家长要做好与孩子之间的全面沟通,建立良好的家庭关系,并及时留意孩子出现的异常情况,与学校做好密切的联系,早发现、早纠正,以确保孩子身心的健康发展。

(六)建立合理科学的生活方式

生活方式对心理健康的重要影响已被科学研究所证实。大学生一般有很重的学习负担,心理压力也很大,为了长期保持高效率的学习,必须科学地安排好每天的学习、锻炼、休息,使生活更有规律性。

“90后”大学生是在经济全球化和社会多元化的世界大背景下成长和发展起来的,他们肩负着民族复兴的伟大使命,我们要根据他们的心理特点及新时代社会发展的要求,对他们进行密切的关注。

参考文献:

[1]田硕.大学生弱势群体心理危机成因分析及干预机制的构建[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2(09).

[2]周彩云.浅析“90后”大学生思想特点及教育方法[J].学理论,2009(18).

[3]田硕.社会转型期大学生诚信障碍的根源及教育机制探析[J].中国集体经济,2013(10).

[4]田建国.当代青年学生思想特点与成长规律[J].思想教育研究,2009(11).

(作者单位:徐州工程学院管理学院)

猜你喜欢

心理大学生学生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心理感受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赶不走的学生
大学生之歌
学生写话
学生写的话
让心理描写点亮全篇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