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我国税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2015-10-21李长生

中国集体经济 2015年1期
关键词:税收收入经济增长

李长生

摘要:传统的税收领域理论研究重心是财政的收入与支出方面。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及现代税收理论的兴起,税收领域理论的研究重点是税收与经济增长的相互关系、税收如何影响经济增长等方面。为了实现国家对宏观经济进行有效的调控和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就必须弄清楚我国税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使我国的税收相关制度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完善,更好地服务于经济社会的发展。

关键词:税收收入;经济增长;税收弹性

一、我国税收收入水平状况

十年来,我国财政税收收入的增长速度明显高于经济的增长速度。2002~2013年,我国的税收收入从17003.8亿元上升到110497亿元,年均增长率为18.67%。而同期的GDP年均增长率为10.7%。按照一般经济发展水平规律:每当GDP增长提高一个百分点,税收收入增长大约为0.8~1.2个百分点。经济效率对税收弹性有直接的影响,如果经济效率高,效益好,则税收收入的弹性系数大于1。然而我国近年的税收收入增长过快,其税收弹性系数处于富有弹性的水平,这与我国近年的经济运行现实有点不相称。我们国家目前的经济运行状况没有明显得到改善,企业的经济效益没有明显提高,产业结构没有得到根本的优化升级等因素,税收过快增长不完全是由经济增长带来的结果,而是由一系列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二、税收收入较快增长的原因分析

(一)经济增长因素占主导地位

我国税收收入的快速增长主要得益于近年来国民经济的较快增长,其主要表现如下。

首先,国家大力推动科学技术的进步及生产技术的创新,使其作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产业升级换代的重要途径。目前我国经济运行一定程度上实现了经济增长由依靠高投入及高消耗的模式到依靠技术创新和科技进步驱动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变。

其次,产业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促进了税收的增长。不同产业结构总体税收负担水平不同,即在产出水平相同的情况下,不同产业的总体税收负担水平会有所差异。一般来说,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税收负担水平是依次递增的。我国近十年来的第一产业比重逐步降低,第二、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逐步提高,从而促使我国近年税收的快速增长。

(二)其他相关因素

我国近年来税收的快速增长除了受每年GDP的高速增长的影响因素外,还得益于我国国家税收政策的不断完善及税收的信息化建设步伐加快。我们一般所称的税收收入水平主要是指名义税收收入,因此由于货币超额发行而导致的货币贬值也是造成我国税收收入增长较快的重要因素。例如,国家自2010年12月l日起决定开始对外资企业施行征收城市维护建设税及教育费附加的税收政策;税收征收过程的信息化建设也使税收征收更加透明,使税收征收更有效率,有效减少了漏税、偷税行为的发生。

三、税收收入水平与经济增长速度的相关性分析

(一)面板数据模型的应用

采用面板数据模型来对税收收入水平对经济增长率的影响进行研究。面板数据模型不仅可以清晰地反映出研究对象在截面单元、时间两方面的变化情况,也能比较研究对象在不同截面单元、不同时间条件下的情况。面板数据模型可以用 Y(i,t)=α+μ(i)+βX(i,t)+ε(i,t)=1, …,N t=1, …,T 关系式表示,其中截距项为 α+μ(i),β 是斜率,i、t 分别代表横截面数据、时间序列数据,通过运用面板数据模型对我国各地及东、中、西部地区近十年来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通过相关数据嵌入关系式中即可得出相应分析结果。

(二)模型分析的结果

通过面板数据模型对近十年全国东、中、西部地区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结合著名的拉弗曲线理论,可以得出以下结论。一是我国东部地区经济增长受收税收负担水平的影响较小,现有税负水平对东部地区经济增长的副作用处于可接受的范围。但是随着税收负担的加重,其对该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越来越大,阻碍作用相应不断提高。二是中西部地区目前的税负水平对本区域经济增长影响明显,税收的增加某种程度上影响了经济的增长。由于中西部地区产业结构的差异,税收收入的增长对西部地区经济增长的阻碍大于对中部地区。三是总体上来说,由于税收收入弹性的存在,使得税收收入都会对经济增长产生某种程度上的阻碍影响。因此,国家应该调整完善税收相关政策,使得税收收入水平同我国经济增长协调发展。

四、现行税制下经济增长面临的问题

在我国现行税税收制度结构下,二、三产业的产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提高有利于税收总收入的增长。在产业结构变动对税收收入的影响系数中,增值税、营业税及企业所得税对税收收入增长的影响程度依次递增。在三大区域中,由于各地区的产业结构不同,导致产业结构转移对东部地区的税收收入增长贡献最大,对中部地区的贡献次之,西部地区从产业结构转移中获得的税收增长受益最少。从东到西,各地区从产业结构转移带来的经济增长成果中获得的税收增长收益依次递减 。

东部地区是我国税收最重要的来源地,东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是实施西部大開发战略、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实现中部地区崛起战略的重要保障和前提。目前,我国由于国际市场需求疲软使得出口增速下降,房地产市场的调整等因素导致东部地区乃至整个国家经济发展下行压力增加,加上投资的下降及缺乏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使得未能充分挖掘消费潜力, 这些都会促使我国东部沿海省份GDP增速的下降,直接导致税收增速的减缓,同时影响国家其他区域发展战略的实施。

由于我国目前区域经济发展的差异,在统筹区域发展、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中西部同东部地区相比,主要表现以下特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差距很大;居民的收入来源单一,导致快速提高收入水平较难;较低的居民收入使得提高居民的消费水平难度加大。在实施优化产业结构,实现产业优化升级的战略目标时,必须大力发展第二产业,在大力发展第二产业的基础上兼顾发展第三产业。

五、政策建议

我国税收收入不可能持续保持前几年的超高速增长,为了使我国经济社会实现健康、可持续快速的发展。结合目前我国的经济总体运行状况、发展目标蓝图及税收政策具体实践和经验,探索制定出适合我国经济发展当前及未来发展的税收政策。因此需要从两方面分析,首先,應该从纳税人的立场出发,在纳税人的承受能力范围内征税,切实做到税负的公平合理原则;其次,从国家管理者角度出发,国家制定的各种税收政策要适应我国经济的发展及经济环境的变化,做到税收政策与经济发展水平的动态平衡,使税收收入与经济发展协调发展。

首先,流转税事关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状况,因此在对流转税进行改革时,国家应该按照简化税收制度,降低总体税收负担水平,拓宽税收来源的要求,达到税收对国民经济发展起到良好促进作用的目标;同时,在国民收入再分配阶段,应该确保税收的公平原则和税收的效率原则有机统一,既要有利于新税源的培植,使得财政收入来源更加广泛,为财政收入持续增加提供坚实基础,从而更好地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又要针对有关产业实行减免税政策,更好地体现国家产业政策,重点推进“营改增”税收制度的相关改革,努力建立同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税收征管制度。

其次,扩大税源经济,提高税源质量,优化产业结构,鼓励发展第三产业。促进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生产技术的创新。同时,要构建规范透明的税收减免制度和出口退税制度,根据税收的公平性原则,促进各企业之间,各种行业之间的公平及平等竞争,实现合作共赢。对于由非正常经济因素导致的超额收益及自然资源等垄断性收入,应该利用税收杠杆作用,使国家自然资源能够得到有效的开发利用,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同时,要严格规范政府的税收收入,减少暗税,做到税收收入透明化。

参考文献:

[1]侯明,杨树臣.论经济增长中的税收宏观调控[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06).

[2]毛翠英,杨抚生.对我国税收增长与经济增长问题的研究[J].南京财经大学学报,2004(03).

[3]李绍荣,耿莹.中国的税收结构、经济增长与收入分配[J].经济研究,2005(05).

[4]李永友.我国税收负担对经济增长影响的经验分析[J].财经研究,2004(12).

[5]郭庆旺,吕冰洋.中国税收负担的综合分析[J].财经问题研究,2010(12).

[6]彭立峰,高翔.我国则产税制存在的问题及改革思路[J].税务研究,2007(12).

[7]胡怡建,潘雷驰.1978-2006年我国税收增长率变动成因探索[J].税务研究,2007(03).

[8]商凯,张志辉.影响中国税收增长率变动的经济因素分析[J].经济与管理,2008(07).

[9]张德志.我国宏观税负和年创之弹性的动态分析[J].税务研究,2007(12).

(作者单位:云南农业大学)

猜你喜欢

税收收入经济增长
做大湖南省税收收入规模的对策分析
加强事业单位非税收收入管理的分析
贵州国税收入首次过千亿
提升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对财政支出和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
基于物流经济的区域经济增长研究
知识产权保护、国际贸易与经济增长的文献综述
反腐与经济增长
人口结构与中国经济增长的经济分析
碳排放、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
各项税收收入(1994 ~ 20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