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舆论危机的生成和扩散研究
2015-10-21王萌陶康丽
王萌 陶康丽
摘 要:本文以微博舆论危机为主要阵地探讨在微博中舆论危机的生成原因和要素,并且对舆论危机的扩散机制进行研究,从而总结出微博舆论危机整个过程的显著特点。
关键词:微博;舆论危机;突发事件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网络信息传播的日益多元化,我们生活的社会环境被逐渐扩大并融为一体,网络造就了这样一个大熔炉,互联网以其气势磅礴之势加入了大众传播的行列。新媒体在舆论事件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随着新媒体中微博用户的逐年递增,微博已然成为了热点新闻事件的前言阵地。“刷新一下”热门微博,一天的大事小情尽收眼底。然而其快速的传播速度和高到达率在带来及时性的同时也产生了难以控制的缺点,有时控制不好甚至造成舆论危机,给社会经济、政治、文化、舆论环境都产生一定的影响。
1、微博舆论危机
首先,需要明确的是舆论的定义。广义上舆论是一种控制机制,我国对于舆论的定义主要是在“舆论导向”里的舆论,陈力丹在书中明确的把舆论定义为“是公众关于现实社会以及社会中的各种现象、问题所表达的信念、态度、意见和情绪表现的综合,具有相对的一致性、强烈程度和持续性,对社会发展及有关事态的进程产生影响。其中混杂着理智和非理智的成分。”①其次,以此类推定义便可以得知微博舆论的大概涵义,即微博用户通过微博这一介质,以接收、发布、評论、转发等形式对自己关心的人、事、观点进行意见、态度的汇总,大多带有一定的倾向性。
微博中的舆论则具有更大的随意性和不可控性,是信息时代中舆论的一种存在方式。以微博为主的新媒体形成一种新的舆论生态,使得信息发布和传播的门槛大大降低。公众不再是被动的靶子,相反其转身演变成为信息的传播者和传递者,在虚拟的网络空间中,尤其是微博中,发微博的人与看微博的人之间是弱关系,彼此甚至是陌生人,但是也能共享信息。因此,在微博舆论的产生中渠道被拓宽的同时也会造成过激言论的泛滥,难免会有虚假信息甚至恶语煽动情绪的言论,这就加大了微博舆论危机产生的可能性,这些言论使得整个微博舆论环境变的动荡,进而可能延伸出群体性突发事件。
2、微博舆论危机的生成
任何事情的发展都要进行一个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过程,舆论的产生也不例外。那么微博舆论危机生成的第一步便是信息源的获取。例如2014年年底发生在西安某医院的“自拍事件” 博主爆料称“在西安某医院患者还躺在手术台上,医护人员却摆起pose玩起自拍” “医生自拍”图发表于图片中的一位医生,经过层层朋友圈的分析与转载,被一位微博用户@当唯美不再唯美转发到微博这个公共平台。于是此事件被该博主的粉丝看到并且转发,在此这位微博用户便成为了此事件在微博的生成地。信息源的真实与否是微博舆论危机是否生成的最主要因素。其次,便是意见领袖在二级传播中的推动作用。微博上大V的转发,转眼间就能把一件事情扩散开来,再加上粉丝的犀利评论,就成为了微博的热门话题,而这些大V便是微博中的意见领袖,在微博这样的社交媒体,意见领袖起着重要的作用。再次,含有敏感词汇,抓人眼球的微博更易生成舆论危机。有些微博在表述事件中带有一定的个人观点和敏感词汇,信息发布并不全面真实,因而使得微博广大用户对事实认识不清,大家都抱有一定的质疑态度,正是这样的无端正义感使得事件发展成为了舆论危机事件。内容中的敏感字样也是舆论危机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众所周知,微信是近几年新兴的社交媒体之一,它所依赖的是“强关系”,即好友关系依赖于家人、同学、同事等,朋友圈则是微信中发表言论的空间。然而微信和微博之间的关系,也促进了微博舆论的生成,借助信息源头这种强关系的可信度,把信息通过弱关系的微博平台发布于众,从而增加了事件的可信度。大量的媒体信息在微博、社交网络中得到扩散,事件不再是简单的二级传播,而是公开传播形式下的N个人对N个人的传播,所以传播范围要比传统媒体大的多。
舆论生成过程图:
微信用户(强关系)朋友圈微博用户(弱关系)微博意见领袖/大V粉丝/公众
舆论危机生成要素:信息发布是否真实;平台;意见领袖;敏感词汇;不平衡心理
3、舆论危机的扩散
微博源于互联网,而网络传播具有的最大特点便是急速交互性,新闻一经发出就已经被传播到四面八方,就像病毒一经侵袭便逐渐扩散到人体的每个血管中一样,因为他们是相互联系的,因此也具有“无中心化”的特点。由于身份通过数字化处理而隐匿起来,因而,任何人都可以成为权威,而这也恰恰消解了权威,进而导致不全面不真实的新闻的大量传播、扩散。其次,在互联网的大背景下,空间是虚拟的,人物之间没有固定的利益关系,人作为个体具有更大的自主性。由于人们之间的交往突破了空间限制,也突破了“社会的藩篱”,成为了自由自觉的活动。另一方面,我国关于网络新闻传播方面的法律规定不够健全,因此,微博用户们在微博里可以畅所欲言,发表自己的观点。
网络本身的交互性和自主自由性加速了事件的传播范围,容易造成舆论的一边倒的现象。但是不仅仅是微博自身加重了舆论危机扩散的过程,各种互联网媒、电视、广播也拓宽了信息的覆盖范围。由于此事件在发生时就没有做到真实全面,所以导致传播过程中受众的关注点都在敏感词语上,已经导致了受众对于后续的确切报道不关心的后果。在受众心中已经产生了对事件的刻板印象,其他媒体的关注度和报道反而会加深上述关键词在受众心中的印象。可见不同媒体的传播效果对于舆论的影响力不一般。
“沉默的螺旋”理论认为,受众在表达自己观点的同时,如果没有特定的方向,便会一边倒向舆论的大多数,意见一方的沉默造成了另一方意见的增势,这样很有可能会淹没靠近正确一方的观点,反而被反方吞噬。而且微博用户群是一个三低群体,即年龄小、低学历、低收入,大多数微博用户缺乏理性的判断力,极易出现激进情绪和过激言论,并在微博、手机中经过不断放大、叠加、迅速生成并蔓延为大量非理性的言论和意见。从而使得舆论“火药味”升级,最终甚至发展成舆论危机,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价值观以及个人观点和态度都有不利的影响。
4、结语:纵观微博舆论危机现象,主要呈现出一下几个特点。(1)范围广、难控制,成因复杂。(2)信息复杂化,言辞激烈缺乏理智,群体盲目跟从现象显著。(3)意见领袖在舆论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舆论危机影响恶劣,微博权力义务意识淡薄。根据上述特点,有关部门应该关注微博等新媒体的“信息发布”上有一定的把关,对于传播虚假信息的微博用户予以惩罚。与此同时,还应该提升网络意见领袖的新闻素养,不可盲目跟从。广大媒体及时跟进新闻报道,传达正能量的舆论,从而尽量避免微博舆论危机的产生和扩散造成的恶劣影响。(作者单位:1.河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2.河北大学管理学院)
注解:
① 《舆论学——舆论导向研究》陈力丹1999,07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P11.
参考文献:
[1] 《舆论学——舆论导向研究》陈力丹1999,07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2] 《信息化社会与公共传播》郑保卫 2014,03 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3] 《传播与伦理——大众传播中的伦理问题研究》邓名瑛 2007 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