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公司绩效管理的成本控制
2015-10-21韩康
韩康
摘 要:本文基于当前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同时充分考虑本公司的发展战略目标及外部环境等因素,对公司绩效管理过程中的结构转换摩擦成本、最大利润目标淡化成本、生产要素流动障碍成本进行分析,并据此较为合理、科学的绩效管理模式。
关键词:绩效管理;成本控制;管理模式
科学、有效的绩效管理可以促进组织管理流程和业务流程的优化,使得组织和个人的绩效持续提升,进而助于组织战略目标的实现。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各企业、各地区、各国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密切,经济全球化使得企业可以学习西方先进的绩效管理和成本控制手段,但也将企业竞争推向全球优胜劣汰机制更加残酷。为增强企业竞争力,公司制企业应进行有效地绩效管理成本控制,选择合理、科学的绩效管理模式。
一.国有公司绩效管理的成本控制
1. 公司结构转换摩擦成本控制
公司是一种有效的管理模式,它是经济发展、科技进步、社会分工、市场竞争的必然结果,但在我国公司制企业的形成是由政府主导积极推进的,因此在这一过程中结构转换摩擦成本是不容忽视的。
淘汰旧制度、实施新制度以及新旧制度不衔接造成的费用称为制度准备阶段的成本;新制度规范化、合理化、正规化造成的费用称为制度完善阶段的成本。这些是制度改变所需要的一般意义上的成本。
公司制度的形成不仅仅是本企业内部组织结构的变化,必然对其推动者—政府形成一定的影响,引发政府内部权利结构的变化,这一过程必然会遭遇重重阻力,导致制度转变成本上升;在国家的行政压力下匆忙改制,有些企业并不具备改制的条件,在这种情况下形成的公司整体效益必然会大受影响;在经济全球化的大环境下,现代公司制度要求建立健全的现代产权制度,实行产权多元化和分散化。而在我国传统的国有企业中,国家是唯一的投资主体,其它投资主体并无进入的权利和机会,同时还存在国有资产产权虚置的情况。在明晰产权、确定资产归属的过程中,难确保真实性,进而提高改制成本。这些是制度改变所引发的政治成本,造成国民生产损失。
2. 最大利润目标淡化成本控制
随着公司规模的不断扩大、公司分点的全球设立,在现代公司中所有权和控制权相分离,公司会聘用职业经理人进行管理,职业经理取代所有者控制公司权利。经理是否会完全维护所有者的利益,形成“代理问题”。所有者追求的目标是收益最大化,而经理追求的是自身效用最大化。因此如何有效激励、管控经理,使其在追求个人效用最大化的同时更有效地促进所有者目标的实现,是十分重要的。
在国有股居控股地位的公司中,董事是国有股权的代表,公司由经理进行经营管理,国家剩余索取者。公司日常运行中,董事和经理的管理目标很可能会偏离剩余最大化这一目标。董事和经理可能会最大限度谋求自身利益甚至合谋侵吞国家资产。因此,对董事和经理的激励和约束是必要的。
3.生产要素流动障碍成本控制
科斯理论指出:公司制度的实行可以有效的减少市场交易成本。但是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要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就必然要求统一的国内、国际市场,显然这与实际情况是不想符的。因此,生产要素流动障碍成本是不可避免的。
目前我国市场经济尚未成熟,还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全国统一的产权市场,在交易过程中会有较高的摩擦成本。其次,我国资本市场处于成长发展阶段,抵御国际金融风险的能力差、金融市场高级人才缺乏,资本流动投机性过强,公司的股票价格并不能真实反应公司经营业绩,进一步影响资本有效流动。最后,国有公司经理人员多为行政官员,对经理人员的行政约束和激励成本相当高。
二.意见和建议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国有公司制企业不仅存在一般意义上的成本,还存在较高的政治成本。进行有效的成本控制、提高公司绩效,必须建立健全的现代产权制度、优化生产要素市场。在全球化背景下,成功、有效的外国绩效管理模式给我们提供了新的模式指导,但在引进的同时应充分考虑我国实际,切合本身发展需求,要充分考虑以因素:
1.我国证券市场尚未成熟、统一的劳动市场尚未真正建立,生产要素流动速度慢并且要素流动摩擦成本高,因此产权不应该过度分散。同时不应该过度追求快速度的生产要素流动,生产要素流动过快可能导致公司只追求短期目标的实现而忽略其长期发展目标。
2.现在有些公司追求简单的规模迅速扩张,兼并、收购、合并短时间内形成大型的联合企业,然而规模扩张和规模效益并不能同步实现。由于规模过大,内部组织管理、协调控制困难系数大。因此,我国公司在规模扩张时要慎重考虑,采取坚实、稳健的扩张步伐。
3.公司要注重实物资产以及新产品的研发。太强的资产转移和过快的变现能力,会使得公司资产的价值形态转变远快于实物资产的重组,使企业偏向金融投机,不利于切实长期发展。因此,公司要加大新产品研发力度,注重实物资产,提高公司绩效。(作者单位:山西财经大学)
參考文献:
[1] [美]E.G.菲吕博腾, S .配杰威齐.产权与经济理论:近期文献的一个综述[A].财产权力与制度变迁[C].上海:三联书店, 1994.
[2] 李有根, 等.大股东股权、经理自主权与公司绩效[J].中国软科学, 2004 ,(4).
[3] 道格拉斯· 诺思.经济史中的结构与变迁[M].上海:三联书店, 1994 .
[4] 王淑红,龙立荣.绩效管理综述[J].中外管理导报,2002,(9):40-45.
[5] 张双.绩效管理理论溯源[J].商场现代化,2007,(1):184-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