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素质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研究

2015-10-21刘颖

新课程·小学 2015年7期
关键词:素质教育素质教材

刘颖

小学语文这门课程是基础性的,在小学阶段的教育教学中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其不但属于一种工具,是学习其他一系列课程和知识的前提,而且有着十分强的思想性,有利于小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新世纪倡导的教育主题是素质教育,其需要摆脱灌输式的教学方式,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增进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沟通。为此,素质教育的实施有利于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提升。

一、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作为素质教育关键组成部分的审美教育是塑造人格的重要方式。首先,培养学生善于发现美。在小学语文教材上存在不少关于生活描写的文章,教师需要启发学生善于从平凡的生活中发现美。其次,培养学生善于想象美。针对小学生来讲,缺少生活经验,鉴赏美的水平比较低。为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指导学生想象的技巧,进而感受到美。教师应结合教材要求学生进行想象,从而实现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目的。例如,教师在教授学生《山中访友》这一篇文章的时候,能够要求学生闭上双眼,在教师的阅读声中想象一幅有关大山及其周围美景(古桥、树林、鸟儿、山泉、溪流、悬崖)的画面。最后,培养学生善于感受美。在小学语文阅读课中,必不可少的一种心理要素就是情感感受,这也是进行审美教育的一种关键方式。朗读文章是情感感受的一种很好的技巧,为此,教师应启发学生朗读文章,从而实现情感的熏陶。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素质

在学生一系列的素质中,非常重要的一种就是思想道德素质,其有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并且,小学语文教学的一项关键任务就是强化思想品德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当教育学生学习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热爱社会主义和共产党,发挥优良的革命传统,树立远大的理想,懂得分辨对错,让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以及指导学生怎样做人和做事等等。

当前的小学语文教材中存在不少爱国主义与亲情教育的文章,教师应当有效地挖掘教材資源来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另外,教师的一言一行也会直接到影响学生的思想品质。这就需要教师无论是在课内,还是在课外,都对自己严格要求,由细微之处做好每一件事情,起到模范带头的作用,让学生体会到教师不但有着渊博的知识,而且也具备高尚的思想道德,进而推动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观念。

三、有效地统一课堂教学与学生的实际生活

小学语文教师应当有效地统一课堂教学与小学生的实际生活,实现多样性的教学形式和教学目标。这样,一是能够使拉近学生实际生活与课堂教学间的距离,让学生进一步地学习和掌握教材内容,并且使学生感受到实际生活中时时处处都存在语文知识。二是能够促进学生开阔自身的知识视野,培养观察社会的技能,以及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另外,倘若条件允许,那么教师能够经常性地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并非只是在课堂教学中教授学生知识,教师要有效地挖掘课堂教学外的教学信息和资源,努力启发学生摆脱教材与课堂的束缚,融入社会实际生活中,从而在生活实际中有所体会和增长知识,最终推动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的健康发展,实现素质教育的教学目标。

总之,实施素质教育是社会发展的要求、振兴民族的根本所在,以及改革基础教育的关键性内容。语文教学作为实施基础性教育的一种关键方式,在教学中贯彻和实施素质教学变得十分必要。只要教师能够团结一致,敢于发现和探究教学规律,就能够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让学生具备良好的道德素质和跟社会要求相符合的素质,从而让学生真正地担当起新世纪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

参考文献:

[1]胡荣裕.挖掘语文教材中的艺术素材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03).

[2]罗剑宠.小学语文教学改革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03).

编辑 王团兰

猜你喜欢

素质教育素质教材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高铁乘务员的素质要求及其养成
论美育中的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中的音乐教育
素质是一场博弈
什么是重要的素质
如何有效渗透素质教育理念
关注基础教育阶段中的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