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提升小学品德与社会的教学质量

2015-10-21乌洁

新课程·小学 2015年7期
关键词:小学品德与社会实践活动教学质量

乌洁

摘 要:小学品德与社会,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性课程。但反观如今的小学品德与社会的课堂教学,由于受种种不利因素的影响,导致这门课程的教学质量一直得不到预期效果。因此,如何优化课堂教学策略,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应该是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师广泛关注和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质量;生活化;实践活动

下面,本文就从以下两点,对本论文课题进行说明和论述。

一、实现课堂教学生活化,拉近学生和知识之间的距离

当前很多品德与社会教师,常常使课堂教学远离学生的现实生活,导致学生体验不到学习知识的价值和意义,因而失去了学习热情和兴趣。所以,身为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师的我们,应该将教材内容与学生现实生活结合起来,实现课堂教学的生活化,从而拉近学生和知识之间的距离,为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奠定基础。

比如,在学习五年级下册《各种规则与安全》这节内容时,上课开始后,我就要求班里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说一说规则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和不遵守规则造成的后果,然后,发放安全卡片,让学生把学校在各方面存在的安全问题写下来,让同桌之间进行交流,再全班指名进行反馈。而后,在学生谈论较为激烈的时候,顺利引出本节课的课题。这样,我通过结合学生的现实生活,拉近了学生与知识之间的距离,从而以积极主动的态度投入对本节知识的学习中。

二、开展课外实践活动,加深学生的生活實践体验

在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上,一味给学生讲述理论知识点,会令学生产生抵触心理,所以,我们还应积极开展课外实践活动,给学生提供动手、动脑的机会,让他们依靠自身能力,对品德与社会知识进行学习、探索,如此,既能加深他们的生活实践体验,又能锻炼他们的学习与探索能力。

比如,在学习三年级下册《我们生活的地方》这节内容时,我们就可组织学生开展社区调查实践活动,即引导学生对自己生活社区的环境、特点及变化等进行调查,并将调查结果记录整理,课堂上,大家共同对调查信息进行交流分享。这样,我一方面加深了学生的生活实践体验,另一方面培养了学生的社会生活能力,激发了学生对社区的热爱之情。

总之,在如今新课改之风日益盛行的大背景下,我们一定要采取各种行之有效的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使小学品德与社会的教学质量在我们的正确带动下获得最大限度的提高!

编辑 马燕萍

猜你喜欢

小学品德与社会实践活动教学质量
提高教学质量,重在科学管理
谈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小学品德课程中历史事件的教学目标与教学策略研究
关于小学品德与社会学科教学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