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儿童节奏训练的方法

2015-10-21王晓硕

新课程·小学 2015年7期
关键词:音型木鱼韵律

王晓硕

著名德国音乐教育家奥尔夫先生指出:“能够把音乐、舞蹈、语言等融为一体的最核心、最基本的要素就是节奏。”节奏是音乐构成的第一要素,也是音乐教学中非常重要的部分。所以培养学生的节奏创编也是音乐课教学的重要基础。

一、寻找歌曲中的节奏

在课堂上,我经常引导学生寻找隐藏在歌曲中丰富多彩的节奏,模仿、拍击并概括成节奏型。比如在学习鸭子拌嘴一課时,请学生分别总结出鼓、钹和木鱼的节奏型:鼓X - | X - |   钹 XX X |XX X |  木鱼 X X | X X | 。

二、即兴拼凑节奏,形成新的节奏型

在学生已经掌握这些基本节奏型的基础上,将这些基本节奏型组合成新的较长的节奏型。例如:XX X | X X | X - | XX X | X  X | XX X | X - |等等。

三、在兴趣中变化节奏

1.在基本节奏型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其变化出新的节奏,开拓思维,进行再创作。例如,X XX |节奏型,把这个节奏比喻成人的走路,如果速度加快了,就是这样  | |,速度放慢了就变成了 X - | X  X | X - | X  X |。把这个节奏进行省略合并,又变成了附点节奏X. X | X. X |。

2.引导学生将朗诵的节奏韵律加以改编创作,从而体会节奏带给古诗文吟诵的不同美感。例如,有的学生把“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的朗诵韵律总结为(XX  XX X - | XX  XX X -),而有的学生却把它改编成了(  X O |  X O)。“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有的学生读成(XO XO XX X | XX XX X -|),非常好听。学生在有节奏的吟诵中,踏脚拍手,既感受了诗词古韵,又体会到了创作成功的喜悦。

四、在伴唱中应用节奏

为已经熟悉的歌曲设计简单的固定节奏型进行伴唱,最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创造力。因为歌曲的节奏和固定音型的配合,使歌曲的演唱更有趣味,同时也发展了多声部听觉。如,在学习歌曲《打麦号子》的伴奏音型时,我们就试着共同创作出音响效果极好的二声部伴奏谱:

XO  XO   X X   X | XO  XO   X X   X |

哼  嘿   哼哼 嘿 |   哼 嘿    哼哼 嘿

以上节奏训练方法,通过用语音、身体动作等来对孩子进行节奏感的培养,无论是对孩子今后学习器乐或者歌唱,更或是未从事音乐而言,都是一个学习音乐、感受音乐的良好开始。

?誗编辑 孙玲娟

猜你喜欢

音型木鱼韵律
基于阅读韵律的高中英语默读朗读教学实践
神奇的木鱼声
浅谈钢琴学习中即兴伴奏培养能力的分析
韵律之美——小黄村
即兴伴奏的音型发展方式
木鱼书的“灵韵”
韵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