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科学探究的有效实施

2015-10-21史翠娟

新课程·小学 2015年7期
关键词:小麦小朋友科学

史翠娟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提出:“幼儿科学学习的核心是激发探究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在我园开展的主题教育活動中,我们利用身边得天独厚的资源,根据幼儿的特点和本地区的地方性,将科学教育贯穿于日常生活之中,引导幼儿在主题探究活动中通过自己的发现主动建构有关的知识经验。

一、正确对待幼儿的好奇好问,激发其探究欲望

爱提问是孩子的天性,幼儿爱提问证明他的思维经常处于活跃、积极的状态,老师应正确对待幼儿的这一表现。当幼儿有问题时,就说明这个幼儿可能在提问题之前已经进行过探索或思考,只是未能得到答案,这时老师就应继续保护幼儿探索的欲望,和幼儿一起讨论如何才能找到答案,并鼓励和引导幼儿应怎样去做。如果幼儿提的问题老师确实不知道答案,千万不能碍于面子,含含糊糊,而应明确告诉幼儿老师也不知道答案,但很愿意和小朋友一起去寻找答案,如,上网查询、看书、向别人询问等,继续保持幼儿对问题的浓厚兴趣。一次活动中,幼儿问我:“老师,蚯蚓有眼睛吗?”我当时一愣,蚯蚓有没有眼睛,我真的是不确定,该怎么对孩子说呢?看到孩子求知的眼睛,我俯下身来抱歉地对他说:“宝贝,你的问题把老师也难住了,我们一起到网上查一查,好吗?”孩子很高兴地和我一起针对这个问题在网上继续寻找,终于找到了正确答案。

好奇好问是幼儿的个性特点之一,它表现为幼儿对外部世界所产生的一种新奇感和兴奋感。瞧,孩子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在班级的小菜园里种上了黄豆、萝卜、青菜、芋头等。种植时,老师和孩子们一起翻土、捡石块、锄草、浇水等,收获时我们一起拔萝卜、摘青菜、捡豆子……幼儿在种植与护理这些植物的过程中,通过观察和探究,感受到植物种类繁多,有不同的根和叶,不同的茎,不同的花和果实等,这样孩子可以亲眼看看种子是怎样发芽的,萝卜是怎样长大的……丰富了知识,开阔了视野,培养了他们关爱与呵护植物的情感和能力。

二、从“学”到“做”,让孩子亲身实践

为幼儿创设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动手操作的机会,是帮助他们获得知识最迅速、最便捷的途径。有一次,我发现我班一名幼儿在用热水浇花,我问他为什么要用热水浇花?孩子的回答令我哭笑不得:人喝了冷水都不卫生,所以,花也需要喝开水,这时我并没有横加阻挡或急于把答案告诉他,而是给幼儿提供了充足的探索空间,放手让幼儿通过实践验证自己的想法是否正确。经过几天的实践,我们慢慢地发现用热水浇的花开始枯萎了,而别的小朋友用冷水浇的花却越长越好,这时,孩子很自然地得出了结论。这样的实践探索,让幼儿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更多主动性、积极性、参与性和创造性,从而获得更多的学习经验。

在“我长大了”的主题活动中,我采用了一个比较有趣的演示和实践体验,就是请小朋友带来很多他们小时候的照片,请孩子们来猜一猜这是谁?孩子们谈论着、交流着,非常开心。我还请小朋友带来了自己小时候穿的衣服,感受一下自己的成长。孩子们在这种直观的教学情境下,一下子就明白了“长大”的含义。在活动过程中,我提供了大量的机会让孩子亲身实践,变以往被动的知识接受为如今主动的探索和学习。

三、引导幼儿观察,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

教师在引导幼儿观察时,不能局限于一般的观察,还应该引导幼儿在观察时发现更多的问题,注意研究对象与周围的关系,并维持一定时间的兴趣。如,春天到了,我们在自然角里种了豆子、花生等,孩子们天天都去照顾它们,天天都去观察它们的变化。在“芽芽笑了”的活动中,孩子们自己制作了记录纸,详细记录豆宝宝生长发育过程,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孩子们发现植物的生长离不开空气、水、阳光。幼儿的观察能力在这样的探究活动中不知不觉地提高,他们的求知欲也随之增强了。我们还根据地域特点,在我们的“自然角”里放置了孩子们熟悉的辣椒、花生、玉米、小麦等,使孩子们有了一片自己的天空,新的探究活动又开始了。如,小麦是如何生长的,它适合在哪儿生长?孩子们给小麦准备了各种各样的“家”,有泥土、石子、海绵、沙子等等,孩子每天都关注小麦的变化,一天、两天、三天……最终小麦种子在泥土里破土而出,冒出了细细嫩嫩的小绿芽,孩子们的兴趣立刻高涨起来,激发了孩子的学习兴趣。

此外,科学观察活动还可以利用野外踏青、亲子活动等,带领幼儿走出教室,走进大自然,开阔眼界,增长经验,激发幼儿的创新意识,提高探究能力。

总之,科学教育的过程必须成为幼儿的探究过程,成为幼儿尝试和发现的过程,使幼儿不仅获得内化的知识经验,而且体验和获得真正意义上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让幼儿真正在科学探究中成长。

编辑 王团兰

猜你喜欢

小麦小朋友科学
主产区小麦收购进度过七成
孔令让的“小麦育种梦”
叶面施肥实现小麦亩增产83.8千克
哭娃小麦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找茬儿
科学拔牙
衰落的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