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的有效性参与

2015-10-21郑爱琴

新课程·小学 2015年7期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育

郑爱琴

摘 要:学生是否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是衡量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的有效性参与有助于提高课堂效率,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鼓励他们主动学习。教师应该采用各种方法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去,如,尊重学生、巧设情境以及教授学生参与的方法等。

关键词:小学数学;有效性参与;教育

在素质教育阶段,我们更强调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那么如何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呢?学生有效性的参与就是其主要的衡量因素。著名的教育学家巴班斯基曾对学生对课堂的参与进行了有效的说明,他认为:“课堂教学如果摆脱不了教师牵着学生走的局面,不让学生参与学习过程,那么不管教师教得如何出色,讲得如何生动直观,都无济于事。”如果学生在课堂中有效参与,与教师积极互动,那么学生学习效率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也得到保证,从而形成一个良性循环。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应该采用多条途径,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去。

一、尊重学生,让学生乐于参与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参与是积极、主动的过程,这种参与不仅仅包括外部的互动性,还包括师生情感的交流,包括师生之间良好的人际互动。因此,教师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人格魅力,尊重学生、关心学生,与学生之间能够平等对话,愿意倾听学生,接受学生对自己的批评,营造师生之间和谐的氛围。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放弃自己“高高在上”的教师形象,愿意与学生打成一片,以自己的知识素养和人格魅力令学生折服,从而形成学生愿意与之交流、与之互动的人际关系,让每一个学生都乐于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去,学生在课堂中能够自由地发表意见,乐于与教师进行互动与交流。

二、巧设情境,让学生主动参与

课程学习是师生互动的过程。学生在课堂的有效参与应该表现为教师、学生、教材、环境等因素的良好互动。为了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程中去,教师应该创设各种情境。教师在课堂开始时,应该让学生对新知识有一个强烈的求知欲望,这就需要教师巧设情境,把学生引入特定的情境中去,从而为学生的有效参与提供重要前提。在教學实践中,常见的情境法有故事情境、实验情境、问题情境等,但不论是创设哪种情境,教师都应该保证该种情境能够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让每一位学生都能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去。同时值得注意的是,每一位学生的基础水平不同,教师在情境的创设过程中,应该面向全体学生,同时注意层次性,让每一位学生在对课堂的参与过程中主动探讨,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三、教授方法,让学生学会参与

俗话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小学这一基础阶段,除了教授学生掌握系统的知识外,教师还应该引导学生掌握各种学习方法,纠正学生不良的学习习惯。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教会学生如何参与到课堂中去,从而提高学生的参与效率。在实践教学中,常常存在这样一种情况:学生能够主动积极地参与到课堂中去,但这种参与缺乏有效性、关联性与秩序性,一堂数学课往往是以七嘴八舌、毫无成效而终结。因此,教师应该加强指导、教授学生参与方法。教师在学生参与过程中要进行适当的控制和点拨,在学生思维遇到瓶颈的时候进行启发,在学生参与过程中出现的偏离课程、缺乏秩序时要学会适当控制和引导。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通过各种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自觉进行数学的探索,掌握正确方法,学会参与,学会思考,学会探索,从而为今后的数学学习奠定基础。

总而言之,小学数学教师应该不断提高自己的素质,结合学生特点,不断研究,从而让学生乐于参与、主动参与并学会参与,提高数学学习效率,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参考文献:

陈玉梅.提高小学数学课堂学生参与度的思考[J].教育教学研究,2011(08).

编辑 马燕萍

猜你喜欢

小学数学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什么是“好的教育”?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