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实施“学讲计划”,转变课堂教学模式

2015-10-21梁永

新课程·小学 2015年7期
关键词:学讲计划尝试计划

梁永

“学讲计划”所提出的教学方法,不能仅仅靠学习理论知识,重要的是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去运用,去探索,去思考,去总结。

半年多来,我在不断地学习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在实际的课堂中,坚持尝试运用“学讲计划”所提出的“学进去,讲出来”的教学方法。在不断的实践中,我发现三年级的学生“学进去”相對容易一点,而“讲出来”就比较困难了。那么,怎样能够让三年级的孩子“讲出来”呢?我想,这“讲出来”不是单纯地说,而是要讲得有条理,有深度。这就需要老师做好细致的指导。

一、分组要科学

每一小组要有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有口语好的,要有个性张扬爱表现的,要让这样的学生当小组长,让他们起到榜样的作用,只有这样才能把全组带动起来。

二、教师要会“引”

首先,要随时注意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学生只有逻辑思维好了,才能表达得有条理。其次,教师要有层次地去引导学生,由浅到难,由现象到本质,让学生感觉不到难。

三、教师要激发学生想说话的兴趣

三年级的孩子本身语言表达就不全面,没有条理。教师要看到这一点。在孩子表达的过程中不打击、不埋怨、不批评,勤鼓励、多表扬。孩子只有愿意说了,才能把所学知识说出来,说得好。另外,不能总是让优秀的孩子说,那些口才差、成绩不好的孩子更需要这个机会,多让他们说一说、练一练。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整体水平,才能把“讲出来”落到实处。

四、教师要善于对孩子讲出来的东西进行总结、归纳,教给孩子方法

孩子说出来的东西,尤其是刚开始,肯定是不全面、不连贯的,这个时候,教师就要进行归纳总结,帮助孩子去连贯成一句或一段有逻辑的话语。当然,老师不能一直这样去辅导、参与。这个时候,老师的参与是为了以后更好的放开。

“学讲计划”的实施给我们的教学带来了新的尝试,如何让学生高效地讲出来才是我们的目的。所以,我们有必要分清“学进去”和“讲出来”之间的内在联系。在教学中,我深刻地感受到“学进去”和“讲出来”是一个完整的学习过程。“学进去”是信息的输入,是学习有效的先决条件;“讲出来”是信息的输出,是学习效果的即时反馈,所以,“学进去”和“讲出来”既然是一个完整的信息回路,就必须建立两者之间的反馈联系。教学中必须充分考虑两者的关系。通过“学进去”让学生能够“讲出来”;通过“讲出来”让学生能够“学进去”。所以,“学进去”是“讲出来”的基础,“讲出来”是“学进去”的动机和结果。

编辑 鲁翠红

猜你喜欢

学讲计划尝试计划
再试试看
一次惊险的尝试
尝试
Learn to Make a Holiday Plan学做假期计划
实施学讲计划,构建学讲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