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生作文教学之我见

2015-10-21崔忠

新课程·小学 2015年7期
关键词:习作生活化作文

崔忠

有些小学生总觉得习作乏味,兴趣不高,害怕写作,严重影响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如何改变作文教学的这一现状呢?笔者结合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简单谈谈自己的见解。

一、培养兴趣,让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的重要要求之一,也是学生写好习作的关键。爱玩是孩子的天性,游戏是孩子最正当的行为,把游戏渗入习作训练中,在玩中写,写中再现玩趣,作文也就成为最轻松平常的事了,学生有话可写、有情可抒、有感可发,和作文一起分享游戏的快乐,再也不会感到作文是一件痛苦的事。而且,教师要改革作文评价方式,作文评语要有鼓励、激发性,以表扬为主,尽量不要批评学生,可以把优秀习作在班内或其他展示的平台上交流,并编入《作文集》,推荐到报刊或其他杂志上发表,让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促使他们积极写作,喜欢上写作。

二、把语文教学融入生活中,与生活联系起来

生活,永远是作文创作的源头活水。在日常生活中听、说、读的活动总陪伴我们左右。因此,我鼓励学生多看、多听、多想、多写,将作文教学生活化,让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情不自禁地学习作文、应用作文。

作文是语文知识的实际应用,语文是否学得好、学得扎实,是作文成败的前提。“语文教学生活化”就是把语文教学植根于生活的土壤中,在生活中学习语文、应用语文,学好语文。所以,在教学中,笔者一直让学生把语文的学习与生活实际紧紧联系,把语文融入生活中,学生学习起来轻松自然,下笔也就水到渠成了。

三、鼓励学生广泛阅读课外书籍,为写好习作积累素材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量的积累才有可能导致质的提升。没有大量的语言积累,学生是无法写好文章的。而学生大多缺乏自觉性,只有不断地鼓励和督促,才能帮助他们积累语言,提高语言的储备量。但通过多年来的教学实践,我觉得不能只让学生看作文书,还应涉猎广泛,看名家名篇、科普类作品和地理、历史知识以及童话、寓言等。每读一本书,要求学生谈一次感受,写一次体会。这样经过长期的积累和内化,学生写作的语言资料库不断丰富完善了,写作时遇到的障碍就大大减少。有了一定“量”的积累,才有了“质”的喷发。作文时才能信手拈来,水到渠成,这样,才能写出大气、灵气、有个性的佳作。

当然,提高习作教学效率的方法有很多,教师要经常进行反思、改进,慢慢地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让学生在作文这块广阔的空间里自由地翱翔。

编辑 韩 晓

猜你喜欢

习作生活化作文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