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设问启发例谈

2015-10-21东有军

新课程·小学 2015年7期
关键词:对比逻辑探究

东有军

摘 要:小学生以形象的线性思维为主,在理解问题时难免疏漏,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抓住重点问题,对教学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整合,从而启发和引导学生完善理解和认知。

关键词:小学数学;设问启发;逻辑;对比;探究

问题是启发探索和认知的钥匙。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认知能力毕竟有限,学习过程中许多知识细节可能认识不周全。这就需要一线教师及时结合学生实际认知规律有针对性地整合教学内容,通过问题诱导和启发。下面笔者就结合课堂实例对怎样进行设问启发进行分析和讨论。

一、设置发散问题,强化逻辑思维

为了帮助小学生克服线性思维,让他们迁移知识生成网络,我们可以针对新学的知识设置发散性的问题,引导同学们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多层次的思考与探索。比如针对:“苹果重量是香蕉的5/6”這个应用命题,我们就可以从下面几个角度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1)香蕉重量是苹果的多少?(2)香蕉重量比苹果多几分之几?(3)苹果重量比香蕉人数少几分之几。这几个问题都是比较,但是针对的比较量不同,这就让学生从细节上注意到不同比较对象和比较量时问题怎样解决,成功拓展知识应用面。

二、联系相关问题,探索新型知识

知识是相互关联的,所以,在教学中我们一定要注意知识之间的衔接性启发,这样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归类总结能力。比如,在教学“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时,我们要引导大家回顾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相关内容:(1)分母相同的分数怎样运算?(2)分母不同的话可以直接加减吗?(3)如何将异分母分数转换成同分母分数?通过这三个问题引导让学生成功对接旧知识,强化对新知识的理解,提升课堂效率。

三、创设对比问题,完善细节认知

小学数学中也存在表达类似的情况,如果我们不能准确把握表达细节可能就会出现理解错误。所以,我们要通过设置问题对比让大家准确认知不同的细节和概念。比如学习比例以后我们给出下面问题:“两根5米长的绳子,一根剪掉2/5,另一根剪掉2-5米,剩下的哪根长?为什么?”如果我们不仔细观察可能就会认为都减去了2/5那肯定剩下的一样长。但是我们仔细观察就发现第一个2/5没有单位是比例,而第二个有单位是具体长度,这样就让大家有效区分了分数在应用题中表示比例和具体值的窍门。

总之,问题是引导学生认知的索引,数学教学中我们一定要能抓住学生认知的关键环节进行有针对性的问题设置,这样才能启发学生充分发挥思维潜能,提高数学思辨和运用能力。

编辑 杨兆东

猜你喜欢

对比逻辑探究
刑事印证证明准确达成的逻辑反思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逻辑
创新的逻辑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克里斯托弗·马洛与陶渊明田园诗的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