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小学生数学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2015-10-21李姗

新课程·小学 2015年7期
关键词:问题情境自主学习学习兴趣

李姗

摘 要: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是教学的主导,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知识学习的引导者、传授者,学生不是知识的容器,是知识学习的探索者、领悟者。学生学习、理解、掌握数学知识的过程,是学生在教师引导下的自主学习的过程,小学数学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数学自主学习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问题情境;学习兴趣;自主学习

课堂教学中,教师不能只是充当传授知识、教会技能的角色,还要在课堂中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调动学生眼、耳、口、手等感觉器官,让学生动脑、动口、动手,自觉主动学习数学知识,理解数学知识,运用数学知识,并把知识变成自己的财富。课堂教学中,教师是“导演”,是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评价者,而学生才是“主角”,教学效果好坏,更多看的是学生表现得如何。教师要敢于放手,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给予学生大量的学习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能够有时间深入思考,自主学习。

一、精心设计数学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教师要根据教材特点,结合学生实际,精心设计能够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数学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自主思考。在设计数学问题情境时要把握两个原则:一是设计的问题要符合学生实际,不能过于远离学生的思维发展水平,太高学生无法触及,太低学生根本得不到训练,设计的问题要让学生可望还要可及;二是要能够激发学生兴趣,干巴巴的毫无特色的问题,不能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要让学生带着兴趣学习,要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让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索。

二、采取多种形式开展教学,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生年龄小,注意力集中时间不长,自制能力也较差。课堂教学中,不能老是运用单一的教学模式开展教学,要随时改变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尽量做到形式新颖,方法独特,减少机械化的程序,增加形象性的教学,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一是要将抽象的概念、深奥的道理、枯燥的推导具体化、形象化、生动化、趣味化。在教学中穿插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谜语、故事和游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二是在不改变原有教材内容的基础上,增设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的内容,让学生将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生活实际中,运用掌握的知识解决生活实际中的問题,从而让学生领会到生活中处处是数学,处处有数学,生活离不开数学,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动机。三是运用新颖、独特、有趣的教学方法开展教学,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比如,教学“乘法的初步认识”时,用多媒体出示5+5+5,2+2+2+2+2,6+6+6+6…+6(50个6)等题目后,说:“今天老师和你们进行一场计算比赛,看谁算得又对又快。”听了教师提出的问题后,孩子们一个个都投入到了紧张的计算中,我一下子就说出了所有题目的答案,孩子们都觉得非常神奇。我顺势问:你们想不想也像老师一样快速算出答案,这样一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大增,自主学习的意识也进一步增强。

三、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强化学生自主学习意识

学生经过自身的努力获得成功后,会产生强烈的成就感,也就会对这样的事件产生浓厚的兴趣。教师在课堂中的任务除了传授知识,还需要教给学生学习的能力,多鼓励、多点拔、多诱导,帮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成功。当学生在自主学习,理解掌握知识的过程中,要多给学生以鼓励:“你可以自己独立解决这个问题的”“老师相信你的实力,加油”“再努力一下,你一定行的”等;当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取得成功时,要及时给予鼓励和表扬,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更加喜欢数学,更加努力学习,更加主动学习。

编辑 杨兆东

猜你喜欢

问题情境自主学习学习兴趣
浅议中学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浅谈中职语文课堂教学问题情境的创设
浅议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策略
数学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之我见
如何推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