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讨小学语文古诗教学的方法

2015-10-21刘晓霞

新课程·小学 2015年7期
关键词:牧童古诗意境

刘晓霞

小学语文教育中的古诗教学,可以提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进而为后期初中以及高中阶段的古诗学习奠定基础。但就目前的小学语文古诗教学现状来看,多数教师并没有帮助小学生形成对古诗正确的思维意识,进而对他们后期的古诗文深造造成了一定程度的阻碍。

一、要求学生自主地诵读古诗

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古诗教学的时候,学生对诗意借助参考注释能大体地理解就可以了。而教师在学生进行诗意理解的环节上,务必要尊重和体现他们的自主学习以及自主感悟能力,与此同时,还要注重学生之间的相互沟通。我国的古诗具有“只可意会和不可言传”的特色意境,教师在教学中,要对学生的想象力进行充分的启发,只有这样,才能让他们在脑海中形成诗情画意的诗中情景。首先,诵读古诗是意会诗中情景和体验诗中蕴含情感的最好方式,学生通过有感情的、个性化地诵读就能感受诗的寓意。例如,《泊船瓜洲》中的“一水、又绿、何时”等,这些词表达了作者对家乡强烈的思念之情,而学生只有借助聲情并茂的诵读,才可以真正地感受到作者所要表达的思乡之情,进而与作者产生强烈的共鸣。因此,可以这样说,教师只有引导学生对古诗进行诵读,才能为古诗教学创设此种“诗与情以及情与境”的最高境界。而且,只有如此,才会让学生充分体会古诗词的独特艺术魅力。另外,学生抑扬顿挫地吟诵古诗,在感受汉语言文字的意境、音律和形象的同时,还能积累丰富的语言知识,进而受到情感的感染和熏陶。

二、引导学生正确地捕捉古诗作品的初感

直观或者是最初的印象就是所谓的初感,指读者在第一次接触到作品时,对作品最初的敏捷反应。正确的初感是读者鉴赏作品时的良好心理定势,可以带给读者向导的作用。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古诗诵读之前,要注重引导他们对古诗作品进行艺术初感的正确捕捉。例如,教师在教授古诗《所见》时,可以边进行板画边描述:“夏天的树木郁郁葱葱,浓郁的树叶将树林包围得密密实实,这样就遮住了炎炎的烈日和蓝蓝的天。”教师画完后,学生面前就呈现出了一幅夏天的严密树林图,再针对“牧童骑黄牛”进行简单的画面勾勒,然后启发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比如,可以这样引导学生:小牧童在这幽静的树林里做些什么?借此让学生针对牧童的动作、神态和心理活动等展开丰富的想象,在他们的脑海里就会呈现出一位活泼可爱的牧童形象,进而形成他们的作品诵读明确正确的初感。最后,教师可以配上相应的音乐,给学生进行朗读示范,使他们能够充分感受并体会诗中的意境,为他们接下来的朗读环节奠定基础,进而能够有效地提高古诗教学效率和质量。

总而言之,小学语文教师在古诗教学中能够引导学生真正懂得欣赏古诗和培养他们对古诗的正确思维意识,接下来他们就会对我国的传统古文化进行不断的探究,进而激发他们对语文、古诗学习的兴趣,从而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语文教学的成效。

参考文献:

罗剑宠.小学语文教学改革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03).

编辑 谢尾合

猜你喜欢

牧童古诗意境
牧童学画
墨彩出奇 意境清雅
牧童
品读古诗
品读古诗
品读古诗
寂寞的牧童
舞蹈意境的认知与养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