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小学语文课的朗读训练更有效率

2015-10-21薛之忠

新课程·小学 2015年7期
关键词:排比句詹天佑语言文字

薛之忠

朗读是学生学习语文的最重要基本功之一,也是小学语文课教学中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思想感情、提高语文素养的重要手段。

朗朗的读书声赋予了课堂以生机和活力,其丰富的表现力和情感穿透力,常常能够激起学生情感的火花,让师生在与文本的对话中找到一条通道。但课堂是要讲究效率的,一节课40分钟如何合理安排,何时读,读什么,怎样读,是所有语文教师都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

一、读的训练应该致力于让学生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汉语言博大精深,富于灵性和张力,尤其是蕴含着丰富内涵、清丽神韵的古诗词,更是以其所特有的节奏和韵律感,充分地诠释着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所以,古诗词教学中应当引导学生展开想象,通过内容、情感、意境的补白,入情入味地读,在读中品味诗词的情感,在读中品味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文言文也是我国古典文化的瑰宝,与古诗词一样带有鲜明的声韵美,读起来抑扬顿挫、朗朗上口,是增强文学积淀、正确认识我国古代文化的重要途径。在教学《两小儿辩日》时,我就有意识地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用文言文展开辩论,从最初的平声静气,到后来的固执、激动,孩子们的声调愈来愈高,情绪也越来越投入,读出了情,读出了味,也读出了趣。现行小学语文课本中还收录着许多文质兼美的现代文,当我们读着文章,品味其中的叠词、短语、排比句式等优美的语言形式时,也只有朗读,才能让学生最充分地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独特魅力。

二、读的训练应该为实现整体教学目标服务

语文教学不能单纯地“为读而读”,只有把读的训练与实现整体教学目标联系起来,才能实现课堂效率的最大化。

1.应该紧扣突出文章中心的关键句指导学生朗读

在教學《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时,我就紧扣“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设置问题:周恩来为什么从小会有这样远大的志向?然后层层剖析:课件展示当时“中华不振”的现状;感受洋人在中国土地上的蛮横;感受巡警助纣为虐的表现;体会人们敢怒不敢言的心情;体会少年周恩来的满腔愤慨;深究少年周恩来的沉思;比较少年周恩来与其他人读书目的的不同。在剖析的过程中一次又一次地引领学生齐读中心句。在这样的反复朗读中,学生的情绪一次比一次饱满,语调一次比一次激昂。这样的读,既梳理了课文的脉络,整体感知了课文内容,又让学生感受到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襟和远大志向,从而树立起为国家繁荣和民族振兴而刻苦学习的远大理想。

2.应该有意识地抓住文中感人的细节描写,通过朗读创设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情绪,引领学生走入文本,感悟文章的思想内涵

在教学《凡卡》这篇课文时,我就从写信内容的“挨打、挨饿、受冻”部分入手,引导学生抓住动词“揪、拖、捞、戳”等反复地读,体会凡卡所过的非人生活;再和回忆部分的“乡村美景”以及“砍圣诞树”对比读,以“乐”衬“苦”,最后再引读“苦苦哀求爷爷带他回乡下”的部分。这样入情入境地读,就让学生充分感受到了沙皇统治下俄国社会中穷苦儿童的悲惨命运,也让学生深刻体会到了当时社会制度的黑暗。

3.应该有意识地选取文本中能够充分表达作者情感的句段,通过朗读引领学生走入作者内心,得到情感熏陶

如,《匆匆》这一课中,第一段的连续四个问句,表达了作者对时光逝去无法挽留的无奈和对已逝日子的深深留念。教学中就可以结合前文描绘春景的排比句式,引导学生反复地读。第四段连续的六个问句,也可以在学生学习了第三段的一组排比句,感受到日子怎样在不经意中悄然逝去之后,引导学生反复地读悟。通过这样的读,引领学生走入作者的内心,体味作者真切而细腻的情感,从而让学生懂得时间的宝贵,树立珍惜时间的意识。

4.应该紧扣能够突出角色形象的句段,引导学生读通读透

如《詹天佑》这一篇文章中,詹天佑在勘测线路时的所说、所做、所想,成功地勾勒了一个爱国工程师的高大形象。教学时我就紧扣前文的四个“哪里”,让学生反复地读詹天佑的“所说”,体会他一丝不苟、高度负责的精神和严谨的科学态度。接着,紧扣关键词“亲自、不管、始终”学习“所做”部分,在反复地读中詹天佑身先士卒、不辞劳苦的形象便逐渐地丰满起来。“所想”部分,更是有力地表现了詹天佑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和为祖国争气的坚强决心,因而在教学中我把它作为了朗读指导的重中之重:先是在“勘测线路”部分,紧扣“不怕困难”“不怕嘲笑”指导读;接着在教学下文的“开凿隧道”“设计人字形线路”等内容时,通过设疑:詹天佑遇到了哪些困难?又是怎样克服的?相机引导学生再次反复地读。在这样的读中詹天佑的高大形象便鲜明起来,从而也成功地激发了学生热爱祖国、立志为祖国作贡献的思想感情。

总之,朗读应该为实现语文课堂的整体教学目标服务,应该肩负起形成语文素养的重任。一个有责任感的教师应该在每节课中精心找准朗读指导的突破口,读在实处,读在要处,读在感人处,从而实现课堂效率的最大化。

编辑 张珍珍

猜你喜欢

排比句詹天佑语言文字
詹天佑,“中国铁路之父”
语言文字运用题的变与不变
小题精练(四) 语言文字运用
小题精练(三) 语言文字运用
排比句
詹天佑科学技术发展基金会简介
吼唱在关中大地上的“秦腔”——论小说《白鹿原》中长句和排比句的秦腔韵味
奇妙的排比句
语言文字
32项工程喜获第十一届詹天佑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