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原体肺炎合并心肌损害患儿的临床观察及护理
2015-10-20朱卫华
朱卫华
(大庆市中西医结合医院,黑龙江 大庆 163515)
支原体肺炎合并心肌损害患儿的临床观察及护理
朱卫华
(大庆市中西医结合医院,黑龙江大庆163515)
目的 研究支原体肺炎合并心肌损害患儿的临床观察及护理体会,进而提高医院的临床护理水平。方法 选取2013年5月~2015年5月我院收治的支原体肺炎合并心肌损害患儿65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患儿住院期间的病情变化与相关护理方法,观察护理前后患儿的肺功能变化情况。结果 比较分析65例患儿治疗护理前后的肺功能状态变化情况发现,患儿经过治疗护理后,用力肺活量(FVC)、呼气高峰流量(PEFR)水平、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比治疗护理前均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给予支原体肺炎合并心肌损害患儿相应的治疗及护理能够有效改善患儿的肺功能状态,促进患儿恢复健康,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因此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支原体肺炎;心肌损害;临床观察;护理体会
支原体感染在世界范围内较为普遍,能够通过飞沫传染,以小儿支原体肺炎感染较为常见,并且发病年龄正呈现年轻化趋势[1]。小儿支原体肺炎感染除了会引发呼吸道疾病以外,还会导致肺外多系统损害,其中以心肌损害较为明显[2]。支原体肺炎合并心肌损害会严重影响患儿的健康,因此运用临床治疗与护理来促进患儿恢复健康便显得尤为重要。本次研究主要是对我院收治的支原体合并心肌损害患儿65例进行临床观察及护理体会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5月~2015年5月我院收治的支原体肺炎合并心肌损害患儿65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儿均经过病理学及影像学检查确诊。其中男35例,女30例,年龄7个月~8岁,病程5~13天。患儿临床表现为全身不适、头痛、乏力,发热为39℃以上,并呈现出间歇热或张弛热,痰液粘稠,顽固性咳嗽较为剧烈,有患儿的痰中还带有血丝。
1.2方法
1.2.1基础治疗
首先需要保持患儿的呼吸道畅通,同时需要对症治疗。像高热者需要进行物理性降温或者是给予解热镇痛的药物进行口服,烦躁不安的患儿需要水合氯醛0.5 ml/kg口服,1次/d,或者是苯巴比妥肌内注射,1次/d。如果出现心衰症状,则需要给予环磷腺苷葡胺素3 mg/kg、维生素C 1 mg/kg静脉滴注,营养心肌,抗心力衰竭[3]。
1.2.2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
对年龄较大的患儿实施心理护理,对年龄较小的患儿由家长进行健康教育。在治疗过程中,医护人员需要向患儿及家长介绍支原体肺炎感染后的临床表现、具体体征及治疗对策,同时可能会给患儿的心肌造成损害,进而让患儿及家长意识到这种疾病的重要性,从而积极配合医护人员进行治疗。注重与患儿进行日常互动,并进行相应的心理辅导。
1.2.3保持患儿的呼吸道畅通
护理人员需要保持患儿的呼吸道畅通,在患儿体力允许的情况下,可以采取坐位或是半卧位,这些体位有利于保持患儿的呼吸道畅通。针对呼吸不利的患儿,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给予面罩吸氧或是鼻导管,同时定期检测分析患儿的血气,以根据具体情况来调整氧流量。对于痰液较多的患儿需要给予雾化吸入、胸部叩击等措施,进而保证呼吸道中的分泌物能够顺利排出[4]。
1.3观察指标
观察患儿治疗前后的肺功能指标,包括FVC、FEV1、PEFR。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对65例患儿治疗护理前后肺功能状态的变化进行比较分析后发现,FVC、PEFR水平、FEV1比治疗护理前均明显改善(P<0.05)。见表1。
表1 患儿治疗护理前后肺功能状态变化(±s)
表1 患儿治疗护理前后肺功能状态变化(±s)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时间 n FVC(L) FEV1(L) PEFR(L/s)治疗护理前 65 1.37±0.51 1.05±0.27 *2.13±1.05治疗护理后 65 2.32±0.45 1.92±0.51 3.35±1.27
3 讨 论
支原体感染在世界范围内较为普遍,能够通过飞沫传染,以小儿支原体肺炎感染较为常见,并且发病年龄呈年轻化趋势。小儿支原体肺炎感染除了会引发呼吸道疾病以外,还会导致肺外多系统损害,其中以心肌损害较为明显。支原体肺炎合并心肌损害会严重影响患儿的健康,因此运用临床治疗与护理来促进患儿恢复健康便显得尤为重要。在治疗支原体肺炎合并心肌损害患儿的过程中,需要强化相应的护理工作,以整体护理理论为指导,不仅需要解决患儿呼吸道疾病的护理问题,还需要有效配合医生做好控制支原体感染的工作。这种护理方法能够有效提高用药效果,帮助患儿树立治疗恢复的信心,同时还能够缩短对心肌损害的时间,从而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
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疗的支原体肺炎合并心肌损害患儿65例的临床资料,总结患儿在住院期间的病情变化与相关护理方法,观察护理前后患儿的肺功能变化情况。结果显示,患儿经过治疗护理后,FVC、PEFR水平、FEV1比治疗护理前均明显改善(P<0.05)。
综上所述,给予支原体肺炎合并心肌损害患儿相应的治疗及护理能够有效改善患儿的肺功能状态,促进患儿恢复健康,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因此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1] 鲁 雪.支原体肺炎合并心肌损害患儿临床观察及护理体会[J].中外医疗,2012,06(16):2-3.
[2] 梁福兰.62例肺炎支原体肺炎合并心肌损害患儿的护理[J].全科护理,2013,11(03):593.
[3] 李欣欣,郭则蘅.65例支原体肺炎合并心肌损害患儿的临床观察及护理分析[J].中国医药科学,2013,03(13):136-137.
[4] 冯海红.87例肺炎支原体肺炎合并心肌损害患儿临床疗效观察[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4,25(03):673-674.
本文编辑:吴玲丽
学术类期刊论文的质量要求
1.创新性 报道医药卫生科技领域中的原始性创新成果,包括提出新发现、新思路、新认识、新理论;或者修正、补充、否定已有理论;或者提出具有重要学术探讨价值的新问题;或在研究方法上有较大突破,或有较高学术价值,代表学科发展前沿、趋势和方向;或提出具有超前思维和重要科学依据的预测、预见和展望等。
2.科学性 反映本学科学术水平和发展动向,理论依据充分,方法先进,设计科学,数据准确,结果正确,结论可靠。实验研究设计符合随机、对照、重复三原则和统计学要求及其他各种有关规范、标准。临床科研设计符合多中心、大样本、随机对照的原则。在逐步实行临床试验注册制度后,相关临床试验应经过注册。
3.导向性 充分利用自身作为信息源的优势,为促进医学科研工作自主创新、加速医学成果诞生、保障人民群众健康等发挥导向作者。
4.实用性 注重理论与实践、当前与长远、与储备、学科发展与新学科增长点相结合;注重高新技术和基础性研究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R473.5
B
ISSN.2095-6681.2015.023.18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