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期疗效观察

2015-10-18吴承惠周全良

新中医 2015年12期
关键词:苇茎阻塞性发作

吴承惠,周全良

1.宁波市鄞州区横溪中心卫生院,浙江 宁波 315131

2.宁波市鄞州区人民医院,浙江 宁波 315131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期疗效观察

吴承惠,周全良

1.宁波市鄞州区横溪中心卫生院,浙江 宁波 315131

2.宁波市鄞州区人民医院,浙江 宁波 315131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发作期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COPD急性发作期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中医证型为痰热郁肺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2组均接受西医常规干预,包括β2受体激动剂、抗生素、沐舒坦祛痰以及低流量吸氧等,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采取中药汤剂治疗,治疗10天为1疗程,1疗程后比较2组临床疗效、肺功能、炎症因子变化及安全性。结果:治疗总有效率研究组94.0%,对照组8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第1秒最大呼气量(FEV1)、用力肺活量(FVC)、FEV1%、FEV1/FVC较治疗前上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肺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期间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出现,安全性较高。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COPD急性发作期效果良好,可有效降低炎性因子表达,提高肺功能,且无严重不良反应,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发作期;中西医结合疗法;清热化痰;加味苇茎汤;β2受体激动剂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为临床常见呼吸疾病,具有较高的病死率。COPD属具有气流受限特征的可防治疾病,其发病受众多因素的影响,如吸烟、粉尘、化学物质等[1]。西医治疗COPD方式众多,以综合干预为主,包括祛痰、支气管扩张剂、抗菌、氧疗等,尽管可短期缓解症状,但副作用明显,且远期疗效不佳[2]。中医学认为,此病为本虚标实之证,而缓解期则为本虚表现,结合中医急则治标、缓则治本的原则,本次研究采取清热化痰疗法进行治疗并取得良好疗效,结果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诊断标准 符合中西诊断标准[3~4],咳逆喘息气粗,胸满,咳痰黄或白,粘稠难咯,伴有不同程度烦躁、身热、口渴、双眼胀突、咽痒或疼痛,舌质红或边尖红,舌苔黄腻、脉浮滑数。参照《中医内科学》[5]标准,中医辨证为痰热郁肺型。

1.2 纳入标准 ①满足上述中西医诊断及中医辨证分型标准;②急性期发作5天内,病情严重程度均属Ⅰ~Ⅱ级;③年龄18~75岁;④对本次研究知情同意并在治疗前签署知情同意书。

1.3 排除标准 ①COPD缓解期或急性发作期0级及Ⅲ级患者;②妊娠及哺乳期妇女;③精神病患者;④伴严重肝肾或代谢性疾病者;⑤药物过敏史;⑥拒绝本次治疗或未按方案治疗者。

1.4 一般资料 观察病例为本院2011年8月—2014年12 月100例COPD急性发作期患者,男57例,女43例;年龄49~63岁,平均(57.16±2.92)岁;病程 2~9年,平均(5.15±2.74)年;临床严重程度Ⅰ级76例,Ⅱ级24例。将上述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50例,2组性别、年龄、病程、临床严重程度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 治疗方法

2.1 对照组 采取常规西药治疗,主要包括β2受体激动剂、抗生素、沐舒坦祛痰以及低流量吸氧等。

2.2 研究组 在上述基础上给予清热化痰方加味苇茎汤治疗,处方:苇茎、薏苡仁各20 g,冬瓜仁、桃仁、瓜蒌、丹参、鱼腥草各15 g,竹茹、陈皮各10 g,半夏9 g,浙贝母12 g,甘草6 g。采取本院智控煎药机煎煮,加水500m L煎至150 m L,每天1次。2组均治疗10天为1疗程,1疗程后对相关指标进行评价。

3 观察指标与统计学方法

3.1 观察指标 ①比较2组1疗程后治疗疗效;②比较2组治疗前后炎性因子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变化;③比较2组肺功能指标情况。

3.2 统计学方法 均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行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行t检验。

4 疗效标准与治疗结果

4.1 疗效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3],临床控制:临床症状及体征完全消失,证候积分降低≥95%;显效:临床症状和体征显著改善,证候积分降低≥70%;有效:临床症状、体征好转,证候积分减少≥30%;无效:临床症状无明显改善或者加重,证候积分降低值不足30%。总有效率=(临床控制+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4.2 2组临床疗效比较 见表1。临床疗效总有效率研究组94.0%,对照组8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4.3 2组治疗前后炎性因子变化情况比较 见表2。2组治疗后CRP、IL-8、TNF-α分别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CRP、IL-8、TNF-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4.4 2组治疗前后肺功能变化情况比较 见表3。治疗后,2组第1秒最大呼气量(FEV1)、用力肺活量(FVC)、FEV1%、FEV1/FVC较治疗前上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肺功能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4.5 安全性评估 2组治疗期间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出现。

表1 2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表2 2组治疗前后炎性因子变化情况比较(±s)

表2 2组治疗前后炎性因子变化情况比较(±s)

与治疗前比较,①P<0.05

CRP(mg/L) IL-8(pg/mL) TNF-α(fmol/mL)组别研究组对照组t值P治疗前9.71±2.94 9.70±3.03 0.017 >0.05治疗后3.46±1.58①6.13±0.85①10.523 <0.05治疗前571.24±315.21 573.31±311.36 0.033 >0.05治疗后324.58±167.40①446.85±224.69①3.079 <0.05治疗前45.94±26.11 46.03±25.86 0.017 >0.05治疗后26.48±17.25①35.46±19.36①2.449 <0.05

表3 2组治疗前后肺功能变化情况比较(±s)

表3 2组治疗前后肺功能变化情况比较(±s)

与治疗前比较,①P<0.05

组别研究组对照组t值P FEV1(L) FVC(L) FEV1% FEV1/FVC治疗前1.21±0.25 1.22±0.27 0.192 >0.05治疗后1.72±0.22①1.73±0.34①0.175 >0.05治疗前2.77±0.85 2.75±0.81 0.120 >0.05治疗后3.61±1.03①3.64±1.15①0.137 >0.05治疗前53.16±16.80 53.24±17.20 0.234 >0.05治疗后69.16±16.21①68.39±17.52①0.228 >0.05治疗前65.49±18.03 65.51±18.11 0.005 >0.05治疗后77.15±20.14①76.22±19.28①0.236 >0.05

5 讨论

COPD发病率增高,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得到临床的充分重视,我国在2002年制定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使COPD治疗更加规范化,但激素和茶碱等药物的大量应用导致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几率上升[6],因此,寻求有效、安全的治疗方式已成为临床研究的重点,中医治疗具有安全性高、疗效确切等一系列优势,在COPD的治疗中得到了较多应用。

本研究采取清热化痰方加味苇茎汤治疗,全方主要包括苇茎、冬瓜仁、薏苡仁、桃仁、瓜蒌、竹茹、半夏、丹参、浙贝母、鱼腥草、陈皮、甘草。具有清热散结之效,苇茎为方中君药,善清肺热,祛浓痰;冬瓜仁为臣药,可清热化痰,利湿排脓,与苇茎配伍可涤痰排脓,清肺宣壅;另辅以薏苡仁、桃仁用以清热排脓,活血逐瘀,加冬瓜仁使痰热由大便排出[7]。瓜蒌、竹茹清肺化痰;半夏、陈皮可理气化痰,丹参活血化瘀,鱼腥草清泄肺热,清热解毒,浙贝母开郁散结,清热化痰;甘草调和诸药,全方共起清热化痰逐瘀之效。

本研究显示,中西医结合治疗总有效率94.0%,高于单一西药治疗,且炎性因子表达低于对照组,与刘海等[8]研究结果吻合,2组肺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考虑与样本量较小有关,对此仍需增加样本量,并对更多的实验室指标进行检测,以得出更为可靠的依据。

综上所述,中西医结合治疗COPD急性发作期效果良好,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1]张爱军,陈池云.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致呼吸衰竭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急症,2012,21(2):191-192.

[2]罗晓华,张效斌,马宇,等.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阻塞

性肺病的效果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2013,24(4):950-951.

[3]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

[4]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7,30(1):1-12.

[5]田德禄.中医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94-102.

[6]狐启贵,刘良丽.益气活血化痰法联合无创辅助通气治疗慢阻肺急性加重期呼吸衰竭[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3,19(20):303-306.

[7]鱼涛,魏亚东,赵梅梅,等.加味清金化痰汤配合西药治疗痰热壅肺型慢性阻塞性肺病及对肺功能的影响[J].陕西中医,2015,36(4):409-410.

[8]刘海,郑元锋,蓝建明,等.泄热化痰方联合无创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期的临床研究[J].中国中医药科技,2015,22(2):141-143.

(责任编辑:刘淑婷)

R563

A

0256-7415(2015)12-0042-03

10.13457/j.cnki.jncm.2015.12.019

2015-07-20

吴承惠(1975-),男,副主任医师,研究方向:肺系疾病的诊治及社区管理。

猜你喜欢

苇茎阻塞性发作
苇茎汤加减防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及其机制的研究进展
加味千金苇茎汤联合布地奈德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痰热壅肺证的有效性分析
《千金》苇茎汤证治病机和肺系疾病临床应用进展※
PTGD联合择期LC在胆囊结石伴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的应用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干预及护理
穴位埋线治疗发作期偏头痛32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50例
中西结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气肿50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盆腔炎反复发作43例
Indacaterol获准用于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